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新鲜事 > 万花筒 >

凌晨四点的养老院不忍细看,人到晚年谁不是一场凄凉

01

你见过养老院最真实的样子吗?

在博主@我叫胖静呀的镜头下,凌晨四点养老院长长的走廊两侧都是紧闭的房门,惨白的灯光下,鸦雀无声的院子里,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拐角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在往返踱步。

不知是因为病痛,还是失眠,老人就这样来回走着,一直走到天亮。

白天的养老院也是同样的安静。

除了偶尔响起的呼叫器,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剩下的时间老人们几乎就一直在床上。

有的在床边发呆,有的卧病在床,无法起身。

一天24个小时,有20个小时他们都在用睡觉打发时间。

在养老院工作的小高,也曾用视频记录下凌晨的养老院。

凌晨1:40,瘦削的奶奶做了个噩梦,惊醒后的她准备就这样睁眼等到天亮,因为空荡荡的屋子里,她一个人实在是害怕;

凌晨2:00,一个身材魁梧的爷爷,光着身子只穿一个纸尿裤站在门口,原来他是因为尿湿了床铺,不好意思打扰护士;

凌晨三点,一个老人端着脸盆走到盥洗室,原来老人之前在部队工作,十分注意仪表,只要一闲下来,就强迫症似的往洗漱间跑。

夜晚的养老院比白天更“热闹”。

因为漫漫长夜折磨着每一个难以入睡,却又容易惊醒的老人。

我们总以为在养老院不愁吃不愁穿,也不缺人照顾,里面的老人应该是悠闲的,是体面的。

但养老院最真实的样子,其实是压抑的,空虚的、无聊的。

那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迟暮之感,那是被疾病和衰老消耗的无可奈何,那是万千心事在心头却无一人可言说的孤独寂寞。

躺在床上的老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可他们却得不到婴儿拥有的那般关怀。

大小便不能自理,吃不下的饭菜从嘴角流出……

从他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晚年最残酷的真相:人老了,失去的不仅是年华,还有尊严和希望。

02

不住在养老院情况会好吗?

网友@庐西酒徒讲过自己家的故事。

他说,自己的奶奶是84岁离世的,在此之前全家人整整照顾了十年。

他父亲本身是一个特别爱旅游的人,但为了照顾奶奶,这十年里就出去过一两次。

因为出去就要意味着委托别人照顾,玩不踏实。

而他妈妈不放心爸爸一个人住在那,便每天骑车往返。

直到有一天,他妈妈在下雪摔倒后,也开始小住。

就这样,他父母每天下班后的生活,只能围绕奶奶进行。

这位网友也每逢放假时,就回家陪奶奶。

按理说,这个被全家照顾的奶奶,应该过得很好吧。

其实也没有。

他的父亲每天晚上回来做完家务,把奶奶收拾利索就回屋看电脑。

母亲则因为住不惯,经常抱怨。

而他奶奶本人,因为太胖再加上走路不方便,很少出门,也很少有人来看她。

每天不是自己在那看电视,就是在窗边看风景。

到最后几年,因为糊涂看不懂电视,整天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睡觉。

他说,奶奶好像一棵植物,而父亲就是绑在植物上的一只飞鸟。

一边是无法推卸的责任,一边又是无法兼顾的纠结,每个陪在身边的人都感到很内疚。

后来奶奶走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父亲每逢节假日可以出去旅游了,妈妈住回了自己家,而他假期也不用再一直守在家里。

看完后,有点悲凉。

我想,这种夹杂着悲伤与愧疚的释然不是人性的黑暗。

只是在这个年轻人被996逼成了社畜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被生活围剿,孝顺不再关乎个人的品格,而是一种有心无力。

03

有位作家曾讲过自己在医院遇到的一位阿姨。

阿姨70多岁的年纪,自己住在医院,没有亲人看护,吃喝拉撒都由护工料理。

因为觉得饭菜不好吃,她请作家帮忙点了个外卖,顺势聊起了自己的一生。

她23岁结婚,25岁生了一个儿子。

由于老公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40岁那年,老公得了慢性病调岗回来。

她的生活愈加忙碌,不仅要忙工作,还要照顾老公,辅导孩子,赡养公公婆婆。

60岁那年,她老公去世,孙子出生了。

儿子一个电话,她二话不说,收拾了行李就去儿子的城市帮忙带孩子,一带就是9年。

之后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她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开始独居。

但是人老了,难免出现点意外。

有一次下大暴雨,她去关窗户的时候,因为地滑摔倒在地,右臂和右腿都骨折了。

她忍痛爬着够到了卫生间门外的手机(她为了防止意外,在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几个主要活动区都放了那种老人用的大嗓门手机),打了急救电话……

医院联系了她儿子,她儿子匆忙赶过来,脱口而出的关心变成了埋怨:“早就跟你说了不要逞强,自己一个人住就小心点,这下可好,伤筋动骨100天,我们怎么照顾你?”

