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望人民币能成为第一大通用货币,然而近半年除了国内天灾不断、国际纷争等事件,美国总统大选更是严重影响了这份目标的完成度,甚至倒退许多。
人民币自从去(2023)年11月成为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后,交易率一直稳定在4.3个百分点上下,维持第四名位置;然而9月份却跌下整整1个百分点,至第五名3.61百分点;过往中国期望人民币能成为第一大通用货币,然而近半年除了国内天灾不断、国际纷争等事件,美国总统大选更是严重影响了这份目标的完成度,甚至倒退许多。
据《彭博社》报导,在川普重回白宫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人民币除了可能面临多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另一场贸易战的威胁也已经开始推动市场对人民币的看空预期。报导中分析人士预计,到202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跌破17年低点,而最悲观的观点甚至预测可能下跌约10个百分点。
根据 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公布的最新9月份数据显示,美元交易占比为47%、欧元22.56%、英镑7.41%,而日元又以4.27%反超人民币3.61%,重新夺回第四名位置。人民币本次支付占比从8月份的4.69%跌至9月份的3.61%,下跌超过1个百分点,支付金额也跌超20%。
据分析人士预估,10月份国际支付资料公开之时,人民币的占比必然会提升,且大几率重新回到全球第四的位置,再度突破4%。
至于国际之间最担心的美中关系及关税政策,在关税生效的同时,专家也预估美国供应商将开始事前囤货,使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再创新高,“到今年年底,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可能会突破5%,朝着全球第三的位置展开冲击”。
而根据《FX168财经报社》报导指出,自美国大选以来亚洲股市持续下跌,“因为川普所提出的关税政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与决策”,巴克莱亚洲跨资产策略主管Kaanhari Singh在《彭博社》报导中表示,刺激措施可能不会针对大幅加速经济增长,但中国股市可能仍将维持区间波动。主要原因来自于“中国的财政刺激措施可能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因此singh认为,美元的“普遍走高一直是推动股市外汇和股票风险的因素”。
而根据《新华社》报导,为了因应川普对中国祭出的“向中国大陆产品课征60%”关税惩罚措施,中国势必要祭出人民币10兆元(约台币44.85兆)规模的财政预算应对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