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生活 > 心灵之灯 >

又卑又亢:披着“自信”外壳的自卑患者

很多人一想到自卑,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个沉默、害羞、不敢与人眼神交流的形象,这是影视剧中常见的自卑人物形象。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自卑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一些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自信。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自卑还有哪些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些自卑的人在生活中会通过过度补偿来掩饰自己的不安。他们往往非常忙碌,努力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并且会有意无意地“炫耀”这些成就,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有时,他们的言辞可能显得有些“自恋”。例如,当一个朋友没有与他们一起外出时,他们可能会说:“为什么呢?大家不都应该喜欢和我在一起吗?”真正自信的人能够理解,每个人的社交选择不同,有些人愿意做朋友,有些人则不愿意,他们会以平常心对待。而自卑的人则容易将这种现象放大,认为这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

过度补偿成就的行为可能演变为一种“成瘾”行为:他们会在任何竞争场合中寻求胜利,即便是小游戏也不例外。他们无法自我认可,因此依赖外部的肯定来满足内心需求。这种持续的外求不仅让他们自己感到疲惫,也让亲近的人倍感压力。许多人未能察觉这种行为背后的自卑根源,将其误认为是自恋或强烈的竞争欲望。

侃侃而谈的人也可能存在自卑:一些自卑者在感到紧张时会过度分享。首先,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认可;其次,说话能缓解他们的焦虑并且掩盖内心的脆弱,并让他们感觉更可控。这类人可能在初次见面时就分享创伤,或者不停地快速说话,给人一种主导谈话的感觉,但这只是表象。他们害怕被人识破内心的脆弱。当然,也有不少自卑的人选择缄默不言,将自己包裹起来,向外界展现出一种情绪稳定且淡定的假象。

一些自卑者可能会非常喜欢胡乱夸奖别人,给人一种慷慨热情的印象。除了真心赞美外,他们有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同样的夸奖,以填补内心的不足和不安。这种行为既是对他人的认可,也是他们寻求自我肯定的一种途径。

部分自卑的个体常常通过过度讨好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全感。他们害怕失去他人的认可,因此经常会不情愿地答应事情,甚至做出自我牺牲。这种行为反映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质疑,以及对关系的不稳定感。更多可以参考温柔背后的疼痛:讨好与创伤之间的联系

所以,自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伪装成“自信”、追求完美主义、表现慷慨、过度追求成就、过度分享、容易无聊、优柔寡断等。许多自卑者会戴上面具,迎合社会认为的积极特质,如自信和外向。尽管这种有意无意的伪装让他们疲惫,但他们更害怕被看穿真实的自己。

编辑:李华😎日期:07-10
来源:心说心理
自卑
人这一生,一切顺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点醒无数人)(组图) 2025-09-06
人若善良一看便知,真正善良的人,脸上都有3个记号,很准 (组图) 2025-09-05
人,要知分寸,懂换位(火了) (组图) 2025-09-06
钱的忠告!(写的真好) (组图) 2025-09-05
想要内心变强大 只须放下4样东西 (图) 2023-10-25
王丹:中国有真正的民族主义吗? 2023-09-12
放下,你就赢了(句句精辟)(图集) 2023-05-30
放下,你就赢了(深度好文)(图集) 2023-05-15
从孩子性格,就能看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图) 2022-10-22
我见过最伤孩子的教育,不是殴打、不是吼骂,不是忽视,而是…(图集) 2022-10-21
父母越没本事,越爱在两件事上“装大方”,结果害得孩子苦不堪言(图集) 2022-09-27
“养废”一个女儿有多容易?只需经常说3句话,女孩想有出息都难(图集) 2022-09-21
有抑郁倾向的人,常说3句“口头禅”,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图集) 2022-07-23
“高中毕业,从老破小搬到别墅住,才知道我家穷都是父母骗我的”(组图) 2022-04-24
易怒父母养出的孩子,逃不开这4种性格,真的让人心疼!(图集) 2022-04-05
“爸爸打我,这辈子都记在心里”:比起挨打,这件事更伤孩子…(图集) 2022-03-18
孩子为什么自卑?与父母的3个行为有关,看看你中招了吗?(组图) 2022-03-08
拒绝内耗的8个小技巧,做到就是赚到(组图) 2022-01-08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