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令人战栗!“鸟巢”验收合格率仅10%

作者:


“鸟巢”存在诸多隐患。(Getty Images)

奥运来临,被用作奥运开幕式的中国国家体育馆(俗称“鸟巢”)正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下面这些事实却被大陆官方媒体和海外亲共媒体刻意淡化和隐藏了。鸟巢从竞标、设计、施工、验收到使用诸多环节中都存在大量隐患,令知情者忧心忡忡。

从类马桶到倒扣的空底鸟巢

据鸟巢的中方设计师李兴钢介绍,国家体育馆招标时有89个设计方案。来自瑞士的设计师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设计的初稿并不像鸟巢,它东西高、南北低,外形扁长中间一个窟窿形状,不少中国人说像厕所里的马桶,于是外国设计师参考中方意见做了改型,最后就成了如今这个外罩为编织性结构、好像一个鸟巢从树上倒扣着落在地面了。

据大陆官方报导,如今建成的鸟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4 米、高69米,有八万固定观众席位,还可增加一万的临时观众席。鸟巢总用钢量4.2万吨,钢结构最大跨度343米,钢焊缝总长30多万米,其中现场焊缝6 万多米。施工中遇到工程组织难、构件翻身吊装难、高空构件稳定难、焊接难、安装精度控制难、冬天雨季施工难等问题,但“英勇的中国人民克服千难万险”,最后还是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务。

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就贸然动工

2003年12月24日,预计投资40亿人民币的“鸟巢”开始动工。可是刚施工半年的2004年7月30日,急着赶工程进度的鸟巢却停工了。原来专家们发现设计方案有严重失误。

《新京报》2004年8月16日报导,北京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建华提出,支撑鸟巢巨型钢结构屋顶的24根承重柱,它们对地基压力达每平米四五千吨,这在北京还从未有过。鸟巢所处位置地下水较丰富,水位多年来曾有较大起伏,而北京的地基抗浮设施又不完善,渗水的地基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再说鸟巢看台区三大呈梯状升高的坐席是由一系列辐射状的柱子支撑,有的柱子倾斜度很大,传力体系过于复杂,在沉重的铁网屋顶的牵引下,会不会变形坍塌呢?

此时从法国传来了坏消息。设计国家大剧院(人称巨蛋)的设计师安德鲁,他设计的巴黎戴高乐机场2E候机厅突然发生屋顶坍塌事件,引来全球关注。而戴高乐机场的钢筋网络结构比起鸟巢来说,简直轻便安全多了,那里都坍塌了,怎么保证鸟巢不坍塌呢?于是人们开始找鸟巢的施工可行性报告。

建筑物的可行性报告是每个建筑在立项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科学论证,主要从基本力学原理、建筑学原理等的角度,论证该结构能基本保障建筑物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坍塌,不会出现结构性错误导致人员伤亡等。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一世纪性标记建筑,其可行性报告却非常马虎,简直相当于没有可行性报告。据大陆媒体报导,提出“鸟巢”优化调整方案的中国建筑西南研究设计院总建筑师黎佗芬表示,“鸟巢”在选定之前没有权威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施工后出现问题,而且十多位专家联名上书中央后,鸟巢才在2004年7月30日停工等待“审判”。




“鸟巢”存在诸多隐患。(Getty Images)

两院院士:崇洋奢华 浪费冒险

据大陆媒体透露,导致鸟巢停工的主要是一封直呈温家宝总理的信。信件起草者包括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两院院士周干峙;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北方交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以及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结构学专家等。

据王梦恕介绍,6月5日在院士大会上,不少工程院土木建筑学部的院士提出奥运场馆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向中央汇报,而此时温家宝从国家财政的角度也提出,奥运场馆应“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于是以此为依据,专家们给温家宝上书,直呈奥运建筑的诸多弊端和隐患。

专家们一直认为,部份奥运工程存在严重的“崇洋奢华”现象,“片面营造视觉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并忽略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基本要义,其中尤以“鸟巢”为甚。它不但用钢指标惊人,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难以保证,实属不必要的巨大浪费和冒险。

