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张成觉:胡耀邦与对联

作者:

在中共领导人中,胡耀邦所受的正规教育不算多,他只上过半年初中。但其后60余年间,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孜孜不倦地抓紧读书学习,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情有独钟。下面是几则他引用或巧改对联的趣事。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这是当年小凤仙挽蔡锷联,不管是否出自他人代笔,都堪称文情并茂的佳作。而胡耀邦亦对之十分欣赏。他在80年代担任中共总书记时,一次谈到电影《知音》,赞赏这部反映蔡锷与袁世凯复辟帝制作斗争的影片,并即时背诵了该名联,还说应将其作为主题曲。

其实早在1958年9月,他以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身份首次视察南阳市,就有另一故事。

当他游览当地卧龙岗上的武侯祠时,见到顾嘉衡的一副对联,联曰:

心在朝廷原勿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事缘清朝咸丰年间,襄阳籍的进士顾嘉衡出任当地知府。他刚一上任,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判断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提到的“躬耕南阳”之所在,到底是位于湖北襄阳城西的隆中,还是河南南阳城西的山岗上。这场笔墨官司惊动了皇上,御批翰林院处理。后者又转交南阳知府。顾嘉衡身处两难,细想之后遂撰上述一联以表心声。

据说,“胡耀邦对顾嘉衡的这副名联早已心向往之。他兴奋不已,时而轻声细读,时而大声朗诵,悉心体会,精心揣摩,七步之内,脱口而出: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胡耀邦的这副对联朴实无华,立意高远,感情真挚,掷地有声,受到随行人员的一致称赞。传开以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得到广泛传诵,成为卧龙岗上的一段佳话。”

言为心声。纵观胡耀邦的一生,的确实践了他自撰的此联。

1981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在北京闭幕。胡耀邦和中央书记处邀请全体学部委员(后来改称院士---张注)到中南海做客。在与他们座谈时,他说:

这次学部委员大会是把全国最优秀、最有威望的科学泰斗组织、结合了起来,…意味着中国科学院的天空升起了一个巨大光芒的星团,将更好地照亮中国科学事业的前进道路。…科学技术是灌溉人类幸福之花的真正的圣水。…希望(科学界)用主人翁姿态工作。…最近我看到一副对联说,“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国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我主张把它改一改,改成:“风声雷声悲哀声枉此一生;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为人一生要对中国四个现代化有所贡献,要对中华民族有所贡献,要对全世界人类的事业有所贡献。……我希望你们把这个历史责任担当起来。

他的肺腑之言令在座的科学家无不为之动容。

此前的1980年3月14日,他在全国省市自治区文化局长会议上讲话,结尾说道:

今天我赠给大家的是一副对联,上联是:“狠钻新本领”,下联是:“甘当小学生”,横批是:“合格干部”。

可谓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1982年1月24日上午,胡耀邦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春节团拜会。致辞时他说:

今天同去年春节茶话会一样,摆在同志们面前的还是清茶一杯。座上清茶依旧,不同的是,我们的国家整个的形势在继续好转,兴旺发达,国家景象常新。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

生动风趣,温暖感人。

此外,1976年10月10日,即打倒“四人帮”后第四天,他同叶剑英派来问计的次子叶选宁谈话,提出“中兴三策”:

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二、冤案一理,人心大喜;

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后被中共最高层采纳。堪称言简意赅,通俗好记,前两句形式也有点类似对联。

1981年他向电影界提出:坚持两分法,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话不仅思想隽永,耐人寻味,而且对仗工整,深入浅出。

应当指出,胡耀邦为人真诚正直,光明磊落。所撰对联直抒胸臆,毫无扭捏作态,亦无以词害意,但又不乏文采,诚属难能可贵也。

今年是胡耀邦逝世20周年,仅以此文略作纪念。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新世纪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1207/15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