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新闻 > 网闻 >

丹麦发达到什么程度?说几句刺耳的真话

那年,我小姨在丹麦生孩子,医院不收红包,护士还递上了干净尿布和热巧克力。我当时站在医院门口,差点没把手里的烟扔进垃圾桶:原来不是所有国家的医院都像开盲盒,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脸臭得像欠他五百万。

她在丹麦一待就是九年,孩子都快读初中了。我这些年环游了九十多个国家,但一提起“哪国最舒服”,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还是丹麦——不是说那里最好玩、最热闹,而是太让人松弛了。

不是说那里没有问题,而是,普通人活得像人。

小姨不是搞学术的,也不是开公司的,大学一毕业就在丹麦超市收银,后来去了一家养老院当护工。

说她混得差吧,她一年两次带娃飞西班牙晒太阳,家里房子80多平,电车通勤,阳台上种满玫瑰。

说她混得好吧,她一个月工资跟我们一线城市设计师差不多,干的活儿还是端屎端尿那种活。

但她说:“我活得很值钱。”

不是“工资高”,是“我这个人值钱”。这个细节太触动我了。

越小的国家,格局越大

地图上找丹麦,像只挨着德国肩膀打盹的小猫,北边舔着挪威海,东边望着瑞典。人口更夸张,才五百多万,但人均GDP常年在世界前十附近,跟那些美英德法齐头并进。

你说是不是反常识?一个连自己海岸线都绕不出十圈的小国,为什么能成全球幸福榜单常客?

我小姨说:“你来住三个月就知道了,哪怕只出来遛遛弯。”

这话我信了。

工资高得不像话,加班少得更不像话

丹麦有个数据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垃圾分类工一个月税前工资能到三万丹麦克朗,差不多三万人民币。没看错,真的不是写错了零。

餐厅服务员、护工、快递员、司机,普遍都在这个水平线上下。

能想象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大叔骑着电动三轮送外卖,晚上下班还能请全家吃海鲜自助、周末飞柏林玩吗?在丹麦,这不是笑话,是现实。

当然,税也收得凶。年收入高的,综合税率能干到70%。赚得多,抽得也多。可即便这样,小姨说她一点也不心疼,反而觉得交税交得特别心安理得。

“因为我交的每一分税,转身就变成了福利回来找我了啊。”

她怀孕那会儿,产假带薪,怀完了可以申请育儿假,国家还给她发一笔“生育补贴”。

她说她那年几乎没怎么工作,但卡里工资照样每月到账,孩子出生还收到一份“欢迎宝宝包”,里面有尿布、奶瓶、玩具、小衣服,一份不差。

生活成本不低

很多人听到这些福利,会问:“这么好,物价是不是贵到吓人?”

那我得实话告诉你,确实贵。尤其吃的,蔬菜水果价比金条,西红柿一斤三十块、黄瓜比香蕉还贵,但猪肉反倒便宜,羊排也常打折。

小姨有一次吐槽超市:“这儿的水果价格像赌场,看心情。”我去玩的时候看到一盒蓝莓要四十块,愣是没舍得买,结果她孩子回来一口气吃掉半盒,我心都碎了。

奇妙的是,没什么“省钱焦虑”。

因为工资和福利已经能覆盖日常生活了。小姨说她房贷不高,孩子教育全免,出门买衣服看心情,夏天最贵的花费是带孩子去旅行。

人是怎么变得“没那么抠门”的?她说一句让我记很久的话:“我知道这个国家不会让我一夜之间穷光蛋。”

公交贵得像出租,自行车满街跑

我刚到丹麦那阵傻眼了,公交车一趟30多块,一趟地铁相当于我们这里打个滴滴,出租车更别提了,分分钟几十欧起步。

可街上人一点没慌,原因很简单——自行车王国,不是说着玩的。

不管你是大学教授还是麦当劳服务员,通勤骑自行车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路上有专用道,红绿灯都给你配好。就算下雪,也有除雪车第一时间清理自行车道。

我住她家的那几天,每天早上看她骑车送孩子去学校,然后顺路去养老院上班,一路上连头盔都不戴,嘴里哼着小曲。

没人催结婚生娃

我们那边亲戚饭局,三十岁没对象简直像犯罪。一坐下,三姑六婆轮番上阵。可在丹麦,没人管这套。

医疗免费,教育送钱

我在她家呆了三天,碰巧她儿子发烧。她打了个电话,预约了第二天早上看诊,还能选择是不是要英文医生。

到了诊所,医生面带笑容,耐心讲解,不开多余药,不瞎吓唬人,门口还有免费口罩和水。门诊费先付了,但凭社保卡可以报销。

她说:“住院完全免费,看病很快,没什么排队。这里的医生是来帮你,不是吓你。”

教育更夸张。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几乎为零,连大学还发生活补贴。她说:“我儿子如果愿意念大学,每个月给他发工资。”

工资?对,真的是生活金,学生只要勤奋学习,就能自己养活自己,哪怕家里没钱也能安心念书。

她说这最大好处就是——孩子不用“啃老”,父母也不用“卖房供娃”。

我听完后猛吸一口气,问她:“那这不鼓励人摆烂吗?”

