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记者来鸿:法国的性、政治与权力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以强奸未遂罪被纽约警方起诉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一度被看作未来法国总统的斯特劳斯-卡恩以强奸未遂罪被纽约警方起诉。卡恩用“最坚定”的措辞否认指控。BBC驻巴黎记者反思,为什么法国人好像对权势人物的性丑闻有种老于世故、甚至高雅时髦的宽容呢?

斯特劳斯-卡恩事件,让人再次想起一个老掉牙的陈词滥调:英国才会闹出性丑闻,在法国,最大的问题是钱。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在纽约的所作所为被看作是超出常规的个案:法国政客竟然出了性丑闻。当然,这起事件,不单单是性丑闻,还可能是犯罪。

我一直以为,英国和法国的这个“二分法”是最无聊的废话。二分法的出发点是,说到性,英国人有点假正经、又很压抑,但是,法国人却信心百倍、非常公开。因此,无法想象法国还会出性丑闻。因为,名流、要人传出婚外情,人们依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

同样,这样的“懒惰定性”还导致人们坚信,法国人都是出色的情人。他们谈性不惊,因此,就会充分利用法国基因赋予的满腔热情,毫不犹豫、直截了当地投身进去。

当然了,让这股谬论继续存在、发扬光大,结果可能是互利双赢。英国报纸和大多数外国人都热衷于拿法国人品头论足,所以,经常就会推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调查和数据。比如,法国男人平均使用安全套的数量比别的国家男人多多少;巴黎的酒店被中年公务员“批量预订”,下午溜出办公室两个小时,搞欺骗妻子的活动。

媒体被“封口”

如果你是法国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坚持认为你是最出色的情人,我们又怎么能指责他们相信、接受这个断言呢?

但是,这一切都是谎言,是有害的谎言。依我看,最近发生的事件就可以证明。

各国文化间的差异不是性,而是政治与权力。

让我们来假想一番,一个有权优势、颇有个人魅力的前任部长,党内的指路明星,学识渊博、聪明过人,但就是对性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

再让我们来假想一番,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经利用自己在政坛的地位和强健的体魄让女人上床,这一点已经是人所周知。他的朋友警告说,你这样做可能构成骚扰,甚至欺凌。但是,他一如既往,谁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这个男人可能被媒体曝光。报纸可能会侵入公众人物的隐私、爱搞八卦,甚至可能是要满足自己的某种目的,但是,报纸既可以查清隐秘,还可以公开曝光。这个男人可能被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辞职。

但是,在法国,这个故事会怎样展开呢?在法国,媒体对政客咄咄逼人的性行为不闻不问。隐私法给报纸的嘴巴贴了封条。

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和政客都是在同一个圈子里出没。因此,人们会说了,“哎,这个谁谁谁就是本性难移。我们都知道他是个著名的采花手。哈哈,不是从来也没有人抱怨、控诉吗”?

不了解真相

知道的人心里有数,但是他们什么也不说。因此,那个本性难移的谁谁谁就开始相信,自己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不会落网。

在“革命的伊甸园”法国,政治和文化生活都是围着特权阶层转。这些人的生活不会受到特别多的“入侵”。因此,有些人最后就象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世纪末”浪荡子一样,情妇辞旧换新、一个接一个,给浪漫、伟大的“法国情人”这个迷思继续造势。

但是,我向你保证,大多数法国人的生活并不是这样。如果看上去法国人好像对权势人物的性生活有一种老于世故、甚至高雅时髦的宽容,主要原因是,我们其他人根本不了解内幕真相。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