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外电综述:胡锦涛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同社:中共十七大将体现胡锦涛特色 BBC:中共冰封十八年的政改无从解冻 观察家报:中国会不会出现戈尔巴乔夫 德国之声:十七大开幕鲜有新意 每日电讯报:中国的平等长征看不到尽头 中央接班人不止一個 遼寧前書記盛讚李克強政治成熟 VOA:十七大核心在解决人事问题

 

共同社:中共十七大将体现胡锦涛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从15日起在北京召开为期一周的会议。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64岁)在五年前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接替前总书记江泽民成为最高领导人,而十七大后胡锦涛将迎来第二届任期。

  在此次大会上除讨论修改党章外,谁将进入新的政治局常委成为接替胡锦涛的候选人,人事和政策两方面能将胡锦涛特色体现到何种程度是最大焦点问题。

  此次大会上,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将被载入党章,成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的党的指导方针。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都是在其本人引退后才被写入党章,因此在政策方面胡锦涛的特色将更加明显。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抽象而较难理解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摆脱经济发展至上主义,以人为本,实现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均衡发展。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到全世界的5.5%。但是另一方面,能源消费占到全世界的15%,钢材消耗占到30%,高能耗的畸形经济结构比较突出。

  中国去年取消了农业税以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扩大到3.3比1。农民收入低也成为各地爆发骚乱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方针是正确的,但实现并非易事。中国的金融、石油和电力等基础产业均被国家垄断。约160家这类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到GDP的近6成。在共产党集权的统治体制下,这极易造成腐败。

  如果不对垄断企业独揽财富的构造进行改革,“科学发展观”可能最终只成为一句口号。在今后5年内,这将与政治改革一样成为一大课题。

  在外交政策方面,维持与日美协调的基本方针不会有大的变化。温家宝总理访日时表示,为防止全球变暖,中国将对“后京都议定书”的框架给予合作,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也有利于与日本的战略性互惠关系。

  在台湾问题上,本次大会上有可能显现出强硬立场,但预计不大可能主动“打破现状”。

-------------------------------------------------

BBC:中共冰封十八年的政改无从解冻

香港中国事务评论人士 林和立

国内外对"十七大"关注重点除了人事安排外﹐就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一直冰封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有没戏。很可惜胡温新政推行五年后﹐北京知识界对政改以至范围更小的所谓"党内民主"都不抱任何厚望。

为了树立自己作为"邓小平指定接班人"与"第四代核心"的形象﹐胡总和他身边的政治化妆师在年初已放风﹐说什么"党内民主"在"十七大"将有突破﹐重点是增加透明度和让普通党员与中﹑下层干部有更大权力选拔中央与地方领导。但到大会前夕﹐党的最高层还是黑箱作业﹕胡﹑温与所谓"上海帮"的代言人﹑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作了大量"台底交易"﹐包括提升只当了七个月上海书记的习近平进政治局常委等。不要说那两千一百多个党代表﹐连部长级干部对于高层的"音乐椅"把戏都蒙在鼓里﹐无从置喙。

同样跟改革精神格格不入的是胡总仿效前任江泽民﹐在自己还在位时便把"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等所谓"时代主旋律"放进党章﹐这违反中共不为自己树碑立传﹑不搞个人崇拜的传统。 而且胡温执政五年﹐政绩毁誉参半。"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基础与拉近贫富悬殊和提高社会公义﹔但近年暴发户﹑包括从商的太子党与弱势阶层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同时胡总继承了江的"三个代表"﹑即提携"红色资本家"与其它"新阶级"的传统﹐把理应是国家主人翁的无产阶级﹐如农民﹑农民工与工人排除于党政决策层之外。按照中共传统﹐在"十七大"选出的200来个中委﹐绝大部份将会是党政军高干与垄断企业家﹐独欠真正的工农代表!

