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毛林火拼是必然事件 周及时站队毛

作者:
周的这种判断力自然而然帮助他在文革初期立即转向投靠毛,把刘少奇拼命往死里整。以获自保。同样,他也判断出毛林的分裂。当然他立即倒向毛。而且,利用他的和蔼可亲,赢得林彪那个傻乎乎的女儿林立衡的信任,成了在林彪身边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卧底。当然,等到林彪死了,林立衡失去利用价值,敬爱的周总理就任由专案组送她进隔离室,让饥饿的蚊子来陪伴并考验一下这位公主的党性了。

下个月就是林彪九一三事件51周年了。许多疑团仍然扑朔迷离,成为人们夏夜纳凉的谈资。亲身经历过文革的人们更是感慨万千,对当时的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瞠目结舌,回忆起来真是五味杂陈。

当时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今即使不入土也都是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了。尽管对那些历史事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新说法,但是,毕竟有了超过半世纪的阅历,大致上,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基本看法。这不会轻易变化。

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亲自发动的,这是从文革开始阶段就人人皆知的事实。问题是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权力和本领发动起如此荒唐、如此大规模的全民卷入的、全民族和全体普通民众人人自残的大疯狂?这个问题事关重大,而官方始终隔靴抓痒,回避历史事实,轻描淡写地谈几句就嘎然而止。奇怪的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也就欣然了结,团结起来向前(钱)看,为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为祖国的统一献上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妙计,等等。大概,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国的民族,尽管他们事实上最爱钱,最爱显摆。然而,无论如何他们决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彰显自己爱国的机会。

大概只有傻瓜还会死磕“为什么”。夏夜纳凉,闲着无聊,想到“为什么”,真是细思极恐,不寒而栗。不觉恍然大悟。李锐老先生不是说过“毛病不改,积恶成习”吗?人们不是经常把1966年的文革冠以“第一次”的序词吗?既然有第一次,当然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N次的文化大革命。不少人会像《芙蓉镇》里的那个王秋赦那样欢欣鼓舞地迎接下一次全民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呢!

回答“为什么”,不是易事。笔者无此水准和胆识研究这么大的课题。此时,笔者只想闲扯几句关于林彪的疑团,以此消夏。亦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严肃的,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学者的注意。大家都知道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作为中央文件传达的有所谓1966年早些时候毛泽东躲在某个洞里,密谋文革时写给江青的一封信。里面提到毛对林彪的许多“先见之明”。包括对林彪在中央会议上大谈政变经的不安,以及毛讲他本人是被共产党利用来当钟馗去打党内外那些大小鬼怪的,等等。后来,有文章披露其实这封信是九一三事件后康生伙同张春桥等人炮制出来的。目的是维护伟大领袖明察秋毫,洞悉一切的伟大形象。毛本人曾经怀疑过周恩来等人会识破此中的诡诈,以及这封信到底能否起到什么效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封信,对窥探毛泽东当初的心病不无启发。

我们知道,惯贼常常用喊别人是贼的先发制人的伎俩转移视线,蒙混过关。毛知道用常规的中央会议打倒刘少奇和他的人马绝无胜算。所以他只能使用军事政变的非常手段。而要动用军队非得到林彪的合作不可。事实上,林彪是被毛拿来当作打鬼的钟馗使用的。毛在信中讲他自己被共产党当作钟馗使用完全是颠倒黑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写?无非是装无辜,掩盖他的罪恶动机,似乎他是无辜的,并非这场罪恶的始作俑者。林彪当然也是老奸巨猾,知道毛的意思,没有胜算和足够回报他是不会上钩的。后来抄家发现的林彪记录显示林的算盘是“得一人而得天下”。这是一笔好买卖。如何做成这笔买卖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林彪先是不肯出山,毛骂他如同明世宗嘉靖皇帝故弄玄虚。然后又抱怨如果林不肯帮忙,他本人活得就没有意思。尽管我们无法窥探内幕,但是,凭着已公开的信息,我们可以肯定,一定经过了多次来回,和无情的讨价还价,林彪才同意入伙。所以,后来才发生了诸如“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军中文艺革命座谈会”,以及江青在文革中多次公开宣示“请了军队尊神才打倒北京市委”,等等。从事后九大正式将林彪列入毛的接班人来看,这是当初林彪同意出山,并出手调亲信部队搞军事政变占领北京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价码。林的内心肯定认为他本人受之无愧。盖因历史上林彪救过毛。林的堂兄张浩(林育英)也曾为毛爬上党魁的地位传过共产国际或真或假的圣旨,立下关键的一功。毛对此心知肚明。尽管毛上位后并未重用张浩,而且,实际上将其冷藏。然而张浩在1942年死时,毛却作秀亲自为之抬棺。林彪在军事上为毛打天下的功劳不亚于汉初的韩信。况且,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林的保驾护航震慑了党内的反对派,止住了毛的颓势。林确实为毛立下无与伦比的功劳。接班人舍林其谁?可以断定,林的内心并不认为仅仅由于毛的提拔我林某人才有今天。老子的盖世功劳天下无双,我接班理所当然。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林彪的这种心态。林在公开活动中显示的对毛的尊敬,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得一人而得天下”演戏作秀。他对毛的真实面貌非常清楚。

