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为一口气活着 最终酿成悲剧

——赌气

作者:

曾经有这么两个老板,拿了自家展销的景德镇瓷器,表演摔砸大赛。好端端的花瓶,一米多高,价值上千,也一摔一个脆响。东边这位老板摔过了,西边那位老板也接着摔。旁人看着心疼,保安出面劝架,都无济于事,还是要摔。就是为了赌气!

起因源于两人喊价,但凡来一顾客,这边要价40元,那边立马喊30。一来二去,脾气就上来了。随即两人脑袋发热,彼此对骂,竟至拿了自家展销的瓷器,轮番赌气。后来砸得性起,居然要往对方脑袋寻事,幸亏及时制止,否则后果堪忧。

薛福成的《庸盦笔记》,其中记录过一则《嫁女争花轿酿人命》,也是因为赌气。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江苏无锡有个顾持国先生,以擅长八股文闻名于世。但顾先生性情格外执拗,且于考场久不得志,有愤世嫉俗之心,待人处事愈发古怪。他家兄弟四人皆以科举扬名,惟先生以诸生终其一身。

顾先生晚年出嫁女儿,当时风俗,以用花轿为贵,但如果租赁花轿,则女婿家大约须多花钱十缗。女婿家父母,不愿意多费这份钱财。先生来了脾气,对媒人说:

“若无花轿,吾女不嫁。”

偏女婿家父母,也是犟拐拐,毫不退让,对媒人说:“若一定要坐花轿,我家宁可拿此费用替儿子买妾。”

媒人奔走两家,陈说百端,双方皆互不相让。顾先生发誓不嫁其女,而女婿家也竟然替儿子纳妾。媒人奔走无计,只好敬谢不敏,两家婚事就此作罢。

来年元旦,女儿穿戴整齐,正要拜贺父母,顾先生突然怒目而视,训斥女儿说:“你还有脸见我?”女儿闻听,含泪归房,插上房门上吊自杀。

这番赌气,可比摔瓷器严重多矣。女儿何辜,竟然遭此责骂?顾先生饱读诗书,并非不明事理,却因赌气,致女儿命丧九泉。

可见人要赌气,古今如出一辙,即便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也毫无意义。

我曾耳闻过一则争吵,争吵双方我都认识。1970年代,我在乡下当知青时,同大队有户朱姓人家,兄弟俩因分家处置财产,闹至反目成仇。刚开始分家产时,遇物件逢双,彼此各一;包括爹妈,也是各人负担一个。但渐渐就心怀怨气,均认为自己比对方吃亏。毕竟所分物件,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便一样,也有新旧区别。

分家分到最后,仅余一口水缸,其时弟兄二人,包括两家的媳妇,也都来了脾气。围绕那口水缸,双方互不相让,各自主张权利,坚称应该属于自己。四张嘴吵吵闹闹,八只手指指戳戳,脑袋不消说越来越热。结果是爹妈的劝不理,队长的话不听。后来有不善事者高喊一声:砸了算了!立刻获得响应,顿时手起锄落(还好不是手起刀落),弟兄二人,同时发力,周围人耳闻两声脆响,便见水缸分裂,好端端的被砸成了一堆废片!

这心理,往阴暗处说,便是我得不着,你也甭想得着。说到利益,半点没有。如果这类赌气,仅仅限于家庭、邻里,影响也就有限。倘一旦把赌气扩大到国家层面,拿普通百姓做赌注,祸害可就大了。

曾经有过一种赌气,是你瞧不起我,认为我是小知识分子,我便敲断你大知识分子的脊梁,让你大吃苦头,看看马王爷到底几只眼:说起来都是斑斑血泪。

2019-11-05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东方白

来源: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