如果"十七大"目的之一是彰显"党内民主"的话﹐唯一听到的铿锵声响是远离"京西宾馆"会场﹐来自中共已被边缘化的左与右翼的"反主流派"抗议声音。近千名声称捍卫社会主义与马列毛思想的"老左"向中共高层发公开信﹐反对邓﹑江与胡温搞的剥削形﹑弱肉强食式的市场经济。发起人之一﹑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更不客气地说中共是"挂羊头买狗肉"﹐忘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全心发展只有利于高干与"红色资本家"的野蛮资本主义。

另一边厢﹐"老右知识分子"﹐包括不少曾与胡耀邦赵紫阳共事的离休干部﹐则呼吁当权派重拾"党政分开"等政治改革构思﹐不要只在权力高度集中﹑高度腐化的死胡同中徘徊。上书者包括曾任毛泽东秘书与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的近九十岁老人李锐﹐李老更在八十年代初提拔过胡锦涛。记得在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完常委与总书记后﹐胡总曾与李老亲切握手。可惜五年过去了﹐胡现在唯一感兴趣的恐怕只有他的团派兄弟在中委与政治局中可以"卡" 到多少个位置! 改革的步伐不但慢得可怜﹐更有走回头路的可能!

----------------------------------------

观察家报:中国会不会出现戈尔巴乔夫


  中国下一任领袖的特征和目标本身就十分重要:中国已经超越英国,到今年年末,它将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体。它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大国,是最大的出口国,拥有最大的外汇储备。但本周参加党代表大会的每一位成员都知道,他们的选择会引起额外而特别的回响。

  他们在选择1949年革命之后的第五代共产党领导人。这些不再是以革命奠定合法地位的领导人,不再有着同样的共产主义使命感。他们是经理人和管理者,他们想要这个体系保持运作。在苏联,戈尔巴乔夫以苏联第五代领导人的资格质疑共产主义,他并非单枪匹马地支持改革和公开化;许多党政干部已经认定苏联经济和社会模式机能不良、腐败、效率低,必须改变。

  在领跑者中会不会出现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胡锦涛本周将再次呼吁反腐败。麻烦在于尽管有他的言辞,只有3%的贪官被抓,主要是因为反腐运动是由自身腐败的官员来运作的。

  还有环境,每年多达7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城乡差距由来已久,而且在日益加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警告说,如果不平等继续加剧,2010年后将无法保障社会稳定。然后还有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依赖农民的储蓄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去年,在日本、欧盟和美国三个专利部门获准的专利中,中国只占0.3%。

  中国领导人充分意识到包围他们的危机,意识到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加强问责性、公开性和监督。政治问题是组织更多“社会主义民主”,允许引入好事物,同时确保竞争性选举的进程不失控。

  胡锦涛在6月表示他将呼吁“解放思想”和政治改革。在过去六个月,他允许党校的理论家讨论民主的优越性。《炎黄春秋》曾自由地辩论这个问题。在党代表大会的预热阶段,这些是重要的迹象。

  本周将有揭晓。共产党政治是不透明的,但含义不再仅限于中国。它能否不经重大政治和社会动荡掌握下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我们所有人。(原标题:中国的下一任领袖会不会是它的戈尔巴乔夫;作者:Will Hutton)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http://observer.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2190737,00.html

----------------------------------------------

德国之声:十七大开幕鲜有新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本周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旨在为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日后发展制定方针政策。此次会议是作为党总书记的胡锦涛主持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胡锦涛希望借此巩固自己的这一地位,并树立一座个人丰碑。

中共十七大于今天开幕,开幕仪式如同往年一样。军乐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旁的人民大会堂前奏响雄壮的军乐。中国领导层成员列队步入人民大会堂,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国国家主席和党的总书记胡锦涛,跟随其后的是其前任江泽民。两人间保持了一段距离。

胡锦涛随后在人民大会堂礼堂主席台上面对来自各地的两千多名与会代表做政府报告,主席台上高挂巨大的镰刀斧头党徽。胡锦涛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表示,这一趋势已势不可挡,此言显然是针对党内批评家的。在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他们曾致函胡锦涛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提出警告。这封在因特网上发表的公开信目前已被有关当局封锁。

