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蹲牛棚 却把红卫兵和工宣队都搞得哭笑不得的教授

——红卫兵拿他没辙

作者:
别人都按规定写认罪书,唯独赵景深却千篇一律只写“劳动日记”,从来不写思想汇报。红卫兵训斥了他几次,有一回还用藤条抽他的脊背,但他还是坚持只写“劳动日记”。红卫兵们无法可想,只好随了他。赵景深上交了交代材料,上面详细列出了给外国友人邮寄过的书籍,结尾总结说:“我是把我们国家里的书流通到外国去了,所以我有严重的里通外国问题。”赵景深在“里通外国”四个字下面都加了小黑点,表示强调,让工宣队哭笑不得。

赵景深

文革中,有一群教授被关进牛棚,除每天强迫参加劳动外,还必须写一份认罪书。对于红卫兵的命令,教授们不敢有丝毫怠慢,都顺从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唯独有个老头,从一开始就不服从。别人交上去的是认罪书,他却写的是“劳动日记”。为此,红卫兵没少骂他,甚至用藤条抽打他的脊背。骂完了,打完了,他交上去的还是劳动日记。红卫兵发现这是个倔老头,只好认栽,索性不管他了。

这个老头叫赵景深,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作家。

赵景深祖籍四川宜宾,1902年生于浙江丽水。5岁时迁居安徽芜湖,曾祖父赵亮熙是清代翰林。赵景深曾在教会办的圣雅各小学、圣雅各中学读书,有很好的英文功底。1919年,赵景深赴天津投奔在省长公署当秘书的堂叔,进入南开中学。因成绩优异,是“唯一得到五个甲等的人”,校长张伯苓在全校学生大会上,念他的名字,叫他站起来,接受全校同学的鼓掌。

一年后,堂叔家道中落,赵景深转而报考免除学费的棉业专科学校。该校报考者有上千人,招考条件要求考生具备高中学业,许多考试内容赵景深没有学过,考得赵景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等到成绩公布,没想到竟然考了个第四名。

赵景深自小热爱文学创作,还在读中学时,便已翻译、创作了一些童话和小品文。他是我国翻译安徒生作品的第一人,受到过《儿童世界》主编郑振铎的赞赏。1922年,赵景深毕业,受聘于马千里办的《新民意报》担任文学副刊《朝霞》的编辑。最初,副刊编辑的薪资为每月大洋十元,校对五元。此间,赵景深曾单恋过同事徐女士,两人交往半年多后,徐女士突与青岛交涉司司长陈先生订婚,对方月薪400大洋,陈送了徐一只金手表作为定情之物。赵景深这才恍然大悟,徐女士曾写过一首《金手表》的诗,原以为是象征主义,没想到竟是写实主义。赵景深当时的月薪才20元,如何能够竞争。

1923年暑假,徐志摩梁启超之邀,到天津南开暑期学校讲了两星期的《近代英文文学》,主编马千里派赵景深前去采访报道。赵景深少年时便擅长写诗,在《新民意报》时曾组织“绿波社”,成员有焦菊隐、于赓虞、于毅夫、蹇先艾、万曼、孙席珍等。讲课期间,徐志摩拿出一首英文诗让大家翻译,结果赵景深的译作被评为第一,徐志摩赠给他一张大幅的歌德照片。徐问赵将来有何打算,赵表示愿以文学为业,徐摇头说:“大难,大难!文学是只好作为副业的。”

赵景深编辑副刊《朝霞》时,在版上刊登民间文学,加上新诗排版后空白多,引起股东不满,于是派吴凌云接替他的编辑工作。吴来编辑部后,不但夺了他的职务,还拿竹竿架在他的床上,晾起了衣服和裤子,赵景深不甘屈辱,只好辞职。

1923年,在郑振铎的推荐下,赵景深去了湖南长沙岳云中学任教,不久又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国文课。在这儿赵景深遇到了田汉,两人成了朋友,有时在一起看书,有时去小酒馆喝酒,有时去剧场看戏。那天在一场欢迎会上,田汉等几个人情绪高昂,乘兴演唱了戏曲片段《马前泼水》和《武家坡》。此时适逢五卅惨案的电报发来,这些唱段顿时被大家认为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青年学生们于是叫嚷起来,要求把田汉、赵景深他们赶出学校。

离开长沙后的第二年,赵景深与马芝宝结婚。此后,赵景深在绍兴、海丰等地任教。去海丰任教时路过广州,他特地去中山大学拜访了鲁迅,两人此前曾经有过一次通信。谁知那天去得太早,鲁迅尚未起床,见有客来,只好起床交谈。赵景深后来回忆此事,还感觉十分冒昧。

1928年,出版家李小峰主持北新书局,写信邀请赵景深加盟。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但最终赵景深还是选择了开明书店。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与鲁迅早有交往,赵景深得以接近鲁迅,并曾同桌吃饭,席终赵景深还表演了单口相声《一个忘了戏词的人》。

隔年,赵景深脱离开明书店,进入北新书局,当时编辑就他一位,实际等同于编辑主任。在赵景深和李小峰的共同主持下,1931年北新书局出版了十四册的《格林童话全集》,其中一册为李小峰所译,其余都是赵景深翻译。1934年赵景深又编了一套儿童图画故事,共出了55册。这期间,李小峰和赵景深相处融洽,合作愉快。

