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真的杀疯了!千亿资金正涌入这些地方;中共当局突大规模围剿民营企业【阿波罗网报道】

作者:
真的杀疯了!上千亿资金,正快速涌入这些地方,习近平试图重走过去20年的老路救经济,能奏效吗? 中共真的减持美国国债了吗?真相出乎你的意料。 被称为“中国皮革之都”的河北辛集如今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代工订单向东南亚转移,工人减半缺乏年轻人。 中国经济每况愈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斯坦福大学学者许成钢的分析,可谓是一语中的。 日前中共决定,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是又一个杀富济贫的政策吗?

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阿波罗网政经热点。今天是美国时间1月2号,星期二。今天的主要内容有:

真的杀疯了!上千亿资金,正快速涌入这些地方,习近平试图重走过去20年的老路救经济,能奏效吗?

中共真的减持美国国债了吗?真相出乎你的意料。

被称为“中国皮革之都”的河北辛集如今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代工订单向东南亚转移,工人减半缺乏年轻人。

中国经济每况愈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斯坦福大学学者许成钢的分析,可谓是一语中的。

日前中共决定,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是又一个杀富济贫的政策吗?

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1被人识破!北京这招是在“耍花枪”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馀额进一步下降至7696亿美元,较9月减少85亿美元,为连续第七个月下降,也是连续第19个月低于1兆美元。2023年全年中国的美债持有量总计减少975亿美元。

自2013年底达到峰值以来,中国减持美国公债一直是长期趋势。中国黄金储备同期持续上升,9月底达到7046万盎司,较2013年底增加一倍以上,就是中国优化外汇存底资产结构的长期措施之一。

分析师指出,这股趋势也正显示出,由于担心美国政府不断上升的联邦赤字,以及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海外投资人对美国国债的偏好正在减弱。

国际货币基金(IMF)警告,在高利率和企业违约率上升的压力下,美国债务日益不稳定,财政赤字在2023年持续恶化。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到2052年,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将达到GDP的185%。

美国财政部的官方数据,仅反映外国在美国托管机构或保护资产的金融机构中的持股,如果计入北京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等离岸托管机构持有的美国国债,中国的美国资产持有量,基本上稳定在1.8至1.9兆美元之间。

此外,美国政府数据也未能反映第三方管理的美国资产持有情况。众所周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球债券和对冲基金以及私募股权公司也都拥有帐户。即使中国减少了美债持有量,但以其他形式而有所增加,比如说买进机构债券。

根据粗略估计,2022年全年,加上2023年前六个月,中国买进超过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仅出售了4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而且若以人民币计价,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更没那么严重,因为自2013年11月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约20%。以此计算,中国持有的美债只减少近27%。如果再加上国际托管机构持有的美债和持续买进的机构债券,中国的美债持有量10年来仅减少5%。

这也正是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并不担心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她在今年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旧金山之前表示,如果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以支持人民币汇率,“这并不令人意外”。

支撑人民币汇价就是中国减持美债的理由之一,出售美债是获得美元的快速方式。

另一种说法是中国为了贸易因素而放弃美债。前总统川普任内设立的贸易壁垒,在拜登总统任内并没有拆除,中国经由出超赚取的美元减少了,因此靠抛售美国国债来换取美元。

2真的杀疯了!上千亿资金,正快速涌入这些地方

上千亿资金,正快速涌入这些地方。

2023年辽宁4季度有1100多个新项目实现开工,总投资超1600亿元。

此前安徽第4批重大项目开工,共有1089个项目,总投资7074.6亿元。

去年4季度以来,还有河南、福建、广东、江苏、湖南等多地都有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总投资规模大都近千亿元,有些甚至数千亿元!

湖南岳阳最近重大项目建设吹响4季度冲刺号角。

同时还提前储备了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申报。

截至目前,项目个数、投资规模、拟申报资金都比今年有很大提升!

广东关于2024年重大项目经费安排计划(第一批)的公示中,93个省重大项目也来了。

深圳早在今年8月就启动了2024年重大项目申报工作。

这些年来,中共预算内投资规模一直都在增长。

今年整体规模已经达到6800亿元,明年更是有望超过7000亿元。

近年来最高水平!

毫无疑问,今年又是一个基建大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共央行只能进一步放水。

中央财政也在今年4季度增发了1万亿特别国债。

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

阿波罗网评论员杨旭表示,中共地方债频频暴雷,很多地方政府收入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只能靠借新债换旧债,根本没钱投资。

过去多年的很多投资没有产生预期收益,很多都是赔本赚吆喝,为中共涂脂抹粉。全国高铁只有少数几条在盈利,大部分都是靠补贴运营。

这种情况下,中共靠发债借钱搞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重回过去20年的老路。

3中国车企面临残酷淘汰,德媒:仅1成能存活

《德国之声》引述德媒《经济周刊》报导说,2023年中国汽车制造量超越了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然而2023年也是中国汽车业的危机之年,它可能为一场汽车工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淘汰拉开了序幕。中国国内的价格战异常激烈,最后或许只有1成的汽车制造商能够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报导指出,以前中国车企要依靠在本土市场上的高额盈利才能在欧洲等新市场扩张,现在越来越多车企减少开工,甚至宣布裁员。发展最快的比亚迪今年销售量创下新高,3月份还是在西安和深圳的生产线减少开工,原因是需求的意外缩减。连续数年亏损的蔚来11月初也宣布裁员10%。

