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惨痛!大家捏着毒馒头端着毒米饭 热批毒奶粉

 
毒奶粉可以替代,毒米粉、毒面粉咋办?
 
毒奶粉——当然不单指奶粉,还包括液态奶、奶制品、含奶食品等等;毒米粉自然也指粉也指米。
 
    北方猫,生活在北方,米面各半。
    多年来,买的面粉、买的馒头等熟制品——总是惨白。问过几家商铺,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倒是有一家说:“进过那种不白的,卖不动呀!”…… 让我郁闷至今。
    小时候,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偶尔能吃上白白的面食,通常用于包饺子。那种面不经常买,叫做“富强粉”,比我们平日里吃的“标准粉”贵。但是要用雪白来形容都属夸大,远比不上如今这面的惨白。
   
    “公司主要经营: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馒头粉改良剂,面粉色泽改良剂,馒头伴侣,强筋剂,糕点饼干粉品牌改良剂等各类面粉添加剂及其原料.联系电话:0XXX-XXX8188 ”
    这是一家化工有限公司在网上的宣传资料。
    
    “加入面粉的滑石粉对人体有害吗?”
    “老板让每50公斤特一粉加2.5公斤滑石粉,三号面粉每50公斤加10多公斤滑石粉,食用量不大就没有问题吧。”
     工人透露,这家面粉厂一般每半个月购进10吨滑石粉,全部都用搅拌机掺入到面粉中去。“附近村民都知道这家面粉厂掺滑石粉的事情,大家从来不买这里的面粉。”
    这是在产粮大省山东的平度市,记者采访报道中的对话。
 
    几年前曾被曝光的化工原料“吊白块”等,也并不只是添加于腐竹、粉丝、食糖中 ……
 
    限于篇幅,毒米、毒米粉的资料请自行搜集。只吃米的朋友不要庆幸!
 
    所以,我觉得揭批毒奶毒奶粉 …… 意义不是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腹中的胎儿吸收的是些什么?婴儿吃母乳又如何?
    一周前在《我的声音》里说过了:
   
    大家捏着毒馒头,端着毒米饭,在热烈激愤地批判毒奶粉。。。这就是现状!
 
 
附:百度百科
 
  富强粉
  是指一种比较精细、面筋含量高、杂质少、较白类似于精粉的高筋面粉。
  1949年以前,中国面粉分1、2、3、4号粉,大宗的是2号粉,以各种商标行销各地。20世纪50年代初,逐步取消原有的牌号,统一改为一、二、三等粉,分别定名为富强牌、建设牌、生产牌,质量分别相当于原来的2、3、4号粉,富强粉因此得名。
  一级面,也就是等级最高的面粉,称为特质一等粉或精面,也就是富强粉,是小麦种子最核心的部分磨出的面粉,这种面粉价格偏高,但口味好,营养丰富,在超市通常以独立包装的高档“饺子面”形式出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算是比较奢侈的居家面食原料。

*****************

识别“加料”面粉

很多人以为面粉越白越好,殊不知特别白的面粉往往使用了工业染料“吊白块”,对人
体有害。从色泽上看,未增白面粉和面制品为乳白色或微黄本色,使用增白剂的面粉
及其制品呈雪白或惨白色。从气味上辨别,未增白面粉有一股面粉固有的清香气味,
而使用增白剂的面粉淡而无味,甚至带有少许化学药品味。
  增白剂过多的面粉蒸出的面食异常白亮,但会失去面食特有的香味。掺有滑石
粉的面粉,和面时面团松懈、软塌,难以成形,食后胀肚。

****************************

馒头不白少有人买 不加增白剂面粉卖不动(图)

面粉“禁白”已提交讨论,如果获得通过意味着吃了20多年的“白馒头”将告别市民餐桌。记者12月11日调查发现,“不加增白剂,面粉卖不出去”的情况普遍存在的同时,市民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全市70多家面粉企业中,有近20家企业已自发“禁白”,生产不添加增白剂的面粉。

******************************

65家企业呼吁禁止滥用面粉增白剂

    全国65家面粉企业近日联合发出了《关于禁止滥用面粉增白剂的呼吁书》,原文如下:

    面粉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面粉质量关系人类的营养和健康,生产优质安全的面粉是我们面粉加工企业的职责。

