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钞票追逐 地产和股票价格暴涨 通胀要来了

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先导环节,而5月份发生的猪肉及其他部分食品涨价是通货膨胀临近的又一次信号,专家推测,今年下半年通胀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4月的一天,现在身为美国黑石公司亚洲董事长的梁锦松和中国央行的一位官员会面,谈话间,他问这位官员,中国央行有没有兴趣对黑石公司进行投资。这位官员一听,顿时大感兴趣。

 

  蹊跷的商品涨价

 

  此前约一个月,央行的官员们收到最新统计,他们掌管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月数百亿美元的速度攀升。知道这一数字真实含义的人不免暗暗吃惊。一般人听到外汇储备,往往会产生“外汇储备是钱,钱越多越好”的概念。但实际上,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外汇储备是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发行货币或票据将外汇从供过于求的市场上买来,再输送到国际资本市场(主要是美国)的一种政策调控形式,它会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麻烦。

  就在中国央行对美国黑石公司发出的投资邀请进行讨论评估的时候,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地传来猪肉价格上涨的消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说,整个5月,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平均上涨11%,一些地方的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此外,各地的牛羊肉、鸡肉、鸡蛋、食用油等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在这种情况下,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陕西考察,强调政府要采取措施,让老百姓吃得上猪肉、吃得起猪肉等,关心群众生活之意,自不待言。

  在食品涨价之外,人们还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全国各地有很多茶商和投资者奔赴云南的普洱、勐海等地,大肆收购和倒卖当地的各种茶叶。3、4月份时,普洱茶的价格已从最早的每千克几十元涨到几百元,其行情之火爆,让人联想到多年前的君子兰热……面对这一系列蹊跷的商品涨价,普通人感到不解,而那些长期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学者,则在心里揣测:是不是通货膨胀就要浮出水面?

 

  通胀汇率升值

 

  早在2003年,一位财经专栏作家薛兆丰写过一篇文章《稳住了汇率,引入了通胀》,其中谈到: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民币会产生升值的压力;如果央行不愿看到人民币升值,就必须发行新的人民币用以购买随着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大量进入中国的外汇,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不过他认为,这种通货膨胀并非坏事,只是汇率升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

  应该说,薛兆丰的这些观点很大程度只是标准经济学教科书的复述。但央行的决策者希望做到既保持汇率不变,又避免通货膨胀。于是,在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央行一边发行人民币购买外汇,一边利用手中的政策工具,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并针对银行发行大量债务票据,用以“对冲”银行系统中增加的货币流通量。到2007年3月末,央行用于回收货币流通量的票据总额达到3.9万亿元;2007年5月,中国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率,也达到11.5%的超高水平。

  在5月份的涨价风潮出现之前,央行的调控行动似乎是成功的。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价格上升约6%,考虑到同期外汇储备增加60%,这个增幅是很小的;而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生活品价格指数大部分时间保持在3%左右。但另一方面,以遏制投资过热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在过去三年中几乎从未停止。其难度之大,甚至需要动用中央政府权威对地方官员或投资者进行查办。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早已成为中国百姓经济生活中的焦点;进入2007年之后,股市的连续攀升,又引发了对股市泡沫的担忧。这些问题从未被纳入到"通货膨胀"的讨论范围内。

 

  货币流通量增加

 

  关注通货膨胀的学者注意到,自2005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大多保持在17%左右,远远高于10%左右的GDP增长。到2007年4月末,货币供应量M2余额已高达36.7万亿元,与GDP的比值在160%以上,高居全球之首。很显然,中国经济中屡压不止的投资过热、房地产、股市价格飙升与此密切相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正如经济学家余永定所说,是因为央行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对冲他们在经济中注入的流通货币。

 

  要知道,央行针对商业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是减少金融系统中的流动资金。但银行的经理们接收到这些票据之后,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些票据的利率很低,其数额的增加,会导致银行整体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因此,每当央行增发票据之后,接受票据的银行又会想办法增加商业贷款,以保持其整体收益率的不变,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央行票据的对冲。正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中国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依然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增加。

 

 投资增长到物价上涨

 

  如果进一步考察外汇流入和央行支付人民币的具体状况,中国的投资增长、资产价格上涨以及普通物价上涨的次序更是顺理成章。

  首先,贸易顺差给很多与商品出口有关的企业增加了银行存款;而外商直接投资给很多地方政府增加了存款。这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第一选择是增加投资,由此导致所谓"投资过热"。接下来,中央政府不愿看到投资过热,于是控制投资增长,那些在商品出口中赚到钱的企业或个人就由实业投资转向财务投资,即“温州炒房团”之类的行为,结果房地产、股票和某些具有收藏价值的特殊商品涨价。第三步,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的兴旺,以及富裕人群对某些特定消费的增长,开始把最初增加的货币量向更大范围的人群转移,加之最初对投资行为的限制,导致社会的整体生产能力相对滞后,于是出现普通商品的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统计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时候,把实际上占据城市居民支出大头的教育、医疗、居住项目的权重低估,而把食品价格的权重定得很高,会导致物价上涨的信号表现得非常迟钝。

