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法媒:金门快艇事件:两岸协商为何久谈无果?

作者:

丁树范:“没有错,总理李强的工作报告里面没有讲‘和平’两个字,可是习近平今天(7日)在政协(参加活动)时又讲了‘和平’。所以,我们搞不很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难道是李强疏忽了吗?或者怎么样?因为照理说,李强的工作报告应该是很严谨的,有关台湾的部分,理论上应该是中台办或者是国台办给他提供意见。所以,我们也不懂为什么李强在他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针对台湾的部分,会把‘和平’两个字拿掉,可是习近平今天在政协里面又把它加回去。如果讲难听一点,大陆是不是在透过这种故弄玄虚的方式,给台湾民进党政府施加压力或者怎么样。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我必须承认,这种有点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判断北京武力夺取金门可能性低的两个理由

法广:金门事件15轮协商都没有结果。金门当地的民众,他们在最前线,他们怎么看这起事件呢?

丁树范:“在冷战时期,在1979年以前的两岸对立时期,坦白讲,我们必须承认金门和马祖是做了很大的牺牲。那当然,同样道理,厦门也做了很大的牺牲,因为他们是站在炮击的第一线嘛,就这么简单。所以,他们的确曾经做了很大的牺牲,难得有这四十几年的和平,他们当然不希望重新紧张,也不希望说再发生什么样的冲突等等。但是,基本上我不太觉得大陆会对金门采取这种武力的做法。理由主要是,第一个,纯粹从实际来讲,(1949年以前),金门在行政上(原本)是属于福建省的,它不是属于台湾的。所以,1958年毛泽东打金门炮战之后,讲过一句名言:金门、马祖就让蒋介石继续统治,来维持一个中国的联系关系。如果这个逻辑通的话,那当然,大陆如果今天因为对民进党不满意,就把金门抢回去,民进党就可以指控说,是共产党自己要把金门拿回去,是它自己要脱离一个中国。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坦白讲,金门老百姓是台湾整个政治光谱里面是最蓝的一群人,是最统派的一群人。那大陆用武力夺取金门没有意义吧?!所以基本上我不觉得大陆会对金门采取一种什么武力的做法,或者是挑起这种震荡,我觉得这可能性是蛮低的。那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金门老百姓有顾虑是有道理的。”

“就是说现在在台湾的整个政治光谱上,金门的老百姓应该是最蓝的一群人,最不支持民进党。民进党一直想在金门和马祖建立起组织,然后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可是基本上这十年来,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失败的。金门人的政治属性是这样,所以——怎么讲呢——,那当然也会对执政的民进党构成一点压力,会有这种效果存在。”

法广:对于台湾来说,金门当然是防守的第一线,但是金门和台湾本岛距离有三百公里,如果金门失守,它对于台湾本身来说;重要意义是什么呢?只是象征意义吗?

丁树范:“在军事上,我们知道在1950年代当蒋介石还在的时候,美国就已经要求蒋介石从金门撤军,因为美国很清楚,金门离大陆这么近,大陆如果真的硬要拿,坦白讲是可以拿得下来的。那所以就是在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美国一直是要求蒋介石从金门撤军。可是因为当时蒋介石想要反攻大陆,如果要打回去的话,那当然,蒋介石觉得金门是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所以一直抗拒美国的压力。”

“可是随着整个武器科技的进步,大家也都很非常清楚,金门离大陆这么近,那么大陆真的要打过来,坦白讲,是比以前更难守,而且讲难听点,是更守不住。当然,对台湾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那都是一件蛮难看的事情。可是,就像我刚刚讲,大陆其实真的要武力打金门的可能性,我只能说是很低的。”

法广:金门当地好像很多人都支持修建这个所谓的金厦大桥。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可以便利两岸的沟通、贸易往来、旅游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觉得,修了大桥以后,如果大陆想要攻台的话,坦克就可以直接开过来,您觉得有这样的危险吗?

丁树范:“其实,讲难听点的话,我们知道大陆现在在福建,特别是在厦门那边,一直在填海造地,我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比如说金门跟厦门之间本来是隔着,——比如我随便讲数字:八十公里好了——,可是因为大陆在填海造地,现在搞不好,只隔六十公里,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所以就是说,对大陆来讲,那其实真的是蛮容易的事情。而且我觉得,大陆如果真愿意铺建大桥,那它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再打了,因为两地都已经搞在一起了,对不对。所以,我觉得,大陆让坦克车从桥上过来,那个可能性是更低。我是觉得这样啦。”

*-*-*-*-*-*

其实,中国政府早有对“三无”船只的行政处罚规定,近年也不断发出“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通知。就在金门快艇翻覆事件之后,珠海公安局等9个政府部门也联合发起“严打”非法从事海钓活动的通告。不过,面对台湾媒体2月28日的提问,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仍然将“严惩相关责任人,向遇难者家属道歉,满足遇难者家属合理诉求”最为事件处理的“当务之急”,绝口不提涉事船只可能的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法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13/202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