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华邮:布局海底采矿 北京恐扩大主宰“珍稀金属”

海底富含的锰、钴、镍等是电子、清洁能源产品乃至武器的关键原料。中国在联合国将放行的商业海底采矿所取得独家探勘、开采权领先各国,美国则严重落后。

▲中国在联合国将放行的商业海底采矿所取得独家探勘、开采权领先各国。(示意图/路透社/达志影像)

华盛顿邮报指出,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综合资源调查与深海探勘船、5100吨的“大洋号”今夏启航前赴日本和夏威夷间一片约7万3100平方公里的太平洋海域。中国在当地拥有多金属结核(polymetallic nodules)的独家探勘权。

多金属结核是静卧海床数百万年、马铃薯大小的岩块,富含从电动车到先进武器系统等当今各项产品不可或缺的锰、钴、镍、铜等金属,价值匪浅。当前无论在深海或位于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联合国海底监管机构国际海床管理委员会(ISA),都能看到北京积极着力。

国际海床管理委员会目前授予30张探采执照,中国已有5张居各国之冠,这是为最快将于2025年开始的深海采矿所做准备,届时中国可在已取得独家开采权、面积约23万6200平方公里的国际海床作业。中国的独家开采面积,约占国际海床管委会发照总面积的17%。

国际海床管委会发出的30张执照分别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洋脊,以及位于墨西哥和夏威夷间的太平洋克利珀顿破裂带(Clarion Clipperton Zone)4个区域,可在当地以最新技术探勘、开采海床。

30张执照分别为19张供开采多金属结核、7张开采多金属硫化物(Polymetallic sulfides,海底火山口附近的土丘,含铜、锌、金、银)、4张开采钴结壳(cobalt rich crust,海底山脉上的硬化岩石层,含高浓度的钴、锰和镍)。

华邮指出,海底正成为下一全球资源竞争战场,而中国将占据主导地位。海中这些稀有金属储量据信是陆地的好几倍,这类稀有金属对当今几乎所有电子产品、洁净能源产品和先进芯片都至关重要。随各国相继订定减排目标,对这些稀有金属的需求势必暴增。

中国目前已控制全球约95%的稀土供应、生产3/4全球所需的锂电池。海底采矿开展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洁净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宰制。海底采矿也让北京取得与美国竞争的有力工具,中国今夏限制镓、锗出口,就是将珍稀金属武器化一例。

美国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的中国事务高级研究员傅瑞珍(Carla Freeman)说:“若中国成为海底采矿龙头,就真犹如手上有21世纪绿色经济所需全部关键金属的锁钥。”

联合国授予采矿区域不到国际海底总面积的1%,约合138万3000平方公里,但太平洋克利珀顿破裂带(Clarion Clipperton Zone)这片区域为重中之重,钴矿、镍矿含量分别是陆地总藏量的6倍、3倍。

华邮指出,然而美国几未就中国经略深海做出回应。美国目前仅是国际海床管委会的观察员,意味无法在海底采矿业制定规则时置喙,有遭边缘化风险。有别于中国企业的作法,美国各相关企业都没和国际海床管委会签约取得执照,华府也因未能提出竞逐计划挨轰。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楚天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