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节“白糖式慰问”惹议 退伍老兵吐槽
退伍老兵吐槽领礼物。(视频截图)
2025年8月1日是中共建军98周年纪念日,多地展开慰问退役军人的活动。然而,部分退伍老兵在社交平台吐槽称收到的慰问品仅为一包白糖,引发退役军人群体共鸣与社会争议。多位学者指出,在地方财政吃紧的背景下,退伍军人保障“看地方脸色”,暴露出制度性缺陷。
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一位退伍军人发视频称:“政府也没钱了,今年八一节就是一袋白糖。我花了16块坐车到镇上领的白糖,中午吃了一个15元的快餐,换算下来,净亏损11元。”并附上手中白糖的照片,引发众多网民转发。
评论区众说纷纭,有人引用长辈的话安慰:“礼轻情意重,知足常乐。”也有网民从账面上计算:“16+15-20=11,白糖五斤值20元还行。”另一位网友反驳道:“白糖最多10块,其实亏了21元。”
不少网民借机晒出各地“八一慰问清单”,显示出待遇差异悬殊。一位网民称:“我们村发了10斤米加400元慰问金。”另一人说:“我们这边的慰问品大约值800元。”但也有人留言:“你们脸大,俺们啥都没有。”
山东退伍老兵张先生告诉大纪元记者,他曾参加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但至今从未收到正式慰问。“今年也一样,只有村支书来寒暄了一下,什么都没有。”张先生直言:“可能因为我长期上访,被他们当作敏感人物。我也不稀罕那些东西。”
四川一位网民留言称,她丈夫是参战老兵,今年收到慰问金400元,而侄儿虽然也退伍但未参战,仅得200元。住在四川珙泉的周女士则说:“丈夫是退伍军人,但从来没有收到过慰问品或慰问金。”
另有退伍军人表示,今年收到的“慰问”仅是一条短信:“退役军人事务部向广大退役军人致以诚挚问候。”
参加过对越作战的青岛老兵郭先生对大纪元说,各地慰问差异极大:“有钱的地方就发点米、油或者现金,没钱的地方就靠短信。”他补充说,民政部门曾送来大米和花生油,但他拒绝了:“他们就想让我拎着大米和油瓶拍照,好做宣传。我不需要这种假惺惺的慰问。”
他说,广西的一位战友今年收到的是一只茶杯。“我问他,要茶杯干嘛?谁家没有茶杯?政府动不动就对非洲援助几亿,我们这些为国流血的人,现在成了边缘人。”
针对八一节慰问引发的争议,山东大学一位公共政策学者张素(化名)接受采访时说,中国退伍军人事务目前仍高度依赖地方财政状况和执行意愿,导致“同样的身份,不同的待遇”。“其实退伍军人本应是制度关怀的重要对象。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例,他们对老兵有专门机构保障生活和心理健康,提供住房、医疗和生活资助。”
面对经济下行,企业和税收锐减以及财政状况已经捉襟见肘。张素认为,如果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应由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补充,而不是让老兵“自认倒霉”。“现实是,他们不惜把钱花在了居委会、网格员、村警等各类维稳项目上,部分退伍军人群体在慰问政策中被边缘化。”
南方某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林润(化名)受访时说,中共退役军人群体庞大,既有参战老兵,也有义务兵与合同兵,现实中缺乏精细分层的照顾机制。“慰问标准没有统一机制,既缺乏人性温度,也无法律保障,最终容易流于形式,甚至激发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