报导指出,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不久前对《金融时报》表示,从长期看,大约只有10家中国车企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从长远看,一家车企每年至少要卖出300万辆汽车,才能生存下去。要想进入这个300万俱乐部,就不能只限于中国,而是要成为一个全球玩家。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必须有将近一半的销售量来自中国以外的市场。

4中国皮革之都陷困境,代工订单少又缺年轻人

被称为“中国皮革之都”的河北辛集如今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代工订单向东南亚转移,工人减半缺乏年轻人。

河北辛集拥有中国最完整的皮革皮草产业链条。1月1日,港媒报导称,辛集乡传有3000年制皮革历史,如今却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因为皮革生产有季节性,以往皮革业是后半年生产销售,上半年没有订单,所以有的企业会选择接其它品牌服装代工订单。但是如今,一些国际品牌的代工订单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报导称,这与疫情及工人工资上涨有关系。

疫情前,晴子在某国际大牌代工厂当机工。该厂工资从2007年时200元(人民币,下同),到2017年涨到2000元。因工资逐年提升,该品牌最终放弃在中国代工,而转向了东南亚国家。

皮革业的困境除了订单问题,还有人力来源问题。

报导称,由于观念转变,年轻人对进厂上班存在抵触情绪,很多青年宁可送外卖,也不想进厂踩缝纫机。

现在的皮革厂员工,大多数是40岁以上的人员。而且很多工厂工人数量已减半。以前工厂内有很多从外地,如河南、安徽、四川甚至广东来的打工人,如今多数是本地人。

此外,陆媒今年11月称,曾红火的辛集皮革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市场竞争、环保压力增大,产品创新乏力,外贸订单减少,出口利润下滑等。

5教培之后,习近平又干掉了一个产业!

名为“stupidwz”的社交平台X账号发帖称,2020~2023中国网络产业市值已蒸发超1.2万亿美元。支付宝被共产!

按美元计价,美团从2236亿降至655亿,跌70.7%;

百度从1826亿跌至418亿,跌77.1%;

阿里自6492亿跌至1970亿,跌69.6%;

京东从1352亿跌至454亿,跌66.4%;

腾讯从6917亿降至3534亿,跌49%;

拼多多从2201亿降至1944亿,跌11.6%。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2021年打垮了教培产业,2023年几乎打垮了互联网产业,2024年遭殃的会是哪一个行业?

6中共又要杀富济贫了!

刚刚结束的“2023年中共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个重要决策: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人口红利终结了,城镇化、房地产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是上述变化引发的财政制度的变革。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意味着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吉林、安徽等省区将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而买单的主要是广东、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

转移支付的名目也越来越多,比如在养老金方面近年建立了“全国统筹调剂制度”,其实就是把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等养老金相对充裕地方的钱,调拨给辽吉黑、内蒙等省区使用。

这项政策的前提是,只有大城市的楼市维持健康(慢牛行情),它们的土地、房屋才能卖出,老百姓的钱才能部分转化为财政收入,也才有能力转移支付支持落后地区。

如果大城市楼市长期不涨,长期低迷,不仅大城市财政收入会下滑,普通三四五线城市也很难拿到足额转移支付,整个社会就难以正常运转。

阿波罗网评论员杨旭表示,过去主政广东的汪洋主张先把蛋糕做大,然后再分蛋糕,而主政重庆的薄熙来却主张先分蛋糕,然后再做大蛋糕。这两种论调曾经针锋相对,但最终还是汪洋占了上风。

一直以来,普遍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共执政的基础,但现在经济陷入困境,民众对中共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既然蛋糕做不大了,那就在国家层面对蛋糕再分配。这项政策,中共的根本目的在于稳定统治,防止百姓不满情绪高涨。这是中共一贯的做法,和过去抢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一样。

7中共当局突然大规模“围剿”民营企业中国经济增长失速

中国经济每况愈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斯坦福大学学者许成钢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采访时的分析,可谓是一语中的。

他说,我们见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一部分是“清零”政策造成的,但是不全是。

但背后最大的那个原因就是“国进民退”。这个现象并不是过去说的“国进民退”,而是突然大规模地去“围剿”民营企业。那么这一下子就把企业家的信心大幅度打击了之后,民企的投资没有了,然后需求没有了,内需非常低是和民企受了打击直接连在一起的。

这是由制度的原因所决定的。所有的这些都使得中国的情况非常象苏联进入80年代的情况。苏联其实也曾经有过快速经济增长,但是进入到80年代以后就变成经济增长非常低了。那么,中国原本还可以拖一阵子,但是这次的疫情和疫情期间发生的对民企的围剿,一下子加快了这个速度。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03/199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