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维舟

维舟:剖析中国逻辑,它支配着中国人的思维
2023-10-30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人但丁曾说过:“往往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意欲远远超出理性的判断力,所以他们一发脾气,就要失去理性;而且他们实际上是盲目地受脾气所驱使,同时又固执地否认自己的盲目性。”(《论世界帝国》)这都可以看到理性思想的传统:克服偏见的做法就是尽量少受情绪和盲目支配,而要多倚赖自己理性的判断力。

维舟:中国失踪人口特别特别多
2023-10-27

现在大量失踪的这些青少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们身体都很健康,神智健全,精神没问题,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走失的,不存在迷路的可能。国内的器官移植案例太多了,大部分没法提供合法供体来源,导致国外的医学杂志拒绝刊登中国移植器官的论文和报告。我还发现,从去年10月开始,国内掀起了一股风潮:打造和建设强大的器官移植医院和器官移植中心,要把中国的器官移植做大做强。今年春节器官移植中心给全国人民拜年了,这是在打形象广告啊。

维舟:中国式宣传的恶果:当所有恨都有了正当理由
2023-10-23

他对日本的景色、服务、饮食都不吝赞美,但这并未改变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整体看法——甚至哪怕在日本享受了周到的服务,一路见到笑脸相迎,他在赞赏其礼貌之余,还是不忘加一句:“日本人真虚伪,难怪说他们活得压抑。”不要以为他不了解日本。事实上,他就是学日语出身的,平日打交道的日本人也不少,但这些了解和接触无法推翻他原有的观念。

维舟:“中国最安全”,你知道外面有多危险?
2023-08-28

易小荷《盐镇》一书中写到四川一个小镇上的生活:有人为她打扫了两天卫生,“有点担心这个外来的人是不是骗子,就怕我会拖欠她一千块钱的工资”,“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信任’这个词在这种地方的底线有多么低”,任何超出自己生活经验的外来人,都可能有危险。老妇秀娥所说的话,可能很多国人都有共鸣:“我这一辈子,吃过太多亏,受过太多骗了。”

维舟:中国失踪人口特别特别多
2023-05-22

胡鑫宇死亡的问题和疑点那么多,官方没有一个能解释的。编都不肯编,因为没法编得圆。就是硬上。堵嘴加硬官宣,明摆着欺负和羞辱我们所有关心这件事情的人。连欺骗都不需要了。我们反抗不了强权,但是不应该公开去支持附和那些强权的谎言。

维舟:宫斗剧──当代中国人的白日梦
2023-05-16

中国人特别钟爱宫斗剧,恐怕也是因为这是中国家庭政治的最极端形态:宫廷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身在这个封闭的结构里都无法自由离开,要生存就只能斗。个人在其中没有私生活、也没有独善其身躲开的权利,因为就算你不找人麻烦,麻烦也会找上你。在这个无法逃遁的封闭世界里,只有父权维持其稳定性,生活别无出路,唯一的指望就是让家长站在你这一边。

维舟:为什么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组图)
2023-02-15

李文亮医生离世已三年多了,随着疫情的逐渐远去,他的名字现在也越来越少被人提及,但他留下的那句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至今震撼人心。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能留下一句让世人铭记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永生。这句话确实说得很好,人们好像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我几乎没见...

维舟:新的一年,愿你我自由呼吸
2023-01-24

呼吸当然不能就算是生活,但能自由呼吸却很重要。新的一年,愿你我蜷缩的身心至少能稍稍舒展,摸索中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经历了过往三年的种种变故,我比以往更确信,血缘、地缘等等种种人际关系,都不如价值观的契合重要。

维舟:我们一起度过这艰难的一年
2023-01-02

不论如何,我们无法逃避这样的质问:穿过了暴风雨之后,我们已不再是原先的自己,而失去了身后那些废墟,我们也就失去了真实的过往。6月里上海解封后,我到一位朋友家里做客,他说那段时间已经彻底想通了,无悲无喜,即便重获自由也没什么可高兴的:“你看电影里,集中营被解放的时候,没人笑的,都失魂落魄——我现在就这种感觉。”

维舟:三年来观点一直没变的人,才被骂得最惨
2022-12-26

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有个知识分子,因为读了点书,有一点自己的独立见解,1950年代中苏蜜月时,他主张客观看待,“其实苏联也没那么好”,被狠批了一番;几年后,中苏破裂,许多人感慨还是他有先见之明,他死性不改,又说“其实苏联也没那么坏”,这一次,被批得更狠。

维舟:“境外势力”的幻影(图)
2022-12-01

昨天10:48,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先后在推特、微博上宣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去世。CCTV等各家媒体随即跟进转发,此事在网上迅速传开,但11:17袁隆平的秘书出面说明仍在治疗,人民日报等官方渠道出面辟谣,舆情顿时反转,到11:57,CGTN表态对此前报道不慎深表歉意。话音...

维舟:写作是最小单位的自由(组图)
2022-11-17

一早醒来,回想起被封号这202天,真有一种字面意义上的恍如隔世感:4月26日被封那晚,我正处于上海封城的至暗时刻(我们小区4月22日夜里首次上硬隔离,拦起了一道柏林墙),而如今,似乎全国都在放开了。那是一段难熬的时光。不夸张地说,今年是我创作热情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一段时期&mdas...

维舟:富士康事件: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图)
2022-11-02

如果不知道背景,你可能会以为这是哪个年月的逃荒,但这其实就是这两天,30万富士康工人逃离郑州,步行回乡的场景。就在几天前,除了一些私下流传的小道消息,外界对郑州疫情仍所知极少,至于富士康工厂里发生了什么,就更不得而知了。郑州这一波疫情起初只有零星爆出,10月13日起,富士康厂区开...

维舟:我们想要的“正常”是什么
2022-09-06

孩子是当下疫情防控的一个特殊对象: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不会查孩子,要查也是查家长;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可说是被查得最严格的对象。上海中小学8月31日返校,但自29日起,就要求家长必须每天报备孩子24小时内核酸阴性——成年人还只要求72小时。即便如此,甚至都还有可能加码。昨天下午,老大要去上机器人课,但教培机构说,已做检测未出结果的不算,他们只认24小时绿码,‌‌“没办法,教育局规定的‌‌”。

维舟:如果你被误判阳性
2022-04-12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身陷卡夫卡小说中的境地:面对庞大机器如渺小微尘的个体,既不能绕开它,又不能和它讲道理,却随时可能被它所碾压。这是一种令人既心烦又恐惧的荒诞处境,此时,如果你既不想认命,又不能再指望能对它‌‌“动之以情‌‌”,那你最好准备好一副较真到底的强大神经。套用那句老话,背后就是家,我们不能后退一步。

维舟:等待解封的日子 哪天没有段子,情况就真严重了
2022-04-05

早餐时读到新闻,浙江、江苏两省分别派出1500人、500人的检测队伍,已于昨天抵达浦东,支援上海新一轮网格化核酸筛查。援助队伍的到来,等于宣布上海原来的精准防疫模式已成过往。从27日晚宣布浦东全域封控起,上海的防疫模式就已和各地没有差别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也已不是之前那个上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