一边说着,一边接了好几个电话,眉头紧锁。

她知道儿子特别忙,要经常出差,儿媳是班主任,也特别忙。

反倒卑微地跟儿子道歉:“都怪妈不好,不过医生说多吃钙片,很快就好了,我一个特要好的老姐妹会照顾我(其实是她自己请的护工),你安心工作去。”

儿子当晚就赶飞机走了。

她拉着护工的手,眼泪汪汪地说:“希望你对我好一点,尽心一点,不要欺负我,我拿你当亲人了,我会按时足额付工资。”

听完后,作家很是感慨。

阿姨什么都没有做错,她只不过是变老了而已。

年轻的时候,她为孩子遮风挡雨,年老后却成了儿女的手下败将。

04

有人说:这届中年人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残忍又真实。

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三五人是常态,有两个都算是少的。

大家照顾起父母来,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的下一代则多是独生子女,即便有两个孩子的情况也已属难得。

他们正面临着比我们更严峻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想为我们养老,也是有心无力。

到了晚年,谁的生活都会是一场腥风血雨,谁都不会是幸运儿。

晚年的第一场腥风血雨,是身体的衰老。

许多人到了晚年,开始与各种慢性疾病为伴。

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都悄然而至。

曾经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

走路需要拐杖,上下楼梯需要搀扶,甚至连吃饭都需要小心翼翼。

而有的老人,却还能去楼下跳跳舞、下下棋,有事没事出去旅游。

而这,都缘于他们人生的前几十年对健康的投资。

老人的第一位就是攒健康,储蓄健康比储蓄钱管用。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少吸烟少喝酒;学会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优质睡眠;坚持锻炼身体,合理运动,注意适时适量。

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晚年美好生活的最大保障。

如果说身体的衰老是晚年的第一场腥风血雨,那么心灵的孤独则是第二场,甚至更加致命。

年轻时我们被工作、家庭、社交填满,生活忙碌而充实。

然而到了晚年子女成家立业,忙于自己的生活;退休后,又失去了社会身份不再被需要。

许多人感到自己不再被需要,甚至被社会遗忘,于是开始陷入回忆,怀念过去的辉煌与热闹。

然而,回忆越是美好,现实越是残酷。

这时,如果能有个人跟自己谈谈心,说说话,或者有个爱好能让自己沉浸进去,也不失为一剂对抗孤独的良药。

你可以培养一个爱好,读书、旅游、书法……用兴趣来安顿身心;

你可以多交点朋友,储蓄友情,晚年时约上二三好友,赏花品茶,享受生活的惬意。

无论如何,手头一定要有点事做,才不至于一直活在过去。

晚年的腥风血雨,还体现在经济压力上。

现如今,网上有很多新型的养老方式:跟志趣相投的老友抱团养老,或者干脆旅行养老。

每一样都惹人羡慕、令人向往,但这些无一不需要金钱的铺垫。

俗话说: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当意外和疾病发生时,存款就是抵御风险和掌控生活的最大底气。

所以,无论何时,一定要学会攒钱,给自己留一笔存款,才是晚年最大的远见。

晚年的第四场腥风血雨,体现在家庭关系的考验上。

风烛残年之际,有的老人有晚辈尽孝膝下,逢年过节还能有家人常伴,灯火可亲的温暖。

有的老人却落得个惨淡光景,平时子女不会打电话来问候,生病时也没有亲人到医院照料。

人到晚年你就会明白,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有因果的。

年轻时你为家庭付出多少,家人才会回馈你多少。

善待自己的家人,扛起应有的责任,才是我们年轻时为自己存下的养老金。

前几年,有一本《养老,你指望谁?》的书火遍全网。

书中列举了所有当时存在的养老方式,但结尾还是得出了一个扎心的结论:

“子女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得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当生命走向最终场,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靠自己硬朗的身体,靠自己内心的充盈,靠自己承担过的责任。

养老是件未雨绸缪的事。

只有提前给自己铺好退路,才不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编辑:赵丽😎日期:06-06
来源:洞见
养老 晚年 养老院
初代丁克现状曝光,“后遗症”来了:既怕复制不幸,又怕老无所依(图集) 2025-09-05
凡是动不动就生气的人,生活多半过得一团糟糕(图) 2025-09-04
因妈妈姓氏太特殊,全家一致通过“随母姓”,网友:是我也随母姓 2025-09-03
梅拉尼娅不吃一种流行海鲜 她喜欢吃什么(图) 2025-09-04
初代丁克现状曝光,“后遗症”来了:既怕复制不幸,又怕老无所依(图集) 2025-09-05
新型保姆出现了,既不住家又不是钟点工,还省钱,很受老年人欢迎(组图) 2025-09-03
老年生活的“十二个大概率”(组图) 2025-09-02
女子每月节省生活费给母亲 5年后发现真相崩溃了 2025-09-01
人老了真难!75岁的我,有钱有房有孩子,晚年却发现这些都没用(组图) 2025-08-29
中国网友怒吼 多地政府向死者发放养老金(图) 2025-08-24
山东两市向505名死亡人员违规发养老金241万(图) 2025-08-23
日本78岁退休老板“卖房住高级养老院” 下场超凄惨(图) 2025-08-20
人过六十: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组图) 2025-08-17
抗战老兵在大陆的悲惨生活和晚年(图集) 2025-08-16
为什么一定要在老家留套房?看完你就懂了!(组图) 2025-08-14
中共这架势 是要干倒所有企业?(组图) 2025-08-14
割最后一刀!中南海穷途末路(图) 2025-08-13
香港独居老人家中变白骨事件,最恐怖的是其中的人性…(图集) 2025-08-13
人到晚年,这八条占一条,都无比可怜,希望你一条不占(图集) 2025-08-13
中共光速变脸!敲骨吸髓(组图) 2025-08-11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