    当前,我国面粉质量不容乐观,滥用面粉增白剂现象非常严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年初公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省市面粉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表明,60%的面粉产品存在增白剂超标或严重超标的问题。面粉增白剂是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只有害处。目前面粉中普遍使用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强氧化剂,不仅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而且,据专家研究,长期使用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对肝脏会造成损害,因此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目前发现的在部分产品中使用的另一种增白剂——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是国家禁止使用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65家面粉生产企业的代表,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共同发出如下呼吁: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修改标准,明令禁止使用任何面粉增白剂,并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

    2、在国家标准尚未修改前,所有面粉加工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决不超标使用或滥用增白剂,决不在面粉中添加任何违禁物质。

    我们65家企业向社会做出承诺,保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决不滥用面粉增白剂,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2001年10月10日

    

    新华社2001年10月16日

    

***********************************

面粉增白剂竟是滑石粉

来源:www.foodsafe.net
面粉增白剂竟是滑石粉,近日,一制售劣质面粉的生产窝点被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开发区公安局联合捣毁。

  近日,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赞皇某村民投诉,称邢台雪力特食品有限公司张力波售给她的1.5吨“面粉增白剂”根本不是增白剂,完全是滑石粉,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执法人员随即对此案展开调查。

  经核实,该黑窝点位于市郊区王快乡后楼下,是一家生产劣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基酰的生产窝点,该窝点没有任何执业手续和卫生保障,却伪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件偷偷生产面粉增白剂。市质监局与开发区公安局联合对此案进行调查,在查清证据后,对当事人张立波进行了行政拘留,并对现场未销售的550公斤面粉增白剂、700公斤明矾、4000公斤滑石粉进行了封存,经检验,该种“雪力特牌面粉增白剂”为含量不足19%的劣质产品。,此案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文章来源:壹食品中国网

发布日期:2006-3-11

**************************

兰州曝光12种毒面粉

    针对兰州市场上面粉鱼龙混杂的状况,9月28日,兰州市技术监督稽查大队向社会公开曝光一批过氧化苯甲酰严重超标的“有毒面粉”。

    据悉,此次首批曝光的“有毒面粉”分别是:安徽省萧县皖北面粉厂生产的“皖王”牌特一粉;舞阳英康实业(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英康”牌特一粉;河南省荥阳精粉厂生产的“白菊花”牌高精粉;山东省济宁市第三面粉厂生产的“民生”牌特制精粉;山东省济宁虎王面粉厂生产的“虎王”牌特精粉;开封市金杞经济开发区无生产厂家的“白鸽”牌面粉;河南省临颖县宏达工贸公司面粉厂生产的“董畦村”牌特制一等小麦粉;徐州华康面粉厂生产的“华康”牌特精粉;滕州市金谷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阳春白雪”牌特精粉;山东省菏泽市华鲁等级面粉厂生产的“刘韩王”牌特精粉;河南省临颖金源等级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聚鑫”牌特一粉;开封市五岳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岳”牌特一粉和特精粉。

    另外,技监部门还公布了日前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面粉,它们分别是:兰州红梅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梅”牌特一粉、张掖市永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全兴”牌特精粉和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神象”牌牛肉面专用粉。稽查大队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公开曝光的“有毒面粉”只是已经查处的过氧化苯甲酰严重超标面粉中的一部分,其他涉嫌添加剂超标的面粉仍在进一步检测当中,希望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时仔细挑选。

    《甘肃日报》2001年9月29日

    

*************************************

食物质量令人忧 六成面粉不合格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发布了对北京、上海、广东、河南等10省市的小麦粉产品进行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作为北方各省主要口粮的小麦粉的抽样合格率仅为40.4%。其中:小包装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5.8%;大包装产品抽样合格率为27.5%。

    根据近年来消费者对市场上小麦粉不正常增白反映强烈,本次抽查中,只针对过氧化苯甲酰一项进行了专项抽查。据介绍,适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可改善小麦粉色泽、抑制微生物滋生,但过量添加会破坏小麦粉中的营养成分。过氧化苯甲酰分解产物为苯甲酸,苯甲酸的分解过程是在肝脏内进行,因此,长期过量食用苯甲酸对肝脏功能有损害。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禁止在小麦粉中添加过氧苯甲酰。在本次抽查的94种产品中,有13种产品没有添加过氧化苯甲酰。

    北京晨报 2001年02月14日

*********************************

中国就禁用面粉增白剂仍争论不定
发布时间:2008-12-3
 
以尖锐曝露社会问题闻名的南方周末在毒奶粉事件掀起的波澜刚刚落下时,又将政府部委和专家就面粉增白剂是否该禁的争论予以曝光。中国传媒界人士说,一些中国媒体在缺乏新闻自由度的环境中仍在努力行使着监督职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更加透明。