与此同时,胡锦涛还在其报告中强调致力于均衡的经济发展政策。他说:“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胡锦涛还强调将加强环保领域的工作,但同时指出,经济发展依旧是中共的首要任务,在2020年前,中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观察家们认为,胡锦涛的讲话鲜有新意。此次会议是作为党总书记的胡锦涛主持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胡锦涛希望借此巩固自己的这一地位,并树立一座个人丰碑。由其倡导的和谐社会及科学发展观等都将被写入党章。

对江苏省人大代表,入党已30年历史的丁意涛(音译)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我觉得党章的修改也是根据时代、根据老百姓的要求、根据广大党员的心声。我觉得应该是民生的问题大家最关心,这次来自基层的代表的比例也是比较大幅度地增加,势必要关心民生问题。”

此次党代会还将决定预示未来的人事安排,他们有可能在五年后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人们尤其对中共最高权力机构——政治局常委新成员多有猜测。多位政坛后起之秀将进入由9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委。据称,被胡锦涛看好的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很有希望入选。但显然,上海新当选市委书记习近平也有望进入政治局常委。

但按照西方模式的民主改革似乎是没有希望的。早在十七大召开前,一名发言人就表示,中国永远不会模仿西方的政治体制。

 

Ruth Kirchner

-----------------------------------------------------

每日电讯报:中国的平等长征看不到尽头




  在中国西北宁夏,一群十几岁的少女在路边建一条排水沟。搅拌沙子和水泥一天可以赚30元人民币,对她们以及该地区生活在中国官方贫困线之下的110万人来说,这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在宁夏中部的同心县,其偏远的山区是全国最贫困的部分。人们靠政府分发的大米以及668元人民币的年平均收入过活。这片土地十分荒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该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如今政府已经计划把成千上万的居民迁移到更北的地方。但许多人已经离开了,因此留在路边辛苦工作的是年轻的妇女。据说村里已经没有青壮男子,他们都到城市的工地上工作了。

  五百英里之外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铺上红地毯,准备举行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开幕式,仿佛处于不同的国家。

  五年一度的党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大事。在未来一周左右,代表们将设计出在2012年前指导这个新兴超级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

  当中首要的是把胡锦涛的“和谐社会”写进党章。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那些受庇护的人们的生活是非常不同的。贫富之间的巨大鸿沟是怨恨的源头。它可能显示“和谐社会”的构想不过是空洞的口号。以基尼系数来衡量,中国(世界上唯一重大的共产主义国家)的收入差距比美国(领先的资本主义大国)的大。

  根据最新的《福布斯》中国财富榜,中国有106位亿万富翁(以美元计算),仅次于美国。但在2006年,农村年平均收入仅为人民币3600元。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9亿农村居民的三倍多,但他们是通过长时间的工作来做到的。

  繁荣的股市和高扬的房地产价格助推了中国超级富人的财富。而富人的消费助燃对贫富差距的愤怒。北京健身教师李朋(音译,Li Peng)表示,他在山西念书的时候,有些同学的父母拥有煤矿,他们入学分数低,但他们的父母“赞助”他们,他们开着宝马上学,而一些贫困的学生却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食物。

  通胀率到达6.5%,上升的食品价格是不满的另一个源头,而且党官员强烈地意识到猪肉价格的猛涨煽动社会动荡恐惧的风险。

  中国多年来是“世界工厂”,如今却要对付美泰等公司的产品召回的暗示。该国的工厂如今面临在海外变成赝品、危险商品的代名词的危险。

  同时,对官员腐败的愤怒是去年大约2.3万街头示威中大部分事件的起因。根据华盛顿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报告,腐败侵蚀了中国3%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6年花在教育上的还多。

