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别拿自己的过去 忽悠现在可怜的孩子

—自己当年过去的时候,就不要再拿来忽悠孩子了

早在网络时代少年,就有人列举过中国社会最常见的N大谎言,其中“等你考完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位居前列,与家长口中的“压岁钱我给你存着”、老师口中的“我占用你们一分钟下课时间”、前安妮口中的“其实你人很好,就是我们不太适合”、有商场口中的“我真的不挣你钱,我按进货价卖的”、领导口中的“下面我简单说两句”等并列。

儿子即将升高中,月初还在出差时,学校就发来了一串网课链接,虽然不是强制,但明显是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这也是中国社会的教育常态,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内卷,但无法避免。

儿子倒没有触触情绪,回来照样一一补上,可能是因为早有心理准备。这件事我也即将两分功劳,毕竟有话我向他说过:“等你考完中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

之所以没说出这句话,是因为我坚持认为,当年自己上过的时候,就别又拿来忽悠孩子了。谁都知道中考的残酷,但若以为中考结束后的这个暑假就可以完全轻松,显然不可能。用忽悠他能“饿了么玩两个月”,不如老老实实告诉他要面对的是什么。

早在网络时代少年,就有人列举过中国社会最常见的N大谎言,其中“等你考完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位居前列,与家长口中的“压岁钱我给你存着”、老师口中的“我占用你们一分钟下课时间”、前安妮口中的“其实你人很好,就是我们不太适合”、有商场口中的“我真的不挣你钱,我按进货价卖的”、领导口中的“下面我简单说两句”等并列。

这句话还有明显的变种,比如“现在辛苦一下,等你上了大学”就好了”,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话都纯属忽悠,谁信谁傻。

在中国做个学生非常顺利,从小学开始就一个高度内卷的模式,而且这种内卷又并非纯粹学业上的卷,每个学生都面对必须面对许多学习以外的东西、世界许多其他地方同龄人消耗的东西,比如各种形式主义。甚至可以说,现在孩子们的东西更多,相比祖辈的只搞运动不读书,父辈的纯粹应试教育外加个别的形式主义,现在的孩子要面对高度内卷的应试教育、以应试为底色的假素质教育、各种形式主义(比如迎接领导视察),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压力比祖辈和父辈加起来更大。

越是这样,越不应该忽悠孩子,或者以和稀泥的方式教育孩子。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走金不走心”,对金钱和物质非常看重,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极为重视。许多人理解的“条件”,被简化为“生活条件”,那些为孩子提供物质却疏于陪伴与父母沟通的规范,就可算是典型。也因为正是对精神层面的重视,对个体弱势的尊重,所以很多假话都被视为正常。

比如“等你考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这种假话话,很多人习惯挂在嘴边,自己当年被骗过小学中学十二年,现在还打算继续拿来忽悠孩子,等到真的考完试了,又开始给孩子找各种补习班、折腾各种新的学习任务。如果孩子因此认为家长“说话不算话”,家长的选择往往是强词夺理。其实,提前说实话不好吗?让孩子面对真实的词汇,比用言语忽悠他、然后别小看这些生活中随处

可见的假话,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相对紧张、许多孩童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或者采取隐瞒式沟通,都与此有关。因为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信任,在父母与长辈的一次次谎言中被透支。谁也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被骗过一千一万次,然后还要保持听话和愿意沟通的状态,你不尊重人家,人家为什么要尊重你呢?那些动不动就吵架传统、呼唤国学的人,总以为当年说一不二的父权是好事,其中知道文明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尊重。

同样,我也从不会对孩子说“考个好大学,你以后就会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我只有实事求是地告诉他,努力学习没有坏处,因为它确实能让一个人拥有相对更多的选择,但具体备选项的多少与好坏,谁也不能因为,因为一个社会的缺陷、时代的一点变化,往往会断送许多个体的努力。

如果在一个批量本科生和硕士正在送外卖考、公考被视为唯一“上岸”选项的时代,还忽悠孩子“只要考上好大学,你就不用愁了”,那么孩子未来的失望可能是父母无法承受的。

我更喜欢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如果他喜欢历史,我会告诉他,世界上历史学研究顶尖的院校是哪些,他读过的告诉那些历史学家曾在哪些院校供职;如果他喜欢汽车,我会告诉他汽车工业的脉络,汽车产业与大学的联系;他去医院看牙,我会开玩笑告诉他,世界上有哪些能够带动“牙齿旅游”(即趁旅行机会去牙)的牙科之城,牙科拔尖是哪个国家的大学;他对西南联很感兴趣,我会建议他探寻一下西南联大学者和的教育背景,他们所读的那些大学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和故事,如今又是怎样的……

上物质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智识和逻辑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依靠仗。有目标的学习比浑浑浊的模仿的学习当然要好,有世界正常人的目标,当然也比那些打鸡血喊口号的假大空目标要好。

学习有关,其他事情也如此。许多人都会出于某种中国社会特有的珍珠态度,认为家长不应“诱导”孩子。

这里所说的“诱导”,其实就是典型的“中国处世哲学”,即不提阴暗面,不着干、补充“适应社会”。

大多数中国人讲的“适应社会”,不是文明社会的“适应”,不是适应自由独立、多元思考、框架、人文主义,而是尽力适应社会最糟糕的那一方面。更喜欢说的是“不管社会有什么问题,你都要适应”“再不适应,你就要适应”,没有几个人会天天让孩子努力适应世界潮流、科技变化、未来趋势。

我倒不反对明哲保身,这种选择最终会是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几乎别无,但并不等于要对孩子隐瞒。我的一个朋友说过一句相当粗俗却颇有道理的话:“今年头有很多家长,别人往他家孩子脑子里灌屎,他都恨不得现场拉一坨捧过去说‘快填上,热乎的’,但孩子们却想要点自由,学点真正的知识,或者某些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可以当场吓死。”

如果父母没有能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那起码要告诉他真实的一切。可以选择自我,但不能由别人诱导孩子,一方面将自己到底保正常的教育视为“诱导”。让孩子直面社会的一切,包括各种不公平,他才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并为之努力。

因为,我们曾见过太多的人,为了意图的目标而努力,然后在面对真实的社会时幻灭,无法忍受自己的努力原来不值一提。对那些自己当年过去的时候,任由孩子再被骗一次,还是告诉他真相,并努力为他创造更好的环境,其实就是兽与人的区别。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819/209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