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北游:那些游荡在人间的恶魔

作者:

玛丽·贝尔是个十岁的英国小女孩,她有着一张纯真可爱的面容。

但是,就在这张纯真可爱的面容下,却隐藏着异乎寻常的邪恶。

1968年5月25日,三个男孩在一座废弃的房屋玩耍时,发现了4岁男童马丁·布朗的尸体。

警方在马丁的尸体上没有找到任何暴力袭击的痕迹,却在尸体旁发现了一瓶空的阿司匹林药瓶,于是警方以误食药片的原因草草结案。

据马丁的阿姨和母亲回忆,在案发后,玛丽和伙伴罗拉曾多次对她们进行骚扰。她不但笑嘻嘻的描述马丁死亡的惨状,还对马丁的母亲说:“我知道马丁死了,我想看看马丁在棺材里的糢样。”

在学校的图画课上,玛丽画了一个趴着的小男孩,姿势和死去的马丁一样,在男孩身边还画了一个药瓶,旁边还附上了段话:“上周六,妈妈送我到诺玛那里玩,我们在路上走着,看到很多人围着一座老房子。我上前问是怎么回事,原来那儿躺着一个已经死了的小男孩”。

但这些诡异可怕的作品并没引起老师的注意。

老师认为,小姑娘的作品,只是取材于马丁之死。

没有受到关注的玛丽变本加厉,她多次强调自己杀了人,甚至公然写下“我杀了人,现在我能回家了”的字条,可大家仍把这当成是恶作剧不予理睬。

于是第二桩杀人案发生了。

1968年7月31日的夜晚,警方在铁路旁的废墟中发现了3岁男童拜恩的尸体。

拜恩一头金发十分乖巧。

当天拜恩的姐姐曾寻找过他,而玛丽和罗拉则“热心”的带拜恩姐姐去铁路旁,不久前的铁路旁死过一个小男孩,这让拜恩姐姐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所以她拒绝前往。

这个预感救了拜恩姐姐一命。

短短2个月,死了两个儿童,震惊了整个伦敦。

在验尸后,警方得出一个结论——掐死受害者的凶手,力气比较小,可能只是个孩子。

于是他们对居住在附近的上千名孩子,进行了地毯式排查。

当警方在询问玛丽时,玛丽告诉警察,自己看到了凶手,一个邻居的8岁男孩,曾经对拜恩拳打脚踢。

警方于是开始全力调查这个8岁男孩。

但很快,警方发现男孩当时在机场,拥有充足的不在场证明。

这让警方对玛丽产生了怀疑,同时,玛丽之前声称8岁男孩在玩一把坏掉的剪刀,而现场剪刀这一物证,恰恰是警方并未对公众公布的绝密物证。

警方怀疑,玛丽应该是拜恩死亡的目击者,或者就是凶手本人。

他们重新调查玛丽,故意套她口供,说有人看见你和罗拉在铁轨附近转悠了。

小姑娘笑了:“这都能看见,这个人视力一定很好。”

玛丽作案时,附近并没人,如果有人看见,一定是在特远的地方。

警察觉得这是个破绽,马上追问,为什么一定要视力好才能看见?

她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却一点没慌,解释道:“视力特别好,才能看见不在场的人。“

就这样,警方盘查了玛丽很久,却一无所获。

转机出现在了玛丽的同伙罗拉这边。

在警察的盘问下,罗拉全招了,说两个男孩都是玛丽杀的,自己没动手。

“玛丽用手掐死了小男孩,掐的他舌头都吐出来了……玛丽警告我保守秘密,否则她会用同样的方式对我。”

1968年冬天,玛丽和罗拉,因为谋杀罪被起诉。玛丽和罗拉被带到法庭上进行审讯,庭上挤满了媒体记者。主控律师一开始便指出,谋杀拜恩和谋杀马丁的是同一个人。

法医报告显示,在拜恩和马丁的尸体上都发现了玛丽的衣服纤维,此外在拜恩的鞋子上也发现罗拉的衣服纤维。

尽管关于罗拉是否有罪还存在疑问,但没有人质疑玛丽是凶手。关于玛丽,唯一存在的争论是,她究竟是一个患有后天病态的小女孩,还是一个天生的“魔鬼”?

