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疫情必成风土病 港专家促早以此订政策特首拒谈“清零”

作者:

香港医院-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病例

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周重申坚守“动态清零”之后,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促请香港尽快讨论日后应是继续采取“动态清零”政策抑或类似与病毒共存的“走向风土病”,他强调,前者是中转站,后者是终极站,早些进入风土病阶段或较安全。不过,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23日)早继续拒绝表态,指现在不是两条抗疫路线之争的问题,而是须按疫情作出应变,强调抗疫精神是“不躺平、不心存侥幸”。

自港府日前“暂缓”全民强制检测并拟自4月起放宽入境检疫规定后,部分建制派批评这是行“清零”之名,走“与病毒共存”之实,枉费北京支持,有躺平之嫌;加上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抗疫专家梁万年昨日在强持“清零”之余,又指“不全民强检不等于躺平”,并为抗疫“最终胜利”列出四个条件,分别是病毒变弱、疫苗有效、有特效药及国际疫情减轻,吁各地综合考虑下采取更适应的措施应对,令抗疫由路线之争改为应对策略之辩,亦使香港出现不同声音。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便公开表示,疫情转为风土病几乎是专家共识,故此香港应以“走向风土病”为策略,即与病毒共存。

香港现时累计已有106万人染疫,但港大医学院根据数学模型推算,若4月下旬开始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加上市民抗疫疲劳、增加出行等,感染人数料会在4月底至5月初回升,并出现“第六波疫情”,在口服药覆盖率达八成的情况下,至6月底时,染疫人数会增加二百多万至668万,占全港人口89%,而死亡人数则会接近一万人。

港大医学院长梁卓伟昨在记者会上指出,在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之前,社会应尽快反思日后是否继续采取“清零”政策,抑或改为“走向风土病”。他强调,两种选项其实只是时间问题,重申选择“动态清零”是一个“中转站”,而选择迈向风土病则是“终极站”。而以数据和科学角度来说,只要开放,社会最终要预备面对第六波疫情的来临,更有可能是传播力更强的新变种病毒,故此,选第二选项较为安全,并能把负面影响减到最低。他续称,采用此策略,便须以“减重症、减死亡、减医疗负荷”为目标,并需考虑一些未知数,包括新变种病毒的致命率等。

相反,若香港选择继续采取“清零”政策,便必须紧守比1月初时更严谨的入境检疫措施,以达到“滴水不漏”;并在确诊数字回落至三位数时,进行全民核酸检测配合。但他认为,很难长期保持零个案,亦难以在全港六成人已感染并康复的情况下,找出仍有传播力的少量隐性患者。

特首林郑月娥今早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如何就“清零”或“走向风土病”作出取舍时表示,现在不是两条抗疫工作路线之争的问题,更不是要放弃跟中国大陆或国际市关之选,因为香港是贯通中国和海外的桥梁,须争取与大陆和国际通关,以保障本地的经济和民生。

她强调,中港的抗疫目标一致,就是要尽量保障市民的生命和健康;抗疫精神是努力不懈,既不躺平,亦不会心存侥幸,不会想着“搏懵”,但抗疫手法将会随疫情而变,不断优化,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