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进口商赖帐 两艘巴西大豆船改驶美国

由于中国进口商违约赖帐风险增高,本周两批原定销往中国的巴西大豆船货已转往美国。最近中国进口商已至少违约50万吨美国和巴西大豆进口合同,总金额约3亿美元,为10年来最严重违约交割事件。

路透社报导,这两船大豆是由日本丸红(Marubeni)卖出,总计12.6万吨,计划于下个月运抵美国。

丸红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商之一,每年和Gavilon总计向中国出售1,500-1,600万吨大豆,相当于中国每年进口量6,000万吨的约四分之一。去年丸红株式会社收购了Gavilon。

贸易消息人士称,与其它大型谷物贸易商相比,丸红面临中国买家违约的风险更甚。

除了铜、铁矿石这类硬性大宗商品外,中国进口大豆这样的农产品也因为国内收紧信贷而传出违约威胁。

为逃避破产选择违约赖帐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大豆1535万吨,同比增长达创纪录的33.5%。但据路透社消息称,因银行减少开具信用证(L/C),中国进口商至少已违约进口大豆约50万吨,规模创10年最高违约纪录。

报导说,中国头号大豆进口商山东晨曦集团旗下宏日粮油公司表示,中国买家违约进口大豆的原因是为逃避破产。总经理邵国瑞说:“如果收这些货,有些买家可能得破产。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选择不履约的原因。”

为逃避巨额亏损,中国进口商选择“赖账”。大豆的交易方式也给了买家可乘之机。卖方在履约发货后拿到单据或汇票后,才能在银行办理货款支付。从签约到发货、从开立信用证时的先期款到发货后付清款项,进口商利用其间的时间差和货款差额投机套利。

中国的进口占全球黄豆贸易量的60%。中国买主出现违约,加上大量来自巴西及阿根廷的黄豆进入市场,这将抑制全球黄豆价格。

银行提高贷款门槛

随着债信风险增加,过去银行还乐意利用放贷获利,现在已不愿意冒险提供贷款。

一家贸易公司高管就向路透记者透露银行的变化:现在他们开信用证要求存款更多,以前是合约价值的10%,如今银行逐步把这一比例上调到了20-30%。

业内人士称,出具信用证要求变得更严格,已严重影响交易商的现金流,市场需求疲弱又导致库存量大,难以很快出清周转。

对中国进口商而言,用信用证的低息贷款融资不仅是大豆,也是铜融资套利的“法门”。路透今年3月的报导提到,中国60-80%的进口铜被国内企业用做抵押,为其他项目融资。

今年3月上海超日债违约成为打破“刚性兑付”第一单后,高盛报告曾警告,人民币波动性增大给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交易带来更大隐忧。

周五(4月25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已跌破6.25兑一美元。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楚天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