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共突出手要割韭菜;北京“花招”:股市创纪录资金外流结束?【阿波罗网报道】

作者:
中国央行突然出手,要割韭菜 北京耍“花招”,中国股市创纪录资金外流结束 孙立平:重振经济靠什么?其实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条 美国国会寻求控管大量涌入的廉价中国商品 北大报告:中国小微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养娃成本和人均GDP,中国几乎是世界最贵

日前中共准备开放民众临柜投资各式债券,有分析认为,中共已经黔驴技穷,千方百计的割韭菜救急。

中国股市在2月份结束了创纪录的资金外流,但外界仍对股市反弹持犹疑态度。

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给出了答案,令中共如坐针毡。

来自中国的Temu、Aliexpress、抖音带货等电商平台,美国正准备痛下杀手,因为他们销售的商品缺乏安全监管。

养娃成本和人均GDP相比,中国几乎是世界最贵。政府的责任缺失,才是中国低生育率问题的最大病根。

中国央行突然出手,要割韭菜

中国经济低迷,外资持续流出,长期累积的政府负债已接近失控状态,为了筹措财源,北京当局把脑筋动到老百姓身上,准备开放民众临柜投资各式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突然发布“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5月1日起,投资人可临柜投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公司信用债等银行间债券品种,声称目前中国居民直接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较小,与成熟债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透过临柜投资债券市场,可以将储蓄转化为债券投资,增加居民收入。

有分析指出,在这番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就是债务压顶的北京当局已经彻底没招了,试图引韭菜入场接盘,用老百姓的钱堵财政窟窿。

若中国GDP维持在每年5%的速度的增长,10年后GDP将达到200万亿规模;而债务及财政赤字每年维持11.2%的增长,10年后将达到430万亿规模,为GDP总量的210%。这个假设是建立在中国GDP增长率是真实的基础上。国际投资银行及研究机构判断,中国2023年实际的GDP成长率很可能只有0至2.5%。

“财经资料库”分析指出,人口14亿的中国,2034年前后政府债务规模将占GDP的250%以上,日本历经失落的30年后,2022年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263.9%,换句话说,中国用10年时间走就完日本30年的路,堪称人类奇观。

目前中国土地财政崩溃,地方政府没有收税工具,最后不得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来维持政府运作。然而,这些债务都无法偿还,未来可能引发恶性通胀。近来中国国内金价飙升,显示中国民众对此并不傻。

资深财经人士老蛮2月29日在X平台发文分析指出,未来北京当局可能打破“以债为锚”的印钞机制,无锚印钞,政府发债借钱不用还。

北京耍“花招”,中国股市创纪录资金外流结束

彭博社报道,2月份,海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股票交易所之间的联系净购入了607亿元人民币的内地股票,这结束了去年八月至今年一月创纪录的资金外流,其外流总额达2010亿人民币。

报道强调,中国政策制定者利用了国家支持的基金的海外账户来促成2月份的这波购买,迹象之一是二月份流入资金的四大目标中有三家是银行股。

他们分别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而二月份资金流入最多的是酒类饮料制造商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达到52亿元人民币。

报道还披露,据瑞银集团估计,截至2月23日,国家支持的基金今年通过内地股票投入了超过4100亿元人民币,以支持市场。

但报道也强调,正是因为国家基金购买的作用,外界对股市反弹的可持续性有诸多疑虑。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有业内人士认为,外国资金只是维持股市反弹的三个前提之一,另两个前提是一月和二月的经济数据改善以及更强有力的刺激措施和改革的推出。

2月份,海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股票交易所之间的联系净购入了607亿元人民币的内地股票。

孙立平:重振经济靠什么?其实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条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前景?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

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孙立平发表在微信上发表了,题目叫“重振经济靠什么?其实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条”的文章,对上述问题做了论述。

文章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的指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新的基座的基础上,而有效的法治、有限的权力和正常的社会,则是这个基座最主要的三个东西。“能否形成这个基座,这决定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孙立平说。

接下来,文章对这三样东西做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谈到有效的法治,孙立平指出,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重振经济的措施,包括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等,但收效甚微。

为什么?不是文件少,政策力度不够。而是将经济运行建立在文件政策基础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需要的是法治,是真正的法治,只有真正的法治才能奠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才能重建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