外国设计师的鸟巢方案预算为38.9亿元,用钢量高达13.6万吨,被专家们指责为“既昂贵又笨重,与现代大型体育建筑趋于轻巧的理念背道而驰”。“在他们国家,这样的设计方案也不会被采用的,他们简直是拿中国当实验品”。

建筑设计专业的院士指出,“鸟巢”的根本问题是自重过大,自重占到总重量的60%,按力学原理,体育建筑为防雨遮阳,需要的是“打一把伞”,以轻为好,而不是“顶一块钢板”。据清华大学一位著名建筑师称,“上书”本可征集上百人的签名参与,但四名发起者本着低调的指导思想,没有扩大签名范围。

决策过程的反思

2004 年12月28日,外国设计师接受了中方的修改方案后,“鸟巢”复工。但也有人指出,瘦身后的鸟巢问题也不少。原本透明的可开启式样的屋顶被取消了,在北京严寒的冬季和多雨的夏季,这个庞然大物怎么用?冬天冻死人,夏天热死人,还怕风怕雨,花这么多钱造个无用的家伙干什么呢?

更多的人则在反省为什么当初选中了鸟巢方案。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关肇邺介绍,当时参与国家体育馆评审的有13名评委,其中7名为中方代表,6名为国际专家代表,但7个中方委员中,只有3位院士为技术专家,另有2位委员为行政官员,2位为企业代表。“投票是无记名的,不过我们看见6个外国评委都是投鸟巢。这样,只要有1个中国评委投票给鸟巢,它就会中标。”他说。

据周干峙介绍,在13个入选方案的最终评选中,第一、第二轮投票的结果,鸟巢的设计方案都不是最优的。在第三轮,中方某评委表示支持鸟巢方案,紧接着6个外国人就蜂拥而上,说这个方案好。”

有评论说,“从程序上看,整个过程无可厚非。但程序是由人来操作的,选什么样的评委也是由人决定的。”而在此前进行的市民投票中,共发放选票7000余张,收回6000余张,鸟巢方案以3506票获得群众评选第一名。但一位专家指出,当时报纸上宣扬的都是鸟巢的优点:什么“新颖、奇特、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甚至说具有‘中国的冰花纹’,‘故宫的神韵’,而其他设计方案几乎只字未提,给群众带来严重的资讯不对称。”




“鸟巢”存在诸多隐患。(Getty Images)

试验品的临时“减肥瘦身”

据参与鸟巢新设计的总建筑师黎佗芬介绍,他参加了由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针对鸟巢的“可行性报告审查会”。与会的建筑结构、水、电、概算等相关方面专家充分论证了外国设计师的鸟巢方案,认为“鸟巢存在建筑总面积过大、技术难度高和投资过高三大弊病,就算勉强在工期内不惜代价造好鸟巢,也没人敢保证不留下隐患。”

于是专家们提出了三种改进办法:一是鸟巢“瘦身”,去掉活动屋顶,扩大开口,此为小改;二是中改,只保留原设计的“芯子”;三是大改,即扔弃原方案,推翻重来。不少院士认为,大改才是上策。但由于时间短,而且产权关系等限制,最后选定了鸟巢瘦身的小改优化方案。

据悉,这次鸟巢采取PPP模式建设,即中信联合体出资42%,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给予58%的资金支援,赛后30年中信联合体拥有对鸟巢的特许经营权。遗憾的是,至今中信还没想好,今后鸟巢到底用来干什么。

据黎佗芬介绍,不但鸟巢没经过权威机构合理的可行性论证,北京奥运会多项工程的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审查偏偏都放在了方案选定之后,这完全违背来科学立论的基本建筑原则。

然而,鸟巢的苦难故事还没有完。后面的施工难度更大。



今天,中共又用皮鞭、棍棒、肋骨和谎言搭起了一个硕大的“鸟巢”,一个人间地狱里闪光而诱人的陷阱。(法新社)



 




北京奥运变成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人权灾难,变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革人性命的政治运动,把京城的“鸟巢”变成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诱捕生灵的樊笼。(法新社)