她立马回一句:“你以为设计是为了防人摆烂?不是。是为了让你有底气往前走。”

家庭模式多样,人际关系淡而不冷

小姨住的那个小镇,邻居之间认识,但不热络。每天路上点头打招呼,笑一笑就完了。没有“阿姨来你家借酱油”的热情,也没有“电钻噪音扰民”的小区大战。

她说有时会想念国内邻里间的热闹,但更多时候,她挺享受这份界限清晰、互不打扰的平衡。

更好玩的是,她说:“这边没有‘孝顺’这个词,但都过得特体面。”没看错,丹麦人不太讲孝顺这个概念,因为养老是国家的事,不是孩子的义务。老人住进养老院,有尊严、还有护理员陪画画弹琴。

她在养老院工作,说起那些丹麦老人,满眼是欣赏:“很多八十多岁的人还学德语、打桥牌,晚年一点不灰头土脸。”

我问她:“那他们孩子不来看吗?”她说:“来看,但不是天天守着,也不必守。”

听完我挺震撼的。我们太习惯于“儿女就是爹妈的拐杖”,一想到老人住进养老院就觉得“没人要了”。可在丹麦,养老不是丢人,是享受另一种生活节奏。

说到底,还是一个字:尊重。

尊重孩子选择、尊重老人晚年、尊重个体差异。

“人要活得有尊严,不是活得有钱”

我小姨不是知识分子,也不是什么文艺青年,她的价值观很朴素,但一句话我至今记得:“人这辈子,不就是图一个被当人看吗?”

在她口中,丹麦的好,不是GDP多高,不是福利多厚,是这种“你值钱”的感觉——不是说你能挣多少钱,而是本身就值得被善待。

她说她有一次失业,去了失业局,工作人员一对一帮她找新工作,给她发培训券、安排语言课,每月还有失业金打进卡里。

她说:“我当时都快抑郁了,但他们告诉我,我只是‘暂时没合适岗位’,不是‘废人’。”

最后的几句话,可能刺耳

不是因为丹麦什么都好,而是人在那儿,不会因为“普通”就被踩,不会因为“平庸”就被挤出生活的边缘。

哪怕只是个洗碗工、收银员、送牛奶的,都活得有光、有声、有体面。

这不算发达,那什么才算呢?

编辑:方寻😎日期:05-14
来源:凌霖看世界
丹麦
中俄通婚剧增 俄女性生理缺陷令婚姻一言难尽(组图) 2025-09-06
餐厅有这8种迹象 赶紧“转身离开”(图) 2025-09-06
为了流量不要脸:他说打台湾捐一亿…(组图) 2025-09-06
她想带妈出国2周 竟出发前就被弄崩溃(图) 2025-09-06
俄罗斯遭双面夹杀! 格陵兰军权大开美国后门 高加索“百年走廊”也俄退美进 2025-07-17
美停止对乌部分军援! 欧洲大备战 丹麦女性全当兵、波强化边界、“这国”派出F-35.... 2025-07-02
2025全球最宜居城市 黑马意外登顶(图) 2025-06-18
川普即将“拿下”格陵兰?! 2025-05-23
北约向各国开价 比美国还高(图) 2025-05-11
欧洲爆发大混战?丹麦军人参战 俄国怒了(组图) 2025-04-19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图) 2025-03-26
又传空难!丹麦飞机瑞士坠毁 人口密集区爆炸无人生还(图) 2025-03-18
格陵兰议会选举超9成选票开出 川普有戏? 2025-03-12
(影) 美式武器因情报分享中断瘫痪后 法AASM成主角 重击库尔斯克俄军 2025-03-11
什么信号?格陵兰急推紧急法案(图) 2025-02-04
特朗普欲接管格陵兰 美国、丹麦与格陵兰将讨论此事(图) 2025-01-25
何清涟:地缘政治断层线上的格陵兰风云 2025-01-13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