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纽伦港”变“纽伦坡”?前高官指“政治”令香港失自由、重惩罚 输新加坡

作者:

香港(图左)与新加坡,能否维持叮当马头的竞争形势?©麦燕庭提供

香港的区内领先地位近日有被新加坡超前之势,引起关注,财政司长陈茂波呼吁港人不要妄自菲薄,但前局长兼学者张炳良指出,2019年反修例运动及其后续发展,令香港自由前景受到“前所未见的国际怀疑”,加上香港背靠中国的地缘优势已变成两面不讨好,香港的枢纽吸引自然减少,必须重新定位。否则当香港变成只懂惩罚的城市时,新加坡便可取代香港。

由中英两国智库9月底发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从长期稳守的第三位降至第四位,被新加坡超越,引起广泛讨论,不少评论更质疑,作为世界三大领先国际都会的“纽(约)、伦(敦)、(香)港”,是否已变成“纽伦(新加)坡”?

面对质疑,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9日发表网志,指金融中心指数变化受疫情拖累,但香港更有优势,港人毋须妄自菲薄。他列举数字说,港股市值42万亿港元(下同,折算约5.5万亿欧元),比新加坡股市多7倍;港股去年成交额达41万亿,比新加坡高出20倍。他强调,某次排名的上上落落,“或更多是受一些短期因素影响”,认清自身的优势和挑战,并对症下药即可。不过,陈茂波检讨我出的“挑战”,全是外围经济环境,毋关香港本身。

民主派出身的前运输及房屋局长张炳良今(11日)在《明报》撰文,指港新两地均是重要枢纽,但行政体不同,香港是自由化威权,而新加坡是非自由的民主。

他又说,新加坡曾十分羡慕香港背靠中国的地缘优势,即中国透过香港与西方接轨,西方则透过香港进入中国,但当前国际社会对香港的评价却似在模糊上述优势。他认为,原因非单因为经济或疫情危机,而是“2019年动乱与后续发展”和疫情。张炳良没有阐释他口中的“后续发展”,但资深传媒人梁家权在网台节目指出,这应是指《港区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

香港为表爱国而照搬中国一套将失独特性

张续称,在治疫方面,新加坡展现领导力,采取“与病毒并存”,成绩明显超前香港,但香港仍在怕被批“躺平”,“予人犹豫徘徊、要靠中央指示之感”,忧见“政治因素令香港的自由开放和前景受到前所未见的国际怀疑”。

现兼任香港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研究讲座教授的张炳良又说,回归以来,香港政商及民间心态趋向保守怕变,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仍然停留在“内循环”心态。他强调,香港与深圳上海有不同使命,“若事事畏首畏尾、像扎脚小妇,但求中央优惠,或为表爱国而照搬内地一套,那香港怎能展现一国两制下的独特性?”若此,“受益的不会是沪深而是新加坡和东京,这非国家之福。”

面对中国与欧关系紧张,张炳良承认,这令香港原来的地缘优势变成尴尬及两面不讨好:太着眼中国,会失去独特优势及西方重视;若太望向西方,或会失去北京信任。相反,新加坡则拥有比香港更大的地缘政治空间,令香港的枢纽吸引力打了折扣。若要扭转格局,须靠香港调整视野谋略,重新认识地缘定位。

张炳良又说,过去十多年,香港的相对优势已被日渐腐蚀,部分人才企业及外资流失,“并非只属一时或疫情所致”。往日香港吸引世界,靠的是它自由之都的光芒,如今却被笼罩。若曾被讥为“a fine city”(罚款之城)的新加坡,与被誉为“can do”(一切搞掂)之都的香港,日后予人感觉逆转时,恐怕香港就会被新加坡取代。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