上面主要介绍了鸟巢在设计中出现的漏洞,以及临时修改设计方案带来的隐患。要把一张张设计图纸变成实体建筑物,施工队的质量又是一大难关。

据《中青网》2008年7月13日介绍,鸟巢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独特的设计造成施工难度非常大,很多项目都是世界上第一次做实验,施工没有技术标准可参考,工人们只能边干、边学、边试验。

边干边实验 一次合格率仅10%

鸟巢施工难度具体体现在几方面:构件体型大,单体重量重,其桁架柱最大断面达25m×20m,高度达67m,单榀最重达500吨;节点复杂,鸟巢的网状结构使多根杆件空间汇交现象比比皆是,这对现场总和6万多米的焊缝要求非常高。另外,工期紧、焊接量大、冬雨季施工等,都令鸟巢施工非常艰难。




“鸟巢”独特的设计造成施工难度非常大,很多项目都是世界上第一次做实验,施工没有技术标准可参考,工人们只能边干、边学、边试验。图为2006年03月28日的“鸟巢”。(法新社)


 




2007年4月17日,北京“鸟巢”外的加紧赶工的工人们。(Getty Images)


据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他们作为施工单位在修建鸟巢时发现,有二十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本来应该等待科研部门去攻关的,但没有时间了,只能让他们这些工人边干边尝试。

尽管大陆媒体报道鸟巢已在2008年6月26日验收合格,但据《京华时报》6月29日采访鸟巢工程总指挥谭晓春时透露说,鸟巢工程过于庞大,仅验收耗时就近一个月。“每天20项验收,往往只能通过两项,其他18项都需要整改修补。”

也就是说,鸟巢一次性合格率仅10%,至于返工后是否能达到标准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是铁定的,那就是8月8日前不管发生什么,此前鸟巢必须获得质量验证并投入使用,这是政治问题,而非科技业务问题。

扭曲加共振 鸟巢怕人喊

韩国工程设计专家李勇振在对鸟巢进行实地考察后表示,焊接技术是关键。由于高温焊接时产生的内应力会引起钢铁结构内部的变形,特别是鸟巢这种槽钢的多节点汇合,这些扭曲应力在施工结束后的八至十二个月后,其危险性能消除60%至70%,一般十年后才基本消失。

李勇振还指出,由于热胀冷缩,100米长的钢管受热能胀2公分,当鸟巢这样的结构把很多钢材焊接在一起后,钢材间的不同膨胀幅度会加剧其扭曲力度,一旦受外力作用发生共振,将会急速加剧震动的幅度,最后导致建筑物的坍塌。




当鸟巢这样的结构把很多钢材焊接在一起后,钢材间的不同膨胀幅度会加剧其扭曲力度,一旦受外力作用发生共振,将会急速加剧震动的幅度,最后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图片摄于2006年6月20日。(Getty Images)


 




2006年3月16日,正在“鸟巢”施工的工人们。(Getty Images)


以喊着口号过桥的士兵导致桥坍塌为例,人在喊叫时,假如音频对正了的时候,玻璃杯会被人喊碎的。李勇振强调,鸟巢开幕式那天坍塌的危险性最高。当数万人一起大喊大叫时,声音的共振会加剧钢材的扭曲,特别是天热时,鸟巢内部是冷的,外面是热的,当扭曲变形导致焊接出现裂缝时,再加上人声波的共振,就很可能引发钢材的断裂,一个钢管掉下来了,就会引发周围的钢材都坍塌,一瞬间也许就会坍塌一大片,这些都是鸟巢致命的隐患。

鸟巢怕光 双层覆膜造价高




未加膜之前,鸟巢不能在白天使用。(网络图片)


今年4月初,一张鸟巢在阳光下阴影斑驳的照片在网络上刮起旋风,“全都傻眼了,鸟巢无法在白天使用!”的帖子到处流传。网友拍摄的鸟巢内部照片上,阳光下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的阴影,让观众根本无法看清比赛场地的情况,鸟巢只能晚上使用的消息让全中国人都很痛心。

不久传来官方解释,说将会在鸟巢外面覆盖一层膜,以减少阳光的直射。据悉,目前鸟巢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即钢材上层透明的ETFE膜和钢结构下面及内环侧壁半透明的PTFE声学吊顶膜。