  *南方周末将增白剂争论曝光*

  中国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将多年来屡遭垢病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峰头浪尖。这场轩然大波刚刚平息下来,南方周末又把鲜为人知的有关是否应该禁用面粉增白剂的争论向公众曝光。

  撰写这个报道的几个记者在调查网上流传的关于面粉中也含有三聚氰胺的传闻时,偶然触及到这个其实已经不算新的新闻,也就是有关是否应该在面粉加工中禁用增白剂的争论。

  当局检查北京一家餐厅食品

  该报记者10月20号在广州一个超市随机购买了三种面粉,送到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和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做三聚氰胺检测。结果没有证实网上的有关面粉含三聚氰胺的传言,但却发现其中一个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超标。这种化合物就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该报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了解到,关于这种食品添加剂是否应该被禁用已经在中央六部委和有关学者专家之间引发了一段时间的争议,加上相关行业的反对,至今没有定论。而中国的消费者仍然可能在超市中买到白得象雪,但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超标的面粉。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在20年前在中国最早引进并同意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的时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王瑞元。但是王瑞元后来看到白得吓人的面粉后,态度有了转变。他在了解到欧盟等地已经禁用这种添加剂后,成了坚决的禁用派。在他的推动下,国家粮食局在2004年时曾表示要求禁用。这个禁用意见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等四个部委的支持,但却遭到卫生部的反对。

  卫生部认为这个禁令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有矛盾。2007年时,该部曾在其网站上征求意见,但结果没有公布。随后,卫生部向WTO通报,后来收到美国的回应,“要求提出科学依据”。报道说,由于美国迄今没有禁止在面粉处理中添加这种物质,甚至没有限量,再加上一些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强烈反对,使得这个禁令没有通过。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氧化物。除了在面粉和奶酪等食品加工中用作增白剂外,还用于治疗皮肤粉刺等药剂。

  *对人体有多大危害无定论*

  关于这种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也有争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并没有建议禁用,但是设定了每公斤面粉0到40毫克的添加剂限量。但是在中国面粉加工业中,存在过量使用增白剂的问题。

  这个报道刚刚刊出,还无法了解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已经相当敏感的公众有什么样的反应。此外,对于因毒奶粉事件已经饱受抨击的政府而言,这样的报道会不会招来压力也无从得知。

  在中国一个主要门户网站任博客编辑的北风在谈到民众可能的反应时说,虽然他个人已经对太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搞得有些麻木了,但是他认为,要对健康负责,这样有争议的食品添加剂还是不应该用。

  北风说,作为普通人,他觉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担忧,但却感到无力:“我就觉得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觉得很无力。这种无力感来自两方面:一种是即使我们知道这种东西有害,我们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去改变它;另外一个就是,连专家都不能告诉我有没有害,那我们老百姓就更没有办法了。”

  北风质疑,国家到底有没有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如果有就应当去严格执行,如果没有严格监管,就是不负责任。

  *媒体监督必不可缺*

  南方周末所属的南方报业集团资深编辑鄢烈山在谈及这个问题时,甚至认为这种添加剂本身就不应该允许使用。这当然是他个人的态度。不过,他在谈到类似食品安全这样的问题时强调,这其实是个“民权”问题。他认为,如果政府不给予老百姓自由,只靠体制内监管,效果不会令人乐观:“它也只能在它的体制内进行监管。总之什么都是靠监管,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民生问题,说到底是个民权问题。”

  他说,体制不变,老百姓收到伤害就没有抗议的自由,问题也就无法被正视,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对老百姓权利的侵害。

  鄢烈山撰写的评论文章也时常刊载在南方周末上。他在谈到媒体在维护他所说的“民权”应该和能够起到的功效时说,由于时政问题常常无法去报,南方周末便时常会就社会问题做深入报道。他不认为这个报道会给政府什么样的刺激,但是却能给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但是鄢烈山说,中国媒体在这方面仍然面对很大的阻力:“最大的问题还是新闻开放程度。它只要依法管理新闻,我只要对事实负责,想怎么报就怎么报。如果我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侵犯了别人,捏造了什么我负责就是了。但是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

  同样从事传媒工作的北风也指出,政府在社会事件上的态度还没有完全从瞒捂压制的做法中走出来。他说,毒奶粉问题刚被揭出时,政府就压下不让报。他说,这更彰显出媒体监督在维护民众权益时是不可或缺的。
  • 中国农业网编辑
  • ************************************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