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凌未风: 北京射杀卫星是一场政治赌博

作者:
1月11日,北京使用反卫星武器在距离地球800公里外的太空击毁太空轨道中一颗旧卫星,此事过去了20多天,但国际社会的反应仍未停息,有如水中投入一块巨石,荡起的波浪正一圈一圈地扩散。
 
 
北京的目的:向世界展示太空实力
 
美国杂志Avi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首先做出此报道,白宫也证实了报这条消息。据报道说,导弹是从四川省西昌宇航中心发射,击落了一个于1999年发射到太空的北京气象卫星。

    北京炫耀了“国威”之后,因此举毕竟违背太空非军事化的国际协定,于是静悄悄不吭声,本国媒体未见只字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一方面拒绝证实北京摧毁了自己的一个卫星,说他们“没有时间去对证这些报道”,另一方面还公开表示,其他国家没有理由因北京的太空计划而感到威胁,“中国原则上主张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太空武器化,亦从不参与太空武器竞赛。”
 
但上述这类声明只是为了应对国际社会批评而做出的官方解释,通过非正式途径,北京并不否认此事。德新社指发射场一名文官证实真有其事,指试射是由中央军委负责。1月25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亚太办公室的资深研究员姚云祝上校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外层空间将军事化。如果未来会出现“太空超级强权,铁定不会只有一个国家”。 

     在中共控制的海外媒体上,更是大张旗鼓地宣扬“中国在太空静静起革命,发射一枚导弹击毁一枚旧气象卫星,宣示中国有能力击毁美国以至其他国家的卫星。”并宣布,“21世纪的星际争霸战,中国不会缺席。”

     近年北京一直在加强其太空计划,在2003年成为第三个完成有人驾驶太空飞行的国家。这种以太空为军事用途的政策,一直遭到华盛顿的的批评。因此,外界揣测北京这次试射是一个精心计算过的外交战略。
 
美国担心新一轮军备竞赛开始
 
对北京使用反卫星武器摧毁人造卫星之举,美国反应强烈,并担心在一些国家中出现军备竞赛。

    美国政府召见了中共大使,表达抗议并要求中共详细交待事件的经过和目的,同时还向中共表明,反对任何形式的太空军事化计划。
 
美国防务信息研究中心主任Theresa Hitchens对法新社表示,北京“利用太空作军事用途的能力,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他们有非常认真的计划去加强他们的能力”。 她预测“在20年内,北京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太空势力。”

    1月27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西表示,试射或会有零落的碎片,危及国际太空站及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根据载人太空航班的历史,小事情能引发很大的问题。” 他指出,除了运行的人造卫星问题外,华盛顿对这试射引发太空军备竞赛的可能更为关注。“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情况是,太空被武装化。”凯西还说,华盛顿已要求中共就这次试射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布什总统去年通过新的太空政策,要求美国能在太空自由活动,反对任何禁止太空武器的条约,并保留在必要情况下,美国可采取行动阻止任何国家反对美国利益。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部次长Robert Joseph在12月以其他国家能威胁美国卫星作理由,表示反对任何太空武器禁制是合理的。五角大楼非常清楚,低轨道卫星可能是目前最不可或缺的通信设备,不管是在军事或民间的应用上。美国全球战略专家约翰·帕克表示,“如果低轨道监测卫星被击落,我们的眼睛就会被打瞎”,这项试射的成功,意味着北京有能力击落其他国家的间谍卫星。

    基于此,史汀生研究中心专家Michael Krepon认为,北京的试射可能是北京在太空武器禁制的讨论上的外交攻势。Hitchens也同意这一推测,“这可能是中共决定,既然美国不会讨论太空武器的问题,……他们需要传达一个讯息,展示一些能力,籍此把美国拉到谈判席上。”
 
亚洲邻国的强烈反应
 
日本对中共迅速崛起的军事力量一直高度关注并表示不安,加上朝鲜核武的威胁,近年修改和平宪法的呼声日高。因此,日本政府对北京这次试射卫星反应强烈,高官纷纷谴责中共此举。
 
安倍晋三在国会中表达他对北京反卫星导弹试射的看法:“我相信这不符合《太空条约》等基本国际规范。”日本政府发言人说,“从太空与国际安全及和平用途的角度来说,我们自然对此表示关注。”
 
