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多地告急 万亿级大雷即将引爆

日本《日经亚洲》11月18日最新报道,中国正在整合更多中小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因向公共投资领域过度放贷、且缺乏还款前景而面临风险。

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将120家较小的金融机构合并为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Inner Mongolia Rural Commercial Bank),该行已于今年5月开业。其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新总部在周边建筑中格外醒目。

类似的新银行也在今年2月于内陆的河南省成立——这是由25家贷款机构合并而成。

农村金融机构加速整合:债务风险成主要推手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中国共有逾4,000家金融机构,但今年上半年数量减少了225家,降幅达5%,超过了2024年全年减少的195家。

被淘汰的机构大多位于农村地区,包括农业类贷款机构和村镇银行。这类银行约占中国全部金融机构的80%。

被清除出局的机构大多位于农村地区,包括农业类贷款机构和村镇银行。这类银行约占中国全部金融机构的80%。

随着经济低迷持续,农村人口外流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加大了银行整合的压力。

今年早些时候,东北吉林省的13家金融机构被合并为一家农业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在推进类似的金融机构整合计划。

地方财政承压:房地产下行与预算外债务双重冲击

《日经亚洲》指出,新冠疫情以及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加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这些政府曾被视为安全的借款方。

中国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但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这一收入来源较2021年高峰已暴跌约60%。

预算外债务正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被用于公共工程及类似项目,但其中许多项目并不赚钱——例如鲜有人使用的高速公路——从而带来了违约风险,并可能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造成影响。

中国领导层在2024年决定在五年内投入1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4万亿美元),以控制此类隐性债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3年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未偿债务达约60万亿元人民币。

日本综合研究所(Japan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员Shinichi Seki指出:“目前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中共中央委员会在今年10月通过的《关于制定2030年前国家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表示:“要提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能力,有序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处置。”

尽管过去五年已获得总计5300亿元人民币的公共资金支持,但中国区域性银行仍累计拥有近1.4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如果中国经济无法实现反弹,这一数字可能进一步膨胀。

区域性银行治理亟待加强:规模化并购难解根本问题

《日经亚洲》指出,银行合并能够形成规模效应,有望帮助稳定存续机构,但治理能力的提升同样不可或缺。

中国的区域性银行曾出现管理问题,包括地方监管部门违规干预等情况,有时甚至导致挤兑事件。

总部位于内蒙古的包商银行(Baoshang Bank)便是在类似背景下于2019年事实上被国有化,其近乎倒闭的原因被归咎于在主要股东授意下进行的鲁莽放贷。

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Mizuho Research& Technologies)首席经济学家Naoki Tsukioka表示:“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而言,最关键的是区域性银行要具备强有力的治理能力,并能够独立于相关利益方。”

Tsukioka指出,如果忽视治理问题,“提升地方经济、推动银行整合等举措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示意图)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FX168财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