此前,赵景深的妻子马芝宝因心脏病去世,李小峰便将自己的妹妹李希同嫁给了赵景深。因举办婚礼需要用钱,赵景深拿着译稿找到徐志摩,徐二话没说就预付给他40元。结婚当天,许多人都前来祝贺,就连鲁迅也特地赶来参加了婚礼。老舍还清唱了一曲《黄鹤楼》。新郎赵景深也表演了节目,那天,他扮演关公,与他配戏的周仓上场时忘了戴胡子,赵景深随机应变,临时变换戏词,对周仓说:“你乃周仓之子,快叫你父亲上来!”周仓赶紧下台去戴胡子,将原本就要演砸的戏段遮掩得天衣无缝。

婚后,赵景深出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北新书局总编,把经营重点从力推新文学作家转向了儿童书籍,虽然赚钱,却引起鲁迅不满。

1931年,文艺界有过一场关于翻译的论争。其中,赵景深主张翻译首先要做到通顺,译得错不错是第二位的。如果译得一点不错,而文字却疙里疙瘩,其害处与误译相差无几。他甚至将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准确、通顺、优美)的次序调整为“达、信、雅”。

这与鲁迅的翻译主张首先必须确保准确不同,双方由此展开论战。鲁迅在批评赵景深的文章中指出,为了追求所谓的“顺”,可以牺牲准确,将Milkyway(银河)误译为“牛奶路”,Entaur(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马的怪物)误译为“半人半牛怪”。为此鲁迅作诗讽刺说:“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牛奶路”纷争后,赵景深多次给鲁迅去信,承认自己的“疏忽”,说这两处错误是“由于我没有多查字典、工作不严肃的结果,是应该批评的”。鲁迅也给予了谅解,后来还给赵景深主编的《青年界》杂志写过两篇稿子,即《忆刘半农君》和《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1952年,北新书局公私合营,赵景深辞去总编一职,专心在复旦大学任教。

赵景深自小酷爱戏曲,曾师从昆曲名旦尤彩云和张传芳苦学八年,生旦俱工,演唱兼擅。1956年,赵景深一家曾联袂登台,在复旦登辉堂演出过《长生殿》中的一折,赵景深扮唐明皇,夫人李希同饰杨贵妃,女儿赵超林演宫女。有一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和数学系开新生联欢会,赵景深还清唱过《西厢记·酬简》中的一支曲子,“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僧居禅室,鸦噪庭槐”,让刚刚入学的新生们耳目一新。

文革中,复旦大学的教授们几乎全都关进了“牛棚”,赵景深也名列其中。牛棚设在复旦大学一幢最小的宿舍楼中,红卫兵每天领着“牛们”早请示晚汇报,强迫他们从事各种劳动,还发给每人一本“汇报簿”,规定每天必须写思想检查,在“晚请罪”时上交。别人都按规定写认罪书,唯独赵景深却千篇一律只写“劳动日记”,从来不写思想汇报。红卫兵训斥了他几次,有一回还用藤条抽他的脊背,但他还是坚持只写“劳动日记”。红卫兵们无法可想,只好随了他。

有段时间,为惩罚他,一度将他单独关押在学生宿舍。有天,看管他的学生要去打篮球,怕他逃跑,就把他绑在床上。有个外调的人来找他,在外面敲门,敲了半天无人应答。敲得急了,赵景深才在里边高声回答说:“里面没有人!”来人说:“你不是人吗?”赵景深说:“我不是人,我是牛!”后来牛棚停办,赵景深又才从牛变回了人。

也是在关押期间,工宣队要赵景深交代“里通外国”的问题,他一直不承认。这一天,工宣队态度特别凶,步步紧逼,赵景深就说:“是啊,我有里通外国的问题。”工宣队高兴极了,要他马上写交代材料,以为侦破了一桩大案要案。第二天,赵景深上交了交代材料,上面详细列出了给外国友人邮寄过的书籍,结尾总结说:“我是把我们国家里的书流通到外国去了,所以我有严重的里通外国问题。”

赵景深在“里通外国”四个字下面都加了小黑点,表示强调,让工宣队哭笑不得。

赵景深一生,酷爱读书购书,藏书多达三万余册,编有藏书目录九本。这些书籍几乎覆盖了赵家从一楼到三楼包括亭子间的所有墙面。赵景深尽管嗜书如命,但对前来借书的学生、研究者,特别是青年,总是慷慨大方,从不吝啬。有时买书还常买双份,一份专门供人借阅。对真正的研究者,赵景深更是主动热情地借书给他,而且数量不限,时间不限,登记一下就可以借走。对此,王骧教授曾赋诗赞颂道:“文坛巨擘老人星,著作等身至可钦。更有一桩人罕及,藏书肯借见胸襟。”

对于自己的藏书,赵景深的头脑就如同电脑,熟悉每本书的存放位置。如果有研究者向他求教某本书的内容,他可以毫不迟疑地讲出答案,甚至精确到在该书的第几页第几行。

1985年1月,赵景深下楼时不慎跌倒,引发脑溢血,终年82岁。

资料来源:

1、百度百科《赵景深》

2、董子琪《现代文学史见证人赵景深:以周作人为师,挨鲁迅批评,郑振铎密友,田汉老同事》

3、《赵景深:他因“牛奶路”而蒙受污名》

4、刘力源《赵景深:戏曲小说研究的拓荒者》

5、《纪念赵景深:演过唐明皇的中文系老先生》

2022-07-02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东方白

来源: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