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民以何食为天 周勍出书大陆丢工作日文版火爆

《民以何食为天》在台湾发行时,易名为《中国大陆食品污染》,周勍为此在北京撰写“给正体中文版台湾读者”。(摄影:岳芸/大纪元)

中国作家周勍的《民以何食为天》日文版,2008年8月获日本《产经生活新闻》“期待畅销书”银奖,该书在日本的销量达5万余册。最近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发海内外殷切关注,周勍这本有关食品安全的书在中国销量平平,他本人也因这本书触动官僚机制的利益而失去工作。


据南方周末9月18日专访周勍报导,日本《产经生活新闻》从2007年起举办这个活动,今年是第二届。由各界专家和读者代表从557册报名的出版物中选出各领域的20种书,最后由读者票选获奖作品。
曾任西安仓颉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周勍(音同“情”),西安人,曾任《历史故事报》和《口述博物馆丛刊》总编辑。周勍关注起食品安全是源于一次在南昌的经历。吃早点时,一笼包子10个才1.5元,非常便宜。他去打听后发现,摊贩为降低成本,把要扔掉的猪脖子肉用来做馅。人吃了猪脖子肉很容易得病,因为那是猪的淋巴位置,淋巴是动物过滤细菌病毒。于是,他动笔写起中国食品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

以他长期的观察,周勍认为食品安全最核心的问题是制度和成本,资本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一些造假手段,或为食品施加添加剂,以便获得最大的利润。在法治健全的国家,商人不敢触犯法令,否则他可能永远不能从事这个行业。

周勍举例说:“我今天和一个日本朋友见面,他说日本某社区一对卖大米的夫妇,被查出大米有问题,夫妻随后就自杀了。因为这样的事情被查出来,他们已经没有颜面在这个社区生活了。”

由于法律成本过高,老百姓也没有鉴别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消费过程中,若发生纠纷消费者是弱势个体。周勍认为,对食品工业适当地开放传媒监督,是扭转食品安全现状的惟一有效方式。

全世界添加剂主要生产地在中国

周勍指出,最大的食品安全危害是工业添加剂,譬如面包里的膨化剂,种小麦的化肥,猪肉里的瘦肉精,海鲜里的黄霉素等等,食品本身可能没有问题,有问题都是工业添加剂。农民是造不了工业添加剂。全世界80%-90%的添加剂都在中国生产,一是生产化工品的利润不高,二是污染严重,西方无法承受。

周勍向南方周末表示,中国中小企业生产添加剂和维生素,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和大连,日本的在大连,欧盟的在江浙。去年9月、10月,查江浙一带的时候,关了一些小厂,一个礼拜内伦敦的维生素价格就涨了28%。

据了解,《民以何食为天》日文版的主要购买群是家庭主妇,“这不仅仅是中国才面对的问题,日本也同样有,她们希望从书中了解防止食用不卫生食品的方法。”

触动官僚机制的利益而失去工作

2007年9月18日,周勍在北京撰写“给正体中文版台湾读者”,提及《民以何食为天》2006年入围两年一度的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导文学奖”时,并没有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待2007年3月美国宠物食用中国猫粮、狗粮中毒开始,国际各大小媒体几乎一时蜂拥上门。

他在这篇文章中也说:“最近我的那份美国出版公司顾问的工作又没了,主要是公安从今年(2007)春节前后就不停地找他们。……触动了这个官僚机制的利益链条时会发生的必然状况。”他述及在写书的过程:“自费且冒着危险去寻找食品污染的线索。”

2004年9月,周勍花了两年时间调查,写出15万字的《民以何食为天》。英文、德文、意大利文、韩文、日文版相继出版。周勍说,他目前希望和朋友办一个网站,做食品安全的普及工作。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921/10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