其实,从常识来理解,我们都知道审美必须有一定的距离才行。过分近,不仅不感到美,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我记得,多年前看到一篇关于台湾已故通俗文人李敖的文章。其中谈到他娶了当时的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可是,没过几天,胡美女坐在马桶上因便秘而脸色扭曲。李立马感到难看,丑恶。很快两人就离婚了。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了他听到他那美貌的夫人放屁的心里感受,当然,不是什么好感觉。——难道,普希金从来就不放屁?——如果美人儿从不放屁,岂不难倒世界顶级的医生?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他为了夫人和荣誉,与竭力追求他美艳夫人的法国人决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也知道,那个贴身伺候伟大领袖的列车员张玉凤女士同志曾经与伟大领袖口角,骂伟大领袖是狗。可怜的伟大领袖竟然无可奈何,毕竟张女士同志非常人可取代啊。怪就怪在张同志和伟大领袖的距离实在太近。她眼里的伟大领袖不也是一个同样要吃饭放屁拉屎,要这要那的平凡的血肉之躯?嗨,难怪伟大领袖在临终前要把“不须放屁”写入诗中。那是每天要做的家庭作业呀。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话,上述的例子都是人们变态心理在作祟。他们不是没有常识,而是,对心里的偶像,产生了莫名其妙的高得不存在的标准。其实,伟大的人物仅仅是某些方面比你我强,其它方面很可能比你我差多了。当然,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凡人是不会了解真相的。问题恰恰是同样聪敏绝顶的林彪同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伟大领袖,当然,他私下对伟大领袖的看法更比小张同志精准入微。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

林彪同志显然也精通贼喊捉贼的把戏。在他的亲信部队控制了北京城之后,在文革前的中央会议上大谈特谈历史上的政变,大谈如何防止政变。那些被政变了的同志们当时如何感受?可惜,当时没有现场的摄像头。如果拍下那几位的表情,今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价值连城啊。

军事政变得手后,毛泽东立即下令开始文化大革命。为了掩盖军事政变的真相,尽管他已控制了刘少奇等中央大员的物理人身,他还是让刘邓周等人出面主持日常工作。这是他玩瞒天过海,随后金蝉脱壳毒计的高明的一着棋。这一着棋也奠定了他发动全民卷入这场浩劫的群众基础。他的想法很简单清晰:威逼你们发号施令在全国各地立即抄家破四旧,斗彭真等等“黑帮”,斗文艺界、学术界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斗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教师。威逼你们去干伤天害理的灭绝人伦的坏事,引起亿万国人内心的愤恨。然后,毛本人突然华丽转身,金蝉脱壳,站到人民的一边,公开声明:这些坏事与我无关。我人在外地,北京是刘邓周在发号施令,坏事是你们干的。我要号召人们起来造反夺权,打倒万恶的走资派,把刘少奇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而且,以前17年的坏事都是他们干的,与我无关。你们可以放心大胆批斗那些干坏事的走资派,我支持你们。而傻乎乎的平头百姓竟然信以为真,各地造反派风起云涌,可是到头来谁吃到好果子?至今,我百思不解的是为什么刘邓周他们会如此这般乖乖听话,如此顺从照办?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毛要他们自己挖的大坑,要活埋他们的?更令人扼腕的是这些顶级家庭的,在北京顶级大学和顶级中学就读的顶级高干子弟竟然如此热烈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打砸抢,而且血腥地打死爱护他们,提拔他们的共产党干部?为什么他们的爹妈不给他们一点儿小小的暗示,毛的矛头最终是会指向他们的父母,他们自己本人?——这里恐怕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可能也是文革之后邓小平命令对待文革历史“宜粗不宜细”的缘由。——将来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看来毛泽东早就料到他们会乖乖听话的。——莫大的民族悲剧!任何一位历史学者都会感到:Something was seriously and fatally wrong in this country。到底错在哪儿?共产党的官宣当然不敢回答。