    安倍晋三的国家安全顾问小池百合子日前透露,日本目前正筹划于2007年初,发射第四颗间谍卫星。届时,日本间谍卫星网的情报搜集能力将大幅提升,从每两天对世界任何地点拍摄一次,增加到每天拍摄一次,每隔5-6小时便可对日本周边地区观测一次。目前,日本太空情报大部分来自美国。为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日本政府还打算推动国会解除太空军事禁令,研制第三代和第四代谍眼。日本目前是继美、俄、以、法等国之后拥有侦察卫星的国家,同时还是继美、俄之后同时具有光学和雷达成像卫星的国家,其战略意义和实际军事意义不言而喻。一旦解除禁令,这方面的技术进展将非常迅速。
 
印度政府还没有对此做出回应。但印度国防专家和媒体1月27日表示,对正计划发射无人飞船登月和登陆火星的印度航天项目来说,北京击落卫星的试验是一个威胁。印度国家资金资助的国防研发组织的前首席顾问Santhanam表示,这个试验“毫无疑问是一件所有拥有卫星能力的国家都担忧顾虑的事情。” 《印度快报》在一篇社论中表示,“它对我国不断增长的民用太空资产产生了威胁,破坏了我们核威慑的可信度,以及暴露了印度还缺乏一个太空军事策略。”该报在头条新闻“被隔开了”中表示,“作为回应,印度如果不是与美国联合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太空力量,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个亚洲第二流的国家。”
 
西方国家反应不一

    加拿大、澳洲等国相继谴责北京此举。他们担心卫星碎片对太空可能造成的影响。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全球安全项目负责人怀特说,北京摧毁的这颗气象卫星重七百五十公斤,卫星碎片不计其数。在高速运动中,大小仅有一厘米的碎片也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如果卫星碎片进入其它卫星轨道,将损害其它国家的商用或军用卫星。

     澳洲外长唐纳传召了北京驻澳洲大使表示抗议。唐纳表示,“我们所关注的是,有能力在外太空击落卫星与北京反对外太空军事化的传统立场不一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期望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会说什么。”
 
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加拿大也对北京当局就这个被报道的反卫星测试及其引起的可能的负面效应表示强烈关注”。英国和南韩都关注碎片对其他卫星的威胁,台湾更指北京宣称“和平崛起”是假象。
 
只有与北京有大量武器交易及军事合作的俄罗斯态度不同,出面指称有关说法是“被夸大”,前将领伊瓦绍夫指北京的导弹可能是以IS-1反卫星导弹基础加以改良;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米赫耶夫表示,美国和北京的关系既联合又竞争,为了让双方合作更加密切,北京必须让自己看起来够份量。此次反卫星飞弹试射,足以向全世界证明北京有能力毁灭太空轨道中的任何卫星。

    莫斯科观察家认为,北京应该是得到俄罗斯默许才进行试射,北京在进行军事演习前,都会知会俄罗斯,像这样的重大事件,俄罗斯肯定事先得到通知。

  俄国为什么采取与北京一样的立场?首要原因是北京的国防武器仰赖俄罗斯进口,俄斯的军工集团与北京有紧密的利益关系;此外,俄中两国都支持多极国际社会。

    但总体反应对北京是负面的。全世界媒体大都敦促努力禁止在太空中使用武器。英国《金融时报》警告,美国会觉得本身的太空霸主地位受挑战和威胁,进而导致美国鹰派再抬头,日后对华政策也会更强硬。

北京为什么要加快军事现代化步伐?
 