  但普通中国人没有机会在代表大会上表达他们的不满。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7300万共产党员,而只有处于阶梯顶部的官员可以参加。

  然而,似乎很少中国人关心谁将是他们的下一任主席。被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他们更关心赚钱,或者像宁夏同心县的人们一样,关心生存。(作者 David Eimer)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http://www.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7/10/14/wchina114.xml

----------------------------------------------

VOA:十七大核心在解决人事问题

记者: 若思
华盛顿
2007年10月15日

中共十七大星期一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做了长篇报告。对于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与台湾举行和谈的建议,白宫星期一表示欢迎。此外,有专家表示,胡锦涛报告中提出实行党内民主,可能预示着将会推进政治改革。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共十七大要解决的主要不是政策性问题,而是人事问题。

*李成:把政治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胡锦涛的报告谈到很多问题,包括构建和谐社会、注重民生问题、反腐倡廉、科学发展观以及两岸关系等。

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李成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胡锦涛的报告大部分是重复他以前提出的一些政策,比较有新意的是提到党内民主。李成说,这是把政治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他说:“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他12个部分中有个不同的地方是党内民主或是中国的民主建设。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不知道他所讲的民主到底是什么。至少这已经把政治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在一定程度上讲,为未来的领导人铺了路。”

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中共十七大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事问题,不仅是谁可能成为胡锦涛的接班人,而且是未来的接班人如何产生的问题。他表示,现在还不清楚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会不会更多地引进选举的机制。目前,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产生有10%靠差额选举。

李成说,路透社的记者在十七大的记者招待会上问了政治局成员是否进行差额选举这个问题,但是,中共的发言人没有做出回答。李成说,如果政治局成员通过差额选举产生,中国的政治选举制度会有很大的发展。

*何频:胡锦涛接受习近平更有利*

北美的多媒体机构多维新闻网的创办人何频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他感觉胡锦涛的报告大体上是个温和的、平稳的政策上的指引,是笼统的、含糊的。何频表示,中国共产党正在寻找自己最大的生存空间,不会轻易往极端的方向走,维护和保持自己的权力是它的最高诉求,因此,十七大不会出现很大的政策性变化,它要解决的是人事问题。

他说:“十七大表面上是要解决政策性问题,解决修改党章的问题。但是实质上它所有的核心的核心是要解决人事问题,而不是政策问题。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波动的空间非常小。”

何频认为,由于十八大时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像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都会退出权力核心,十七大将会有新的人物进入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以便在十八大时接班。何频认为,政治局常委会保持九人的格局,新人将包括习近平和李克强。何频认为,习近平的政治资源比李克强丰富,因为他是中共元老习仲勋的儿子。

何频说,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在胡锦涛所尊敬、仰仗的胡耀邦时期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也是在胡耀邦下台时唯一勇敢地站出来与邓小平唱对台戏的人。何频说,由于习仲勋在60年代就被打下去了,他在中共党内没有很深的积怨;文革后习仲勋出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开始的政策制定、经济特区的建立都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何频认为,胡锦涛可以接受习近平,而且对习近平的接受程度并不弱于李克强。

何频说:“因为胡锦涛也需要平衡党内不同的声音,因为现在大家都说是共青团(派)当权。过多地提拔共青团的人对胡锦涛也是政治压力。所以,提拔习近平更有利于他平衡政治矛盾。”

*李成:对台政策未发生什么变化*

彭博新闻社分析说,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他准备与台湾讨论达成和平协议的问题。彭博新闻社引述中国高等政策研究会秘书长扬念祖的话说,这是胡锦涛首次亲自向台湾提出和平建议,他也向民进党提出了这一建议。