毛的毒计得手之后,共产党的威信扫地,基层党干几乎个个挨斗或挨批,组织瘫痪。为维持统治,毛想出成立“革命委员会”的一招。其支撑主力便是军队干部。所以,事实上全国进入准军管状态。当然,林彪的势力迅速膨胀。林也洋洋得意,声嘶力竭地高喊:文化大革命的成绩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他大概以为文革到此为止,大功告成,可以鸣金收兵了。从1956年开八大以来,时隔13年的九大上他可以粉墨登场,当上正宗的王储了。“得一人而得天下”的如意算盘终于梦想成真。

于是,他很欣赏陈伯达的今后以发展经济为主旨的九大政治报告。可是,当陈伯达与张春桥大声争论,陈骂张是第二国际伯恩斯坦,考茨基的“运动就是一切”的翻版时,毛泽东听到,插进来骂陈伯达,支持张春桥的继续革命论。并否决陈的九大政治报告草稿,让张春桥起草,令林彪宣读。这就令林彪很不爽。更有甚者,毛还领着张到林那儿,问林:以后你找谁当接班人呢?小张可以吗?试想一下,林一天班都没有接过,哪来这种兴致找自己的接班人?讲得轻一点,毛是在戏弄林呢。

以林彪的聪敏程度,他不可能不探测到毛的言外之意和叵测的居心。——毛意欲毁约。——这就是毛林决裂的根本原因。——把林彪利用一下,立即过河拆桥,不认当初的账单了。所谓党章上铁板钉钉的接班人,在毛眼里不过就是一场闹剧产生的一张废纸。不是吗?当初五十年代初,刘少奇主持制定的“根本大法”,“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刚刚正式发表,毛就对刘讲,他对此没有兴趣,根本不屑一顾,遑论去遵守?中国共产党党章上明明白白写了党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选党的领导人。从八大以来,几个五年过去了?毛把党章当作一回事吗?在毛的眼里,“接班人”无非是一个诱饵,哄你林彪上钩当一回钟馗,用来打倒刘少奇的。钟馗怎么有资格当王储?王储从来是皇帝家的骨血,怎么能轮到你林家?所以,实际上,从九大前后,毛林的分歧已经产生,而且不可调和。盖因这是根本利害关系的冲突,毛是皇帝,你林彪充其量还是我的一个高级奴才。天无二日,毛家的天下怎么能让给你林家?从毛的角度来看,我费尽心机,打倒刘少奇,夺回神器,难道是为你林彪作嫁衣裳?而从林彪的角度来看,我为你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你火中取栗,你活着一天,我捧你一天,在你死后当接班人不正是理所当然?谁比我更有资格?毛当然不会买林彪的账。你入伙,你捧我,还不都是你自愿主动的?我不是对斯诺讲过我很讨厌“四个伟大”?个人崇拜是你们强加于我的呀。讲穿了,你们拍我马屁,还不都是为了你们自己?为了我的家天下,当然要继续革命,革谁的命?当然就是革你的命。这两人之间哪有什么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内容?与强盗得手之后分脏不匀而火拼在实质上有什么区别?

《水浒传》第九十回讲到宋江征辽归来,途经五台山。鲁智深要去拜见师父,高僧智真长老。宋江带了一千人马随鲁智深去拜见。入进方丈,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默无言。——这段话真有意思。所谓“替天行道”,其内涵不就是杀人放火?——试想一下,如果你拉起一支队伍替天行道,这伙人天天要吃喝,要穿衣,要枪炮弹药,还要这要那。你怎么办?老实说,如果我是头头的话,我一定会拿出马主义来替天行道:有钱的地主资本家为什么有钱?他们剥削了我们穷人的剩余价值啊!我们杀将上去,把被他们掠夺的东西夺回来。造反有理!理直气壮。于是,根据这个道理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当然,我们也就吃饱喝足,外加难以估量的红利。何乐而不为?——所以,马主义是革命的命根子啊!问题是,有朝一日你革命成功,当了皇帝,你还容许草民占山为王,拿起马主义替天行道吗?