在法庭上,玛丽的父母如同表演,一会儿大哭大闹,一会儿歇斯底里。而陪审团注意到,每当父母哭闹的时候,玛丽总以一副憎恶的眼神注视着他们。

玛丽的母亲贝蒂是个妓女,脾气暴躁,经常打骂玛丽。每当小玛丽尿床后,她总用恶劣的言语羞辱她,还把床单挂出去给邻居看。

而玛丽的父亲总要求玛丽在外面称呼他为“叔叔”,以此可以领取政府发放的单亲补助。

这样扭曲的家庭让玛丽从小便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甚至当母亲打她的时候,她也不哭,只是用目光冷冷盯着母亲。

因为非常好斗,并且经常伤害小伙伴,因此没有人愿意和玛丽当朋友,除了13岁的罗拉。

从小生长在这么一个扭曲的家庭,玛丽在法庭上却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只字不提。

如果她在法庭上说出幼年经历及其在家中所受的虐待,如果她表现得可怜软弱一点,她很有可能得到法官的同情。

经验丰富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奥顿认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像玛丽一样倔强的小孩,她非常的复杂、聪明、冷酷,而且很危险。

在玛丽被审讯的过程中,她如同一个久经法庭的老手,冷静、早熟的行为让陪审团对她产生不了一丝的怜悯之心。

于是,陪审团经过不到4小时便得出一致裁决玛丽杀害拜恩和马丁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拘留”。“终身拘留”实际上是一种不明确的刑期,它有可能是终身监禁,也有可能是被关几年后放出来。

当听到判决结果的时候,这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才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由于玛丽是未成年人,监狱和精神病院都不适合她,最后她被安置在一间全部关押男孩子的少管所——红河堤教养院。

从1969年2月到1973年11月,玛丽在红河堤教养院待了3年9个月。

16岁时,玛丽被转入一家女子监狱,三年后,转入成人监狱。

就这样,玛丽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各种监狱里度过的。

在经过了一次越狱事件后,玛丽彻底消停下来。

1980年5月14日,在服刑12年后,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玛丽假释出狱了。

出狱后,这位曾经杀害过两名男童的杀人犯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在托儿所,在保释官的反对下,玛丽去做了服务员。

在生活回归正常后,玛丽和其他普通人一样恋爱、结婚,并于1984年5月25日,生下一个女孩儿。

因为玛丽10岁时就杀了两个孩子,所以法院考虑,要剥夺玛丽对女儿的抚养权。

但玛丽辩称“假如说我小的时候是个魔鬼,但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是一个正常人了”,这番真诚的表达打动了法官,她被授予匿名权,从此可以用新的名字开始新的生活。

在隐姓埋名、躲避媒体十几年后,1998年2月,玛丽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她的个人传记《听不见的哭声》出版了。

此举再次让她再次点燃了英国社会的怒火。

许多人批评,这个满身罪恶的人竟然还能靠贩卖自己的故事发财,就连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公开指责玛丽的无耻。但玛丽辩称,十几年来,小报一直对她的小道消息孜孜不倦,她希望完全公开以后,人们就会对她失去兴趣。

随着个人传记的出版,当时十几岁的女儿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个杀人犯。

女儿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虽然得知真相的女儿原谅了自己,但玛丽为了保护自己女儿的匿名权,开始反击舆论。

2003年5月21日,在英国最高法院,玛丽经过激烈的辩论,成功将英国对青少年罪犯的身份保密的法律,由18岁调整到永久保密。

这一法案后来被称为“玛丽·贝尔法案”。

也因为这个法案,玛丽在2004年拿到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2009年,玛丽的女儿生子,玛丽当上了外婆。

从1980年出狱至今,玛丽已经正常生活长达38年。

看了这个著名的案例,似乎给我们绝望的心境带来了一丝希望。

是的,恶魔有可能变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前提是他们必须经过法律的惩罚和社会的强力矫正。

否则,不要对那些游荡在人间的恶魔抱有不切实际的天真期望。

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矫正,昔日的少女杀手会成为持续危害社会的成年杀手,还是今日慈祥有爱的好母亲,答案不言而喻。

而对那些把杀人当做职业的恐怖分子来说,从它第一天以剥夺他人生命为目标开始,就意味着他已经公开宣布自己不再是人,我们将没有义务再为它保留作为人才拥有的所有权利。

这在伦理上,早就不应该是个问题,奉劝文明人不要因此作茧自缚。

因为,对恶魔的纵容,就是对人类的背叛。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北游独立评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27/200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