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改革

陈永苗∶改革三十年是奴隶上升的时代
2008-12-05

欲望的满足∶安全感与财富等级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财产变为一种为社会或者心理异化方面的个人提供提供心理安全的符号,也就是金钱变为人的身份标识,财富变为自我的一个符号,甚至最重要的。财产被赋予极大的心理含义,资产阶级出于对财产的种种威胁,讨厌可能...

中国模式“辉煌”沉重代价“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11-20

从去年5月份以来,由中宣部主导的充满血红底色的大型专栏《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由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单位一起共同强档滚动推出了,大肆宣扬中共暴力革命...

陈一谘 改革三十年祭 兼论毛泽东“四个创造”
2008-11-12

中国改革三十年祭--兼论毛泽东的“四个创造” 陈一谘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局主席、哈佛大学研究员纪念胡耀邦和赵紫阳基金会主席 一、两个基本历史事实和现代化国家的五个基础构件二、毛泽东的“四个创造” 邓小平的“四个坚持”三、中国改革的两个阶段:胡赵新政与改革畸...

陈永苗:改革是一种政治传销
2008-09-01

改革派在试图影响官方决策和试图摆脱全能国家的约束中。尽管终极目的是后者,可是改革派的可靠路径是利用权力来克制权力,利用权威来消除权威。当改革措施要在现实政治中展开,而不是停留在嘴巴上的时候,改革就等于威权主义,等于促进专制权威的稳定。颇为有意思的是,当八十...

布拉格四十周年启示:改革目的是废除共产制度
2008-08-22

─捷克经济学家奥塔•西克谈共产党国家的改革─仲维光─(一九九零年十二月)直到今天,因为党内斗争失败而逃到海外的体制内改革派人士,虽然由于生存的需要而置身于民主运动之内,但是却仍然坚持他们党内改革派的立场。在九 ○年春季,他们说,“我们十年改革做...

章立凡:历史留给改革时间不多 08两会后中国
2008-04-10

自去年中共十七大以来,我已不大发表时评,今年“两会”期间也是如此。有朋友问起个中原委,我自认对中共政改“话已说尽,事无可为”;即便再言,犹若“知其不可而为之”。变法:永远的历史悲怆温家宝在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一句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中国经营报:中国的改革正在大步折返
2008-02-26

刘军宁:中国的改革正在折返 前不久,发生的两件事情颇受各界的关注,一件事是医疗改革被改革者宣告失败,另一件事是朗顾之争的主角之一,顾雏军因改制问题入狱。现在顾已被正式判刑。这两件事情似乎为对更早发生的两个争论进行定性提供了依据。一个是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

中国改革转了个圈儿又回到起点
2008-01-14

天津财经学院教授 李炜光几天来收集了一些官方或主流媒体上公布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字,分析比照的结果,本该欢欣鼓舞的我,却陷入了某种巨大的困惑之中。 先看财政收入。197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31.1%,1994年,...

刘自立:毛泽东会改革开放吗?
2007-11-09

这个文章的题目也许叫人笑掉大牙了,呵呵,但是,我这里,并不是开玩笑。历史上有没有"如果"?按照悉尼.胡克的说法:有。他认为,如果波斯间谍不向希腊告密,整个西方文明史将会重写;如果列宁在从芬兰赴俄路上被杀,社会民主党像他一样,会提出停战,和平,土地和其他民主...

中科院调查改革获益:官员居首 农民排末
2007-08-26

农民工离乡背井,在城市中寻找、从事着低收入却又最艰苦的工作。他们成了中国近10年发展中涌现出的数量壮观的弱势群体。   “近10年来获得利益最多的是谁?国家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日前表示,在城乡居民对近十年来获益最多群体的综合排序中...

何清涟:中国改革的两个阶段和多个问题
2007-07-04

何清涟女士所著《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一书,获中国改革先知、敢说真话等好评,她也因此书被迫离开中国。 何清涟:怎样认识中国的改革──著名经济学者何清涟女士在新书《中国改革的得与失》发布会上的演讲作者:何清涟 【编者注:本文是何清涟女士在...

改革开放?如此露天公厕 男人方便女人看得见
2007-06-06

街头公厕,谁都见过,不过,重庆前不久出现的一种露天公厕,包您看着新鲜。   这样的厕所,您见过吗?四格一组,刚能站下一个人,除了这块半米高的挡板,没有任何其它的遮挡,不过,不用担心它会让您春光乍泻。   安装设计人员卢小庆:它很方便也很轻巧,大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