  但无论如何,当经济中的货币增长速度高于产品增长速度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安邦集团的一位分析师苏晶指出:“过多的钞票追逐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最后导致物价全面上涨。但上涨的次序和幅度并不一致……生产率越低的商品和服务最先涨,涨幅最大;生产率越高的则相反。”根据这一观点,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先导环节,而5月份发生的猪肉及其他部分食品涨价是通货膨胀临近的又一次信号,“可以推测,今年下半年通胀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

宋国青:CPI将持续半年越警戒 三季度破4%
 
对于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整体走势,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6日给出惊人的预测,这位被称为“宏观经济预测第一人”的学者认为,目前由粮价、肉价导致的CPI上扬局面将维持一年的时间。预计5月的CPI同比增长会达到3.7%,6月为4.0%,三季度则会超过4.0%,到12月份会有较大幅度下降,不过,全年CPI水平仍将达到3.4%。

  据《北京晨报》报道,就在一天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刚刚作出“是否加息要看5月CPI”的表态。而CPI增长3%,则一直是央行今年能够容忍通胀的“底线”。

 

 CPI随粮价波动水涨船高

 

  一个月前,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宋国青给出的预测还是二季度CPI仅上涨3.1%。导致宋国青昨天大幅上调预期的最大背景是,粮价上涨这一“翘尾巴因素”引发的长期惯性影响。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数据,5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平均上涨超过一成,鸡蛋、花生油等食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去年年底以来,粮价上涨的影响范围已经扩大至下游食品领域,而这样的状况还将持续。宋国青认为,如果从现在开始采取恰当的货币政策,明年8月以后,CPI才有望达到理想水平。

  事实上,作为影响近期货币政策的风向标,CPI的一举一动备受央行关注。周小川在5日回答近期是否加息时明确表示,央行十分关注猪肉、禽蛋等食品价格的上涨。

 

  加息短期难改CPI走势

 

  对于加息能否浇灭通胀之火,宋国青看法悲观,“肉价波动导致的CPI上扬,货币政策想管也管不了。”宋国青认为,老百姓对猪肉等的食品需求,很难因短期的价格上涨而大幅减少。

  不过,宋国青继续维持此前对央行再次加息的判断,“对于可预期的较长时期的食品价格变化,货币政策还是应当考虑,由于食品在总消费中的份额还很大,因此对于中长期的食品价格变化,货币政策应当管也可以管。”

  此外,再次加息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近期高居不下的各项金融指标。宋国青认为,从4月的数据看,M2(广义货币量)环比增长率略高一点,贷款增长幅度仍然过高,“总的来说,央行还应当并会在紧缩的方向上操作,但总力度不必很大,微调即可”。

 

 各大机构看高CPI

 

  根据央行年初设定的目标,今年CPI的增幅上限应控制在3%以内,3%也由此被市场称为加息“警戒线”。

  截至4月,CPI增幅已经连续两个月触及或突破3%大关。而5月猪肉、鸡蛋价格环比大涨使CPI面临再度突破警戒线的危险。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肉价占到CPI一篮子权重的7%左右,再加上猪肉涨价将把通胀压力陆续传导至鸡蛋、鱼和其他食品之上,因此,“未来数月内,仅仅食品涨价一个方面的因素,就可能将CPI增速推高至4%、甚至更高的区间。”基于上述预期,梁红将今明两年CPI增速预期大幅提高至3.6%和2.6%,原先的预期分别为2.6%和1.8%。

  针对上述5月份CPI增幅将达到4%的观点,部分分析人士尽管不甚认同,但普遍认为5月CPI增幅将突破警戒线,并可能创下年内新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一份报告中指出,5月份的CPI增幅将达到3.4%,高于今年3月份3.3%的水平,而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

  报告称,5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月均价大幅度上涨,环比涨幅为13%,同比为49%。以此测算,肉禽类制品上涨对CPI环比增幅贡献0.6个百分点,水产品上涨对CPI环比增幅贡献0.14个百分点,但蔬菜价格下跌对CPI环比增幅贡献-0.5个百分点。几者相抵后,食品价格环比有所上涨,对CPI环比增幅总计贡献约0.24个百分点。此外,非食品贡献约0.07个百分点。

  由此导致5月CPI环比约上涨0.31个百分点,考虑到4月份的新涨价因素为1.3%,5月份的新涨价因素累计为1.6%;加上翘尾因素1.8%,5月份的CPI增幅将达到3.4%,高于今年3月份3.3%的水平。

