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诗词

毛泽东 “不须放屁”难倒全国人民 图
2014-03-16

批林批孔开始以后,我被调到北京部队的写作小组。那是中国人“倒过来”走路,以头脑支撑身子的时代,意识形态的位置至高无上,写文章是空前吃香的行道。各部队也都纷纷成立写作小组,拉起一支人马,吃了饭专门写文章。或者歌颂中央的新决定,或者批...

背诗这件小事(图)
2014-03-16

从前我和妹妹很喜欢背诗。 因为没有书看,最喜欢看的书是语文书。语文书里,最喜欢的又是古诗。喜欢诗,又要喜欢去背它。这喜欢里大约有一点功利的、虚荣的东西在,但不要紧。每一回开学,跟在老师后面,在小学校唯一的那间办公室里领了...

苏东坡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组图)
2014-03-15

苏诗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

诗词中的新年与赏析(组图)
2014-01-31

编者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春佳节,意味着家人的团聚、时光的流逝、未来的憧憬。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提笔抒怀,留下传世名篇。“冬去蛇留诗意里,春来马入画图中”,请跟随编者一起,品读经典、体会意境!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

中国古诗词的十大技法(图)
2013-11-27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词(图)
2013-10-13

黄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俗以“九”为阳数,因为此节之月、日皆为九,所以称“重阳”。以下是几首有关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

养生诗词 - 古代诗苑中的奇葩异花(组图)
2013-09-27

   导读:养生诗词,堪称是我国古代诗苑中的奇葩异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像白居易、陆游、袁枚等“文坛寿星”不仅才情横溢,而且精通医道,很多养生就散落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之中,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效仿的对象,采撷...

中国文化特色 十二种词牌名的由来
2013-01-17

一、提起赤壁古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知道词牌名‘念奴娇’中的‘念奴’是什么意思吗?答:‘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

夏至各朝代诗词
2012-06-19

夏至各朝代诗词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有的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汉代...

不解这些典故 怎能欣赏古诗词
2012-04-15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毛泽东“前无古人”的诗词是怎样炼成的
2012-01-25

毛泽东的标准像被做成像貌堂堂,王者气象,但其本人则是脸色灰黯而黄,脸上有几个肉堆,牙齿全黑,背微驼,直如古庙塑造的判官,和相片上判若二人。可以肯定,照相时多方选择角度,洗晒时又做了许多加工手脚,所以看来好看,并不反映实际,这一点,摄影工作人员非常清楚,他们...

古诗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
2012-01-11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

古诗词里的宠物
2011-09-22

宠物一般是指为了娱乐或消除孤寂而豢养的动物,古人养宠物与今人相类,花样一点儿也不逊色古人养的鸟类宠物有鹦鹉、八哥、戴胜、画眉、鸡、鹅、鹤等。鹦鹉聪明伶俐,经训练后可表演许多新奇有趣的节目,其中最为人青睐的是效仿人言,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明皇杂录·逸文》记...

“一句成名”的古代诗人
2011-04-03

南宋诗词研究者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一书中,得出一个结论:“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一首诗,不必句句都精彩,一个人,无需事事都拿手,只要一句精,一招鲜,就能声名鹊起,天下闻名。

五句耳熟能详的著名诗词被现代人误读了
2010-11-05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仅举五个手边的例子,便可见一斑。(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

古典诗词的三美指的是什么
2010-08-15

李白诗意图 杜甫诗意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 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所以说,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发展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

古典诗词常用典故
2009-03-19

诗人李白, 经常这样醉躺在闹市里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

“床前明月光”被误读千年
2008-01-15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原本的字义已产生了变化,难免以讹传讹,出现“千年误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对于这首诗中的床,民间有2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