不过,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认为,胡锦涛的对台政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李成说:“在台湾问题上,他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在软的方面就是他愿意谈很多东西,包括台湾的各个政党,它们愿意谈,都可以。但是他以前也说过这个问题。而他更多地强调了领土的统一、主权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方面是非常硬的,包括军事现代化,准备打赢信息战。这些都是针对台湾的。所以,可以看出,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针对胡锦涛报告中向台湾提出的举行和谈的建议,白宫星期一表示,这是向恢复北京和台湾之间的对话迈出了正确的一步。白宫发言人约翰德罗说:“美国方面注意到胡主席今天在台海两岸关系问题上发表的声明口气温和。我们相信胡主席的话是朝着寻求恢复两岸对话的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

---------------------------------------------

日媒:曾庆红接任人大委员长 李克强任政治局常委




中央社记者张芳明东京十四日专电日本媒体今天针对预定明天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导,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将留任政治局常务委员,他并将是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的有力人选;另外,中央委员李克强升任政治局常务委员,升格作为总书记胡锦涛的后继人选,也已近乎确定。

「产经新闻」今天发自北京的报导指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将维持九人的架构,除已死亡的副总理黄菊之外、可望引退的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贾庆林、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和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罗干。

报导指出,升任政治局常委的有力人选包括: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刘延东。这个新人事将确立「胡锦涛--曾庆红体制」。

另外,「东京新闻」报导,中共党内就曾庆红接任吴邦国成为新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一事,进入最后的意见协调;胡锦涛的亲信、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很可能成为首位女性的政治局常委;胡锦涛最有力的后继人选李克强可望也成为政治局常委并担任国家副主席。

另外据传新的政治局的最新安排可能如下:

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
曾庆红:人大委员长
温家宝:总理
刘延东:政协主席
李克强: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张德江:常务副总理
周永康:纪委书记或政法委书记
贺国强:纪委书记或政法委书记
李长春" 政治局常委

其他政治局成员:
王刚:书记处书记
李源潮:书记处书记
薄熙来:国务委员(或副总理)
汪洋:国务委员或重庆市委书记
刘淇:北京市委书记
习近平:上海市委书记
张高丽:天津市委书记

-------------------------------------------

中央接班人不止一個 遼寧前書記盛讚李克強政治成熟



【明報專訊】在十七大政治新星中,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李克強的前任、前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認為,李克強政治上很成熟、領導能力強,未來很有發展前途,這是中共十七大上首次有省部級官員面對媒體公開談論李克強。聞世震指出,中共的接班人遴選正在逐步走向民主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在十七屆一中全會上,中央領導層會有一批新人誕生,人數恐怕不止一個。

而李克強本人昨天就拒絕就升官傳聞作出評論。在大會結束時,李克強在上車時被記者追問他是否升官時,李克強說,「我們目前是在討論胡總書記的報告」,在記者一再追問下,他只是說,一切按照大會議程,現在是討論十七大報告。對個人仕途不置一詞。

李是「全黨需要」優秀幹部

作為李克強的前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聞世震雖不願評論李克強今次會否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但他認為李克強是個年輕有為的幹部,政治上很成熟,領導能力也很強,是全黨需要的一名優秀的中青年幹部,「很有發展前途」。對於遼寧省有官員私下反映李克強領導風格不夠鮮明等問題,聞世震指出,李克強在遼寧工作僅3年時間,給人印象是非常敬業、作風實苦幹、求真務實、不擅張揚。李克強在工作中待人謙虛謹慎,擅於團結帶領一班人,總的來說這是個「很好的同志」。

對於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問題,聞世震指出,這要由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來確定,中央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按照民主程序推薦新人上來。他說,「十七屆一中全會將有一批新人誕生,這是我黨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表現,一批新人走向新的中央領導崗位,事實上也是我黨事業發展的需要。」

遴選走向民主化制度化

聞世震透露,十七大後中央領導層新人恐怕不止一個,因為中央領導集體現在是一批人,既然換屆就要新老交替,新上來也是一批人。

04年12月,李克強從河南省委書記調任遼寧省委書記,接替聞世震。

明報十七大採訪組 梁海明 陳小強 陳 陽 譚凱韻 劉進圖 李樹明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议报编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