  中投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微微也表示,由于粮食和鲜果价格下降,4月份CPI增幅出现回落,但将“只是暂时现象”:受货币供量滞后作用和消费增长强劲的影响,5月份预期CPI增幅将达到3.5%。

肉价跌了鱼价涨 通胀加速来临 物价难平稳
 
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司6日发布了上周(5月28日至6月3日)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据监测,上周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指数为110.2点,价格总水平较上周上涨0.1%。粮食、食用油、鸡蛋价格等上涨,肉类、蔬菜、水果、白砂糖价格下跌,水产品价格与上周持平。不过,进入6月后,水产品生产进入淡季,市场供应量进一步萎缩,预计近期水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监测显示,受外盘豆油期货价格强劲冲高及棕油市场支撑,本周食用油价格整体上涨1.9%。受进口大豆、豆油到岸成本不断攀升影响,本周豆油价格上涨1.8%。预计,近期内豆油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受国内豆油、棕榈油现货价格走高,新菜籽收购价格高企的影响,近日菜油价格不断上调,本周菜籽油价格上涨2.1%。预计短期内菜油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本周花生油和调和油价格分别上涨2.1%和1.7%。

 

  本周肉类价格下跌0.2%。据悉,最近猪肉供应量平稳增长,价格趋于平稳。预计后期随着年初补栏生猪陆续出栏,猪肉供给增加,价格将逐步趋稳。另外,本周鲜牛肉和鲜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7%和1.1%,价格分别为20.2元/公斤和23.66元/公斤。

 

  监测显示,上周禽蛋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白条鸡和鸡蛋分别上涨0.8%和3.6%,价格分别达到14.86元/公斤和7.77元/公斤。随着部分补栏蛋鸡开产,鸡蛋供应量略有增加,局部地区鸡蛋价格出现下滑。受供给增加影响鸡蛋价格涨幅将趋缓,由于饲料价格还在上涨,鸡蛋价格近期不会有大幅度下降。

 

  据监测,上周水产品整体价格与此前一周持平。其中,小带鱼、鲫鱼、大黄花鱼、鲤鱼价格分别上涨6.2%、3.8%、1.5%和1.3%;鱼、小黄花鱼、大带鱼、草鱼价格分别下跌4%、3.4%、2.5%和1.7%。有关方面认为,随着肉蛋禽价格的上涨,水产品作为替代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迄今为止,一部分宏观经济专家仍然倾向认为,随着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某些物价的涨价、落价尚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属于不可调控范畴。农业部的一部分人士也比较乐观地估计,肉价上涨会刺激养殖户的积极性,供货会逐渐恢复。春节后补栏的生猪经过一定的生长期也将陆续上市,缓解肉价上涨。加之盛夏到来,高气温下猪肉消费量也会有所减弱,肉价不会再有上涨的后劲。

 

  但原料涨价顶托消费品价格飞涨,猪肉的麻烦恐怕难以在短期内结束。更重要的是,肉价上涨只是物价轮番上涨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食品价格正以高出其他商品价格两倍多的速度上涨,4月份相比去年同期上涨7.1%。食品价格年上涨率达到了199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10%。

 

  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消费品也一路走高。一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

  德意志银行的食品行业分析人士约翰·帕克指出:“食品行业内的担心正在增加,软商品价格目前的上涨是结构性而非循环性的。”

 

  因此,不少经济学家都从这一轮肉价上涨中嗅出通货膨胀的苗头。从经济学上说,猪肉是末端消费品,短时的通货膨胀不会马上传导到这里,价格信号必须传导到饲料才会引起养殖户真正的价格敏感,而饲料的生产又取决于化肥种子劳动力等价格的变化,并需要一个作物成长周期才能传导过来。因此,如果猪肉价格上涨,这意味着并非短期上涨,而是一个趋势的形成。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司的专家认为,在这一轮经济景气周期内,虽然大型城市个人收入今年迄今为止增长约9%,过去5年的年消费增长率也一直保持在8%左右,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徘徊在3%的危险线左右,这是令人担忧的迹象。

 

  更悲观的论调认为,猪肉属于最终消费品,非原材料,没有投资价值,炒作的几率较小,此次价格暴涨说明通货膨胀已经从原料材料传递到最终消费品,通胀进入冲刺阶段,肉价上涨不是尾声。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主管拉克西曼·阿楚坦说:“随着中国和印度这10年经济财富的强劲增长,食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世界过剩资本涌流中国,造成巨大的流动性,从2006年开始火爆的资本市场,开始重估中国股票、债券、地产等虚拟资产的价格,并拉动了资产价格的暴涨。资产价格拉高的下一步就是消费品价格的拉高,中国消费品价格上涨又传动国际实物价格上涨。这似乎就是全球化背景下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路径。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607/4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