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有网友指出,集采的问题不在于药多便宜、药效稳定程度、副作用问题等,而是在于在实际诊疗中“医患双方都没得选”。目前的集采制度完完全全是由医疗保障局一家主导的,它事实上攫取了财政、药监、工商、卫生、人事等各种权力,成为了一个超级强力的行政部门。运动员裁判角色一人独当,有如此强势的政治权力,自然就伴有广阔的寻租空间。

【CDT周报】第204期: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1月18日—25日这一周。

两名于去年11月犯下无差别杀人罪的凶手均被执行死刑,分别是珠海驾车撞人事件中的司机樊维秋(62岁),在江苏省无锡职校持刀杀人的学生徐加金(21岁)。这两起案件从案发到执行,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显示出官方速判速决、从重从快的处理特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称“两案贯彻了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有力震慑了犯罪,稳定了公众安全感”。有网友嘲讽,真的是“赶在年前把问题都解决了”。然而,官方的高效判决也引发了一些网民的叫好声,显示出他们对于以暴制暴的盲目崇拜。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种“大快人心”并没有带来任何真相价值与司法价值。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两起极端案件的起因和经过仍旧所知甚少。

 alt=

有网友认为,重大案件办理的首要任务是“公开”,而非从重、从快。对外公开可以让民众了解案件事实的全貌,在监督司法权的过程中树立司法信心、增强司法权威。遗憾的是,这两起案件的审判只是见诸于媒体的通报式报道中,根本没有公开。如今,许多案件的审判工作都处于一种“名为公开,实为秘密”的模式,即便其判决结果是公正的,但这种秘密审理的氛围,也免不了让人产生强烈质疑。除此之外,这种速判速决也揭露出另一种极端,那便是司法的政治化、工具化,俨然成为政府的一种政治武器。在珠海驾车撞人事件之后,习近平曾相当愤怒,强调“要从源头上防控极端案件”。结果这种“年前问斩”被当作了震慑犯罪的一种好手段,相较之下,复盘反思和防微杜渐则遭到完全忽视,如此一来就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file

23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对去年的日本母子苏州遇袭案作出判决,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52岁的男子周加胜死刑,整个宣判只持续了十分钟。据日本媒体报道,周加胜犯罪的原因是报复社会,他本人无业,从安徽来到苏州,靠举债生活,在生活无望的情况下,持刀袭击受害人,判决书并未提及犯罪动机与日本相关。那么,周加胜究竟是不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这点当然值得进一步的深挖,但显然官方不会给予媒体这样的调查机会。同期,官方突然宣布“中方完成对日本福岛附近海域海水的首次独立取样和检测分析,氚和铯-137、锶-90等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讽刺的是,就在一年半以前,官媒反复告诫民众日本核污水会污染中国乃至全球海域,更强调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5000年,导致民间“反核废水运动”愈演愈烈,难以收场。如今看来,日本排污本就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主要是胜在态度,现在形势有了新变化,民族主义情绪当然就要踩踩刹车了。

img

近期的上海两会上,20位医生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该提案执笔者为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郑民华在采访中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国家药品集采确实压低了价格,但药物质量却出现不稳定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郑民华还呼吁保障患者用药选择权,并进一步完善目前的集采机制。这起由临床医生率先发起的集采药利弊讨论自然引发全民热议,不少网友直接称赞郑民华医生是集采药问题的“吹哨人”。集采指的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过去6年多时间里,中国医疗保障局主导了10批国家级药品集采,以量换价共节约费用6300亿元人民币。但一些医生及病人却发现,进入集采清单的一些国产仿制药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

img

有网友指出,集采的问题不在于药多便宜、药效稳定程度、副作用问题等,而是在于在实际诊疗中“医患双方都没得选”。目前的集采制度完完全全是由医疗保障局一家主导的,它事实上攫取了财政、药监、工商、卫生、人事等各种权力,成为了一个超级强力的行政部门。运动员裁判角色一人独当,有如此强势的政治权力,自然就伴有广阔的寻租空间。而在整个缺乏监督的集采过程中,官方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原研药/进口药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中成药、国产耗材的比重,导致有不少患者反馈药效变差、副作用变大。现在即便是患者想要自费也难以买到优质好药,相反一些价格虚高的中成药却总是“量大管饱”。

file

人们都在讨论集采药话题时,国家医保局做出了至少两则回应。其一是公开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并宣布牵头调查集采药品中存在的问题,言下之意是对郑民华在提案中大胆直言表示支持。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医保局欢迎吹哨人之后,郑民华很快却做出了注销微博的举动。网传郑民华可能受到了两重压力,一是遭到了所在医院的内部批评,二是他的微博遭到大量网民的深扒。有人凭借郑民华曾发表的“公知言论”质疑其立场不正,再度拿出熟悉的境外势力配方,而其中一个所谓的证据竟然是,郑民华转载过上世纪新华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微信作者项栋梁感慨,“这世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理解不了人类纯粹的信念,英勇的担当,他们只会用立场、利益和屁股来判断人的动机。何其卑劣!”

file

国家医保局在另一则回应中称,“集采药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做了生物风险性试验,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信赖。”但随着专业人士的介入,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细节开始浮出水面。例如,骨科医生夏志敏医生在一篇微信文章中指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公布了1988个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但其中却出现了多份数据雷同的情况。夏志敏指出,仿制药要正规通过一致性评价,难度很大,要求非常高。除了需要通过实验室的质量标准检测,还需要在人体试验中验证其生物等效性。所谓的“一致性评价数据”,因涉及到药物成分、生产工艺、试验方法等复杂因素,加之存在着药品规格不同、生产厂家不同、被试对象不同等客观条件,是几乎不可能存在数据完全一致的情况的,但官方公示文档中却多次出现数据雷同的情况。对此,国家药监局紧急回应称是“编辑错误”所导致的,并很快更新了原文档。但如此回应显然无法回应公众质疑,因为这无法解释雷同数据会多次的出现。对此网友们纷纷调侃“如此严谨的一个问题,到头来却是一场儿戏”、“数据一旦造假,中国药品还值得信赖吗?”、“以免越改越节外生枝,还是直接封号吧”~

file

 

 

责任编辑: 李安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5/0127/216628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