透明白色印花ETFE膜能起到防雨雪作用,安装在钢结构上方,下层PTFE膜为乳白色,有30%的透光率,类似于窗户纸,可以制造连续流畅的阴影,使阴影不会对观众视线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加膜后鸟巢白天视觉效果如何,人们至今没有得到新消息。另外,距离钢材12米的下层PTFE膜还能起到吸音吊顶作用,消除场内噪音。




霾天时所拍摄到的“鸟巢”。(Getty Images)


然而据深圳市展翼张拉膜结构技术有限公司网站介绍:ETF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在世界上并不流行,其原因是价格昂贵、维护和维修都很麻烦。中国无法生产ETFE膜,进口价格每平米高达2000元左右,鸟巢仅为此耗资就达3至4亿元。

鸟巢怕鸟 保护膜一触即破




北京空气污染严重得连“鸟巢”都快看不清了。(Getty Images)


《经济观察报》还报导了ETFE膜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尽管ETFE材料的使用寿命在欧洲已达23年,但国外供应商对鸟巢的担保使用寿命只有十年,因为北京的气候环境和污染程度,让这种薄如蝉翼的材料受到强烈的沙尘暴、冰雹、污染以及人为损害的风险相当大,不仅维修费用昂贵,每年的折旧费就可能高达两三千万元。

《今日早报》今年1月31日报导,厚度仅为0.2毫米的ETFE膜,让 “鸟巢”非常怕鸟。由于鸟巢身后便是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儿难免会来串串门,但鸟巢顶棚的外层膜却很怕鸟儿的利爪。只要鸟一落在上面就会令膜失效。此外,鸟的粪便也是个大问题。因此在鸟巢顶部四周,还不得不安上类似于机场用的驱鸟装置。

“鸟巢”怕烟火 礼花用冷焰火




“鸟巢”在水中的倒影,宛如“滴血的鸟巢”。(法新社)


鸟巢除了怕声音、怕冷热变化、怕光、怕鸟之外,鸟巢还怕火。价格昂贵的ETFE膜虽然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害怕高温和火烧。据鸟巢工程总指挥谭晓春介绍,鸟巢在烟火测试时,发现顶部的膜结构被烟火烧坏了一部分,不得不重做弥补。




鸟巢除了怕声音、怕冷热变化、怕光、怕鸟之外,鸟巢还怕火。图为2007年7月21日,鸟巢外实施的消防演习。(法新社)


因为膜怕火,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燃放的礼花,只能选用冷烟火。普通礼花燃烧时温度可达400摄氏度,很容易将膜融化。而冷烟火燃烧时的温度只有270摄氏度,落在膜上也就100摄氏度左右,符合膜抗热100多摄氏度的设计性能。但至于8月8日夜间不断的烟火下落,是否会导致保护膜受损,这还有待事后测试结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开幕式闭幕式上都只能使用温度较低的“冷烟火”,其他烟火再漂亮,也无法在鸟巢上露脸。

“鸟巢”怕雨、怕水

开了天窗的鸟巢,尽管造价节约了很多,安全性也大有长进,而且还可燃放烟火,但半露天的鸟巢也有很多弊端。4月中旬,鸟巢首次举行马拉松测试赛时就遇暴雨。大雨随狂风刮向看台,前排观众慌忙向后撤,以免变成“落汤鸡”。7月30日,奥运开幕式首次带观众彩排中又突遇大雨,整个表演场地被大雨包围着,现场观众只觉眼前多了一片雨帘,根本无法看清被雨淋透了的表演者。




中共一贯高喊人定胜天,但这回碰到的首道难题偏偏是:当这颗“空底鸟巢”遇到倾盆大雨该怎么办?(法新社)


除此之外,鸟巢还发现多处漏水。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媒体副主任陈树勋坦承,看台的部分通道口,以及位于看台底下的部分多功能房间,均出现漏水情况。 据悉漏水现象可能是焊接不紧,或设计的缺陷,或是由于鸟巢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热胀冷缩程度有所不同。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彭培根分析说,“鸟巢”漏水“是当然的!”当局为营造“鸟巢”像雕塑一样的“形式美”,不用防水布罩,却用2,400块独立屋顶,再各自用排水系统将水集中到下水管道,这种做法“必然会漏水”。他还预言鸟巢使用一年后,“每天都会见到有人在屋顶修理!”