    日本《宝岛》月刊日前发表一份“世界前五十大军力排行榜”,以国防经费、正规兵人数、武器输出、武器输入、电脑普及、国际纷争参战等六大指标来排列前五十名军事大国,综合排名前五名是美国、韩国、英国、中共国、印度,日本排名第二十二。
 
英国智囊机构1月31日发表《军事平衡2007》报告指出,2006年中共的军费据推算达到约1220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8.4%。这些年来,北京投入在军备方面的开支日见增长,其理由是:朝鲜半岛形势存在激化可能,对大陆和东北亚整个安全构成威胁;而日本加快军事扩张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美国不仅加强与日合作,对北京进行遏制,而且动用更多先进武器讹诈亚太;近年来中印两国核与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两国今后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北京通过反卫星试验表明,北京已经拥有太空作战能力。但事实上,北京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弱项是海上实力不足。北京已经成为贸易大国,通过海路进行的贸易数额巨大。其出口商品与进口原材料,所依赖的海上航线全部受控于美国海军,因此对北京构成威胁的是美国海军。现在,北京要进入海上航线需要获得美国的默许。美国无意切断北京的海上通道,不过北京和其他大国一样,不愿意让国家安全掌握在另外一个大国手中,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在北京看来变化莫测而且与自己有着不同利益的国家。
 
北京对美国的敌意从未减轻,这倒不是担心美国对北京有什么领土要求,而是来自政治安全的考虑,这有胡锦涛2006年8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的讲话为证,该次会议的参加者是部长、大使与省长省委书记等高官。胡在讲话中说,美国连同人权组织和自由记者正在对北京煽动一场“颜色革命”,他对这种“敌意力量”大为愤怒。除了地缘政治的考虑之外,为了与美国抗衡,反对美国对大陆和平演变应该是北京加强军事科技化的主要考虑。

    美国的应对之策
      
       这次美国的反应是快速的,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日前公布“中国计划攻击美国卫星”的研究报告,对北京的太空军事计划深表关注。该报告由美国国防部的军事顾问白邦瑞撰写,这份报告参考了大量的中文资料,其中包括北京最新的太空军事研究资料。作者在报告中说,北京的军事刊物和军事教材中,有30多个计划,建议北京在今后的军事冲突中使用太空武器,近期内应该重点发展反卫星武器,包括地对空武器。

    美国对北京发展太空武器并非毫无警觉。2006年9月底,美国军事刊物《国防新闻》曾披露,中共近年来数度由地面发射镭射光束让美国间谍卫星在经过中国大陆上空时“盲目”。但是当时美国需要中共合作制衡北韩与伊朗,所以白宫指示五角大厦,在对中共军力的年度评估报告当中,将太空威胁的部分删到只剩一行。
 
美国军方亦做了快速反应。美国反导防御局副局长帕特里克·奥莱利将军1月30日表示,美国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反导系统的所有试验,使反导系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在东欧国家境内部署部分反导系统的工作进展顺利,关于波兰和捷克境内反导系统部署条件的谈判将在今后数周内结束。
 
    对北京射杀卫星后果的两种预测
 
一种占主导的看法是:中俄两国都有意推动签署太空限武协定,而美国却不愿意。因为这和雷根及戈巴契夫签订的美苏裁军协定完全不同,无法检验对方是否遵守协定,只能依靠对方模糊的承诺,而这种承诺没有约束力。既然如此,对中共长期军事战略而言,击落卫星的大胆举动利大于弊,但藉此逼使美国签署自缚手脚的太空限武协定,却非常划算,比起加入另一场所费不赀的军备竞赛,更符合中共利益。曾在美国航太总署詹森太空中心任职22年的科学家欧伯格认为,中共选在这个时间点击毁自家卫星,主要用意在於促使美国政府,特别是民主党控制的国会签署禁用反卫星武器的协定。
 
另一种看法是:通过发射这种武器,北京进行了一次非常危险的赌博,可能令美中关系恶化。北京这次试验是一个战略误算,只可能让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所有国家更不安全。持这一看法的观察家认为,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试验只是为了给美国施压,让它最终同意限制太空武器的条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最近的试验可能让美国太空武器倡导者重新振作,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在雷根之后就沉寂了。如果北京跟进更多这种试验,美国的太空鹰派将增强实力和人数,并在国会找到新同盟。因此球仍然在北京脚下。如果它在未来避免此种举动,危险性可能很快得到限制。国际社会一直在批评华盛顿对待北京的态度太过软弱,而北京的行为表示它正在效法当年的苏联,但世界已经不能再承受这一套了。
 
只有俄罗斯是这次赌博中的赢家:它既可以通过鼓动北京发展军备来保持军工集团的赢利,又可以唆使北京站到前台与美国对抗而从中见机行事。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