话说回来,九大之后,接下去,就是高手过招,明枪暗箭,各自发功发力,各显神通了。普通老百姓雾里看花,怎么看得出里面的奥妙?按理说,以林彪当时的势力,实力和现实的政治态势,林彪不应该溃败得那么快。

这是由于一个关键人物和他代表的背后力量的选边站队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个人物就是周恩来和他背后的残存的共产党官僚体系。

这个人在共产党内根深蒂固,控制了至关命脉的情报系统和行政系统。实力远超任何人。他原来是毛泽东的上级领导。这个人终其一生而言,从不肯当第一把手。但也绝不会把实际上的第二,三把手的实权位子让给别人。这是非常聪明,深谋远虑的策略。谁都知道第一把手要制定方向和路线,总要树敌,往往凶多吉少。你死我活,怎么能不下狠手,除掉内外政敌,从而结怨无数?另一方面,第一把手总是要靠手下人的支持和捧场才能把戏唱下去。而周的为人处事竭尽圆滑,关键时刻凶狠手辣,冷血无情。他本人又极其机灵、善变,形势一变马上就翻脸不认人。马上会全力以赴为新的主子捧场。所以,新主子也就离不开他。这就是他几十年来一直是不倒翁的基本缘由。

关于周的本事,外国人也有许多报道。我印象中很深的有当初《参考消息》的一篇报道。记得1960年代初期日本出了个了不起的女排教练大松博文。他训练出来的日本贝冢女子排球队所向无敌,打遍天下所有的国家队,连获世界冠军。据报道,在世界性的比赛中普通的对手他根本不必到前场,他的队员们自己就能一路打到底。观摩他训练的记者,行家都惊异他的严格,苛刻,无情。称他为魔鬼教练——他的女排队员也如此称呼他。他本人默认,但绝无心动。大约1965年中国请他来训练中国国家女排。他当时已退休,自我热身一段时日后欣然来华。几个月后结束行程,回日本。他在日本报刊上撰文回忆在华的经历。中国的《参考消息》转载他的文章。我也曾经拜读。他的文章当然不同于中式八股陈词滥调。很具体说理。至今我仍然留有不少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段。一段是在上海训练时,恰逢全市大游行,交通停止。从女排驻地到训练场地通常要乘车,有一段距离。领队电话问他要不要停训。他回答:不,跑步过来。跑步也是很好的体能训练。女排立即集体跑步到馆。另一次在北京训练。周恩来悄悄地来观看。中途休息时,周与他漫谈。周的第一句话就是:观摩你的训练,我的感觉是你的训练的最大特点就是完全从实战出发。大松博文很惊讶,周的确不同凡响,一语中的。在那篇文章中他感慨:周总理能在一生几十年的高危政治舞台上不倒,盖因他的过人的判断力。他很折服。

判断力、洞察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人生的途路中要把握准确实在难之又难。判断力攸关生死,历史上的例子数不胜数。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和文种是一个典型。范蠡和文种助勾践卧薪尝胆复国灭吴之后,范蠡看穿勾践的为人,他向勾践请辞但不获批准,便迅速逃离。之后托人持手书告诫文种:“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今不去,祸必不免!”文种迟疑不决,不久即为勾践找借口令其自尽。

后来的韩信重蹈文种覆辙,而张良步范蠡后尘去修仙成道,免了被刘邦“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宿命。历史上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人们要问为何如此?盖因在专制王朝之下天无二日,家天下,岂容他姓分享。而本领高强的功臣自然而然成了家天下的威胁,岂能不除。

周的这种判断力自然而然帮助他在文革初期立即转向投靠毛,把刘少奇拼命往死里整。以获自保。同样,他也判断出毛林的分裂。当然他立即倒向毛。而且,利用他的和蔼可亲,赢得林彪那个傻乎乎的女儿林立衡的信任,成了在林彪身边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卧底。当然,肯定还有更多的卧底。就像当初国共内战时,国民党的大员身边布满共产党的卧底,从而迅速溃败一样。林彪哪有不迅速完败之理?当然,等到林彪死了,林立衡失去利用价值,敬爱的周总理就任由专案组送她进隔离室,让饥饿的蚊子来陪伴并考验一下这位公主的党性了。

任何事都有代价,绝不可能只得不失。周后来对纪登奎放声大哭,显然,他知道唇亡齿寒,林彪的缓冲区已消失。接下来就是毛与他本人的对决了。接踵而来的痛苦的癌症,重病之中还要接受同僚们的残酷无情的批斗。难道不是必须付的代价吗?

正如周本人说过,文革使他少活至少十年。他死的时候还不到78周岁呢。那么高的地位,那么多的荣华富贵,他们还是要斗来斗去,非要斗到你死我活。何必呢?他们当初还不都宣过誓,要为人民服务,替天行道的吗?

2022年8月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华夏文摘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19/203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