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吃得少活得久,限制饮食可长寿?美国人体实验新研究:减少14%热量

一直以来,“吃饱穿暖”都被视为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民间甚至以“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强调其重要性。而伴随科学的发展,这种观点越发受到冲击。科学家通过不同的动物实验发现,吃得太多反而会加速老化。相反,少吃些食物,限制热量的摄入,反而有助拉长存活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尚且缺乏人类实验的具体数据,“轻断食”、“热量限制”还是成为热议的话题,备受推崇。如今,一项研究的突破,终于补齐了这块人类临床数据的拼图。

1、美科学家人体临床证实,14%的热量限制真能延长健康寿命

本月,美耶鲁大学Vishwa Deep Dixit教授团队在权威生物学期刊《Cell》子刊上发文表示,他们通过人体临床实验,证实了热量限制(CR)确实可延长人老年时的健康寿命。这是首个在健康人类中开展的CR实验,且有明显正反馈,意义重大。

这项实验采用随机对照模式,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天减少14%的能量摄入,而对照组则正常进食,不进行调整,为期两年。以年为单位,研究人员在1年和2年的时间点,分别提取了参与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通过RNA测序来对比实验中发生的基因变化。

结果显示,14%的热量限制能减少人体内一种名为SPARC的基质细胞蛋白的产生,并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炎性标志物,从而抑制有害炎症、改善代谢功能,延长人老年时的健康寿命。“吃得少,活得久”的观点得到了来自临床上的进一步验证。

然而研究并未到此为止。

2、不用挨饿也能长寿?

Vishwa团队随后建立了小鼠模型,通过动物实验来深入探究热量限制是如何通过SPARC来发挥效果的,以期望达到“不用挨饿也能长寿”的目标。

科学家采用相关技术敲除了实验老年鼠的SPARC蛋白控制基因,限制其产生,再与正常小鼠进行对照。结果发现,降低SPARC蛋白水平后,实验老年小鼠的明显焕发出生命活力,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此外,其虚弱程度“可视化”降低,小鼠不仅握力增强,能够承受在旋转杆上狂奔。

这一结果意味着,Vishwa团队此前探索的方向具备一定可行性,对在人类群体中开展类似手段有很大参考意义。不过实验负责人Vishwa教授也指出,“这确实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然而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

事实上,在当前老衰研究处于大爆发的节点下,除了继续深入对热量限制的实验外,科学家还早已开始根据其核心机制辐射探索其它抵御老衰的方法,且已有成熟成果转化落地。

如哈佛遗传学教授Sinclair同样在《Cell》发文表示,持续外源性摄入辅酶1分子(“爱沐茵”核心物质)可帮助提升GENAD水平,激活长寿蛋白Sirtuins。实验中,18个月大(相当于人类60岁)的暮年鼠坚持1周后,剩余生存期延长近3成,肌肉、毛发、骨骼等多项老化指标发生“可视化”逆转。在后续华盛顿大学、贝勒医学院等机构的实验中,该物质在人类群体中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目前,该物质已经被包括我国企业在内的多家生物科技企完成商业化。自2018年京东国际从香港引进国内首款此类制品“爱沐茵”后,该赛道已创下近200亿规模。且结合当前市场反馈,有望冲击中信证券曾预测的千亿体量。下拉“爱沐茵”详情页显示,该制品已累计超2万条评论,其中超9成消费人群给出了积极反馈,自述“精力充沛”,称其为“青春充值卡”。此类科技的出现,也给人们提供了其它更优质的选择。

3、老衰科技大爆发,全民百岁可期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在2020年预测,“使人类免于老衰的长寿技术或药物将在5年内成熟。”如今无论是“爱沐茵”类成果的落地,还是热量限制取得临床实验上的新突破,似乎都验证了这一观点。近年来,伴随国民健康意识提高,以上科技手段的普及度也愈发提高。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热量限制的实际执行往往会面临一个较大的难题,即如何合理地搭配食物,既保证营养均衡,又能达到减少热量摄入以帮助抗老的目的。毕竟,无论怎么吃,怎么限制热量,避免营养不良都是基本的。这也是Vishwa教授团队去探究的“不用挨饿也能长寿”的初衷之一。

可喜的是,自2020年以来,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正以每73天翻一倍的速度增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不只是Vishwa教授团队的研究,还会有更多其它干预手段取得突破,帮助人类更简单的拉长存活期,迎来全民百岁的新时代。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和

来源:药师方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