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法广上海特约记者解读习近平“制度自信” 看完马上对习有幻想

——习近平谈孔子“制度自信”论初见端倪

作者:

曹国星/习近平2月17日在省部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坚定制度自信"。习在2013年11月参观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高度评价孔子,称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贡献,很多基本观念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思想一致,不约而同,有些是独自的贡献。

昨天(2月17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

根据官方媒体报道,习近平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还提出“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在去年(2013年)11月在山东的一次视察中,习近平参观了曲阜孔子研究院,这份尚未正式披露的讲话中,罕见地作为中共领袖对孔子做出高度评价,也谈及了习近平对中西方政治传统的一些见解,提供了外界理解习近平所谓“制度自信”论的一些背景。

习近平称,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基本观念,有些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思想一致的,不约而同的,有些是独自的贡献。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习近平说,“我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他认为,孔子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孔子思想既有唯心的,保守的一面,又有进步的合理的精华。

经过两千多年历史和检验,这些传世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对孔子思想的价值看得更清楚了。“历史上尊孔、反孔、贬孔的很多,现在我们对孔子精华思想形成了一致的共识。办好中国的事情,要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对本土化的东西要很好的总结。”

习近平说,对传统文化我有两个方面感受,一方面感受到传统文化受到了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严重,批判一切,老祖宗好的东西也批掉了,如批师道尊严等,内伤是很大的。直到现在仍有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感到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传承。例如,有的农民不识字,他的言谢举止,也无处不体现这种影响。体现在海外华侨、炎黄子孙、华裔身上,有的在海外几代了,不会说中文不会讲中国话了,但体现在行为、思维方式上是“很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是非、美丑、好坏等基本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传统文化的。

从这次讲话中可见,对西方的制度文明,习近平抱着如果不是排斥也至少是谨慎的态度。

他举例说,比如“人权”问题,现在很多西方国家都废除死刑,这个拿到中国来“公投”,很多中国老百姓会不赞成。杀人偿命,罪大恶极,杀了人,不判死刑,这个说不过去。习近平自述,“我跟希腊总理说,你们的民主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是你们的传统。我们有我们的传统。”

对最近几年的国际上的“孔子热”,习近平认为,说明我们国家的话语权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增强了,原因是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终极理论”动摇了,社会主义发展出现“奇迹”,西方资本主义遭到挫败,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信任危机,自信心动摇了。西方国家开始反省,公开或暗自比较中国的政治、经济和道路。

但对于外来的文化,习近平也有相对缓和的说法,他说,承认文化的多元性,一定要承认政治的多元性。外来的东西,进来后也变成内生的东西,中华民族是融合的,一定要把外来的本土化。

在昨天的中共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进一步阐发了他的“制度自信”论。

根据官方新华社的报道,习近平说,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习近平还强调,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