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震撼!邓朴方私密对话流出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被包装为“经济奇迹”的背后,真实动机正被一段惊人内幕揭穿。中共元老邓小平之子、前残联主席邓朴方曾毫不掩饰地说:“改革就是谁有本事,谁就从国家那儿捞一块。”这句话不是谣言,而是由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陈一谘亲历记载,并被学者杨继绳收录在新书前言中,如今震撼公开。

据《陈一谘回忆录》披露,邓朴方笑言:“改革就是谁有本事,谁就从国家那儿捞一块!”他坦承,随着国家“松绑放权”,就是让利益共享,“谁能捞一块,就让他捞一块”。面对陈一谘提出的公平竞争、普惠大众的原则,邓朴方毫不掩饰表示:“历朝历代,总是能人先得利嘛。”其逻辑清晰,即权贵优先,平民靠边。

这段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过程,并非为了全体人民的平等致富,而是特权阶层借机“变现权力”,建立起以“权力接近度”为准绳的财富分配秩序。离权力近者先富、狂捞,离权力远者被剥夺、被牺牲。

对此,澳洲学者冯崇义直指,“捞一块”的说法不仅真实,更具现实操作性,是“后极权制度”的必然产物。毛死后中国进入所谓“去极权”阶段,经济和文化多元,但政治仍维持一元独裁。在这种体制下,权贵集团垄断资源,在市场中肆意“变现权力”,形成权力操控下的“权控市场经济”。

冯崇义指出,这正是中共高层“守护红色江山”的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权力不能放,财富不能让,捞尽国家,稳固既得利益集团。于是,一场改革最终演变为特权者的权钱交易盛宴。

正如原文所说:“统治阶级的统治意识”,就是“从国家那里捞一块”的意识。而这种赤裸裸的“阶级自觉”,只会激发底层“被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引发“仇官”“仇富”的情绪,一旦情绪转化为自觉行动,中国社会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剧变!

这段曝光的“红色私语”,正撕开了中共“改革叙事”的伪装,暴露出体制深处的权贵本质。真相不再是秘密,而是特权阶层早已默认的潜规则。

 


杨继绳:《进出中组部》前言/如果说,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第二号领导人陈云的长子的话带有理论色彩的话,那么,中国第一号领导人邓小平长子的话就有实践的操作性。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原所长陈一谘曾有一段对话:

邓问:“一谘,你说说看,改革是什么?”

陈答:“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要使那些穷苦老百姓富裕起来,政府就要给每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和环境。”

邓笑着说:“你说的是原则。现实地说,我觉得改革就是:谁有本事,谁就从国家那儿捞一块!”邓朴方接着说:“过去国家把什么都管起来了,现在国家要松绑,要放权,就是要利益共享,谁能捞一块,就让他捞一块。”

陈说:“照你这个说法,那谁离权力近不就可以捞得多,还是一般老百姓吃亏吗?”

邓说:“你看历朝历代,总是能人先得利嘛!”

陈说:“不然,现代社会的实现,是要给每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

邓说:“你说的不错,但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开始能做到的。总是一部分能人先富起来,再达到共同富裕。”(《陈一谘回忆录》,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3年,第294-295页)

“从国家那儿捞一块”,“离权力近的人捞得多”,这正是中国改革中发生的真实情况。中国的巨富多半是离权力近的人。离权力远的人不仅捞不着,还会被剥夺。“统治阶级的统治意识”就是“赵家人”搞特权的意识,就是“从国家那里捞一块”意识。特权阶层其所发能“捞一块”,是因为有制度条件。这个制度就是“权力市场经济”(也可称为“权控市场经济”),即权力操纵和控制下的市场经济。由于对公权缺乏必要的制衡,掌权者利用手中公权进行权钱交换、权权交换,一个个权力中心成为吸金“黑洞”,财富快速地向有权者和买权者集中。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宣扬,会召唤出“被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所以,我对陈元校友的“阶级自觉性”十分震撼。近年来中国民间的“仇官”“仇富”情绪就是“被统治阶级”“阶级意识”的萌发。如果“统治阶级”还继续以“统治阶级的统治意识”大搞特权,就会逼出“被统治阶级”为保护“阶级利益”采取“自觉的行动”。试想一下,这时的中国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冯崇义/邓补方的“捞一块”说法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是制度使然。毛死后朝野上下“去极权”,中国转入后极权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到半多元,政治却维持一元。在后极权制度中,垄断政治权力的特权阶层控制和利用市场、使权力在市场上变现、“在国家那里捞一块”。这也是他们守护红色江山的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5/0328/219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