谈到有限的权力,孙立平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必需的。但要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权力要在规则之下,权力是规则的维护者和运用者。第二,权力及作用范围是有边界的。

在过去那种简单的经济体中,权力有时还能勉强应付,但对于现在这种及其复杂的经济体来说,权力的直接介入的结果往往是对经济运行扰乱。

谈到正常的社会,孙立平说,这个社会要有很强的活力,要有起码的宽容度,要有鼓励创新和做事情的软环境。“目前我们的社会太紧绷了。这几天,有人又在炒作对莫言的起诉“。”这种事情就犹如马路上的那些小石子,看起来不大,没有大的妨碍,但多了,车就跑不起来。”

也许是孙立平的这个观点太尖锐,这篇文章在他的微信号上现在已经不见了。

美国国会寻求控管大量涌入的廉价中国商品

有鉴于中国廉价产品透过如Temu、Aliexpress、抖音带货等平台大规模涌入美国,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3月1日(周五)针对这些消费者商品的安全、监管和供应链问题召开听证会。

新冠疫情和小额包裹免税限额提高到800美元之后,美国消费形态正迅速转向网络平台。有统计显示,美国透过中国电商平台进口的包裹在2021年达7.7亿、2022年达6.85亿个。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副主席格拉斯在周五的听证会指出,这些包裹在抵达美国后,面临“最少的检查、提供最少的资讯,挑战美国在边境监管产品安全的能力,同时导致执法机关无法追查不安全产品的违规者”,网路销售已经变成如美国“蛮荒西部”的议题。

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导致美国政府行之多年的消费产品安全控管机制几乎失效。

由于这些包裹在海关通常不会被打开检查,“这些卖家就算销售危险、仿冒、非法的产品,也不用害怕面临巨大的后果”。

20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免税待遇门槛从200美元增加到800美元。自此以后,美国消费产品进口包裹数量激增。

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曾就此公开表示,提高免税额是个严重的错误,国会应该彻底废除这项优惠政策,或者将免税金额限制降到50或100美元。

北大报告:中国小微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北京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小微企业的运营面临着需求萎缩和应收款的巨大挑战。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这份报告是基于去年12月对全国9252家小微企业的调查结果。报告指出,市场需求萎缩是这些企业最大的痛点,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有相当大比例的应收账款。

在受访企业中,71%报告称存在应收账款,建筑和制造业受影响最为严重。应收账款的平均值达到了103,000元人民币,约占小微企业季度收入的三分之二。报告把应收款问题大部分归因于地方政府高债务水平。

报告披露,小微企业报告不可持续的现金流的比例在2023年第四季度略有增加,从第三季度的9.9%上升到10.8%。与此同时,现金流持续性降至不足一个月的企业比例从20.6%上升至30.4%。报告呼吁采取支持措施,解决需求下降和大量未结应收账款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养娃成本和人均GDP,中国几乎是世界最贵

中国的育娲人口研究智库最近发布有关中国家庭生育孩子成本的最新报告,自由亚洲电台的《周末茶馆》节目对此做了采访和分析。

中国育娲人口研究智库今年2月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这个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最新的0-17岁孩子养育成本平均为53万元多人民币。

这个研究机构发现,如果看中国家庭这个养娃成本是人均GDP的多少倍的话,结果是,中国家庭生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是人均GDP金额的6倍之多,这个比例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

中国育娲人口研究智库最新估算的家庭生育孩子的成本比2022年公布的数字增加超过10%。

这个研究机构还对城镇和农村各地不同的养娃成本进行了研究估算。

中国育娲人口研究智库是根据202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估算家庭育儿费用的。

在纽约的民间组织中国妇权的创办人张菁表示,中国网络和社媒上对高房价、高物价、教育内卷这些因素有一些讨论,但是对政府的责任、社会保障机制和生育妇女所面临的就业歧视这些因素讨论的比较少。

张菁女士从女性权益角度出发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决策高层女性少,妇女政治和社会地位低,政府很难出台真正为女性着想的政策。在年幼孩子成长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缺乏。

在美国的独立经济学者秦伟平先生认为,如果考虑到孩子长大后还要为孩子交大学学费、结婚费用和买房费用,中国家庭生育孩子的成本还要更高。

张菁女士和秦伟平先生都注意到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在减轻居民家庭养娃成本方面,政府责任的缺失。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04/202549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