半个顶 鸟巢怕观众骚乱

2008 年7月19日,央视在《新闻周刊》播出了对北京市公安局长马振川的专访。马在论证京奥保安工作劳苦功高时,无意中透露了“鸟巢设计有安全缺陷”。他举例说,鸟巢上面有一个半圈的顶,在放礼花的时候,高层看台就看不全礼花,这些观众就可能着急,就想找个好地方,这样就可能会引发骚乱。同样的道理,当外面的爆雨突然刮到场内时,前台的观众会被雨淋,他们也想找个地方避雨,假如这些事都发生在散场时,就很可能会引起集体骚乱。这九万人的现场一旦出现什么事故,如何快速撤离现场而不出现人踩死人的现象,这也是令公安局长头疼的事。

事故频发 鸟巢怕工人要抚恤费




据悉,“鸟巢”施工期间事故频出,竣工日期一再推迟。图为2006年3月28日,“鸟巢”内的正在工作的工人。(Getty Images)


《华尔街日报》近日报告,鸟巢的主要支撑系统由24根柱子组成, 每根柱子的重量达1,000吨。约7,000名工人花了三年时间、每班12个小时轮流昼夜工作才完成了这一工程。鸟巢里面融化了工人的血汗,但工人们得到的却是不公正待遇。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导,北京有意隐瞒鸟巢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伤亡,至少有十名工人在施工现场死亡,有目击者称曾看见有工人从高处坠下身亡。消息曝光后,北京当局只承认两名工人死亡。据悉,“鸟巢”施工期间事故频出,竣工日期一再推迟。

此外,北京奥组委上月安排数十名境内外记者到奥运场馆工地参观期间,有民工隔铁丝网向传媒申诉,指工资被拖欠,令全家生活陷入困境,虽曾多次追讨但都不获理会,被迫停工抗议。

奥运期间中共的其他人权迫害,更是数不胜数。本来一项快乐的体育活动,却被当局变成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鸟巢比赛的门票那么贵,一般民众谁能




对比鸟巢和这吃人鲸鱼,有人说两者很像。(法新社)


 




将用作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国家体育馆,人称鸟巢。但不少人觉得鸟巢倒影就像一个张着血盆大嘴的怪兽。(法新社)


中共的鸟巢、秦始皇的长城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早在2006年就指出,“以一场十六天的运动会为理由,可以倾举国之力投注其中,牺牲其他的百废待举专案,是因为“国家”的概念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中国还是一个不容许对根本决策质疑和检讨的国家。如果这样来看,奥运工程和万里长城背后的“集权美学”精神倒是一致的。”

有消息说鸟巢实际造价约70亿人民币,而同样规格的澳大利亚奥运馆只投了10亿人民币,雅典的奥运主体育场都只花了6亿。有网友说,这和贫困县政府修建“白宫”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鸟巢”的问题还不只是安全隐患、还有千千万万人民的血汗在其中,在一个人均GDP世界排名一百多、生活在贫困线下还有数亿人的穷国,大玩“烧钱游戏”。如果不是中共封锁媒体,剥夺中国人民的知情权,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以奥运为荣、以鸟巢为美的,因为这些所谓的美是建立在百姓掏腰包的痛苦之上的。谁愿意拿自己的养老钱、看病钱和孩子上学的钱,去看几个人跑跳呢?




气氛诡谲的“鸟巢”到底会带来什么呢?(法新社)


纽约时报》的首席建筑专家和评论家尼克莱·欧罗索夫(Nicolai Ouroussoff)评论说,鸟巢巨大钢条扭曲交织而上旋,就像一个巨大的公众雕塑品。它们向外扩张的形状暗示着正在应变和承受内部的活动。

当建筑物空着时,这种感觉被奇怪地放大,就好像预示着一个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的战栗不安一样。看来,建筑专家的感觉就是比一般人敏锐。让人战栗不安的鸟巢到底会带来什么呢?大家不安地等待着。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