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钱钢:玉树汶川连续悲剧

吾邦多难!距汶川特大地震不到两年,在西南大旱正烈、山西王家岭特大矿难抢险尚未结束之时,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遥望青藏高原,我们向蒙难者致哀,为生死在线的藏汉同胞祈祷,祈愿他们平安脱险!

      玉树地震震级,不及汶川。但是前方传来的电视画面令人震惊:该县民居几乎悉数夷为平地,多所学校倒塌,被埋民众甚多。所幸当地机场尚能使用,公路交通尚未中断。武警驻军在14日当天已经开始徒手救人,专业救援队伍和大型设备正陆续抵达。
    
      玉树抗震的特殊之点是,一“高”,二“寒”,三“散”。玉树县平均海拔4000多米,玉树抗震,是国内有史以来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进行的抗震行动,缺氧,对救援者是极大的考验。当地气候寒冷。夜晚气温在零度以下,且有大风,使废墟中的幸存者处境险恶,失去居所的灾民倍遭风寒。玉树地区的面积,是汶川所在的阿坝地区的3倍,玉树县各乡,散落高原上,玉树地区各县,更相距遥远,救灾恐有诸多盲点。此时,幸存者的营救和伤员的分类处置和转运,成当务之急。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的事实表明,中国具有很强的资源调集能力。相信倾举国之力,对玉树的驰援会见成效。汶川震后初期,中国政府的开放姿态受到国际好评。但汶川抗震亦有教训。地方官员在地震一周后实施高压政策,控制社会、控制舆论,使官民关系恶化,政府与传媒对立。汶川抗震后期,一片歌功颂德,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说教,令公众反感。
    
      校舍倒塌问题,是汶川地震遗留的最大后遗症。第一时间到达震区的内地记者和香港记者,都亲眼看见,“豆腐渣工程”确实存在。官员们最初承诺坚决查处,但当死亡学生家长申诉维权,官员便开始封口,直至地震一周年时矢口否认校舍建筑质量问题。汶川地震发生后,媒体对地震预报问题的议论也不得不噤声,民众听到各种传言,却得不到真确信息,政府的信誉因之受损。
    
      地震是天灾。但防灾、抗灾、救灾是人类活动,在现代社会,天灾往往夹杂人祸。历代统治者,为了自身权位和利益,对天灾,封锁有之,夸大有之,借机作秀造势亦有之。可以说,今天没有单纯的天灾。一个民主社会,在救灾中人们对政府有追问,有批评,是极为正常的。开明的执政者,正可把握时机,亡羊补牢,完善治理。随着玉树抗震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披露,多元的声音必定会出现。
    
      在汶川地震近两年后发生的玉树地震,可以看作是当前中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检验。例如地震设防。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玉树地区,应为青海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值得注意的是,汶川地震后,各地大大加强了地震防御。2009年初,青海省政府下达66号政府令(http://www.qh.gov.cn/html/282/104290.html ),要求加强地震监视防御,包括加固学校、水库等。人们要问,66号令下达后,玉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里民房如此脆弱,地震后的景象,竟和建筑质量低劣的海地太子港的震后景象相似?
    
      又如地震预测预警。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对地震预报、预警、群测群防等进行了全面反思。玉树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记者提到,玉树地震前一天,在人民网留言中有网友称在三门峡观测到地震云,并预测近日可能有地震发生。对此,孙士鋐透露,他也一直与民间爱好者保持联系。玉树地震前一天,他相继收到两条来自民间研究者的短信,提及他们近日观测到的异常现象(人民网: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1366069.html )。孙先生在与CCTV电话联机时还证实,在7.1级地震之前的5时39分,在同一位置曾发生4.7级地震。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震感强烈。4.7级地震发生可以看作是第二次7.1级强震的预警。这些信息,在玉树震后第一时间已经广为传播,必使公众产生诸多疑问。在已有前兆,又有前震(地震界称“信号震 ”)的情况下,政府为什么没有预警、致使玉树民众错失了两个小时万分宝贵的逃生时间(甚至有学生恰在这段时间走进课堂)?青海防震工作是否值得检讨?有关部门责任是否应当追究?
    
      眼下是救援的最关键时刻,政府决策,无疑应以生命第一。我并不主张现在问责。正如在汶川地震后,我曾呼吁,救灾紧要关头,不是反思的时候。但在经历过汶川地震后,人们对玉树地震会迅速本能地发出疑问。事实上,香港媒体15日已在议论玉树“豆腐渣校舍”,15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外国记者也向中国政府官员提出了玉树学校倒塌问题。我愿提醒政府,当玉树抗震信息正迅速向全球实时传播时,请对公众可能的疑惑和责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请以开放的胸襟,尊重人民知情权,支持媒体公开信息;请慎用治安警力,宽以待民;请适时启动问责,总结教训。政府应真诚,务实,戒虚浮,戒强横,避免汶川抗震中因校舍问题而发生的那种民情逆转。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