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契丹女英豪萧燕燕 - 肖太后

阿波罗网编者注:好像作者不是汉族人,看着有些不快,仅供参考。

两场大战令宋太宗胆寒
    
      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萧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辽国。
    
      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
    
      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
    
      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收兵。
    
      处变不惊保幼子登基
    
      公元982年9月,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35岁的辽景宗到达云州(山西大同)境内,游猎于祥古山时得了重病,最后在赶往云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宫。
    
      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
    
      萧燕燕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召来景宗临终前委托后事的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边防未靖(宋军威胁),你们来说,我该怎么办?”
    
      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韩德让是汉族人,在景宗大量提拔运用汉官时崭露头角。为景宗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屡屡升官。此次,韩德让又因拥立有功,官升一级。萧燕燕命其统掌御府禁卫军,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于是,韩德让一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责任。他对上京临潢府实行戒严,使得以萧燕燕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由此,萧燕燕对韩德让也愈加宠信,并迁升他和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
    
      由于萧燕燕临危决断,处变不惊,赏罚分明,治国有方,一时间,契丹内外和睦,兵强马壮。
    
      一战打来百年和好
    
      经过多年与北宋的交战,萧燕燕早已彻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实力和君臣怯战的心理。但即便如此,辽宋之间的战争——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萧燕燕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这样无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处。但双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怎么个“和”法,还需要讲求策略。萧燕燕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采取了以战止战,以攻求和的策略。
    
      公元1004年,萧燕燕发动了一场长驱直入北宋腹地两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战役。
    
      萧燕燕发动此役,本意就是以战求和,宋朝的表现正合其意。于是,双方和谈就此开始。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宋朝“归还”后周世宗北伐夺得的“关南之地”。宋朝的条件则软弱的多。只要契丹能尽快退兵,宋朝愿以金帛代地。
    
      经过讨价还价,引人注目的“澶渊之盟”就此签订。燕云十六州维持现状,宋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以为“军饷”,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真宗皇帝称萧太后为叔母。
    
      “澶渊之盟”是辽国一次军事上的胜利,也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此后118年间,辽宋之间再未发生过大的战事。契丹百年和平基业自此奠定。
    
      太后也有难念的经
    
      表面看起来,萧燕燕的日子过得很舒心。丈夫在世时,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两人十分恩爱,甚至可以说是到了专宠的地步。萧燕燕16岁入宫为后,到丈夫英年早逝,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了将近14个年头。14年中,萧燕燕为丈夫生下了4子3女共计7个孩子。这是历代君王难以想象的鸾凤和鸣,也是帝后之间“多子多福”的性爱见证。在中国历史上,几乎见不到一个后妃给皇帝生这么多孩子!丈夫去世后,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小小年纪却也十分懂事。朝中有一批贤能之士辅佐,对其他政权的战争也取得了开国以来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胜利。她执掌朝政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不过,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萧燕燕的这本经,难念的程度更是非同寻常。
    
      萧燕燕大姐嫁给了齐王耶律罨撒葛,二姐嫁给了宋王耶律喜隐。萧燕燕的两个姐姐嫁给两位皇叔,并非因为郎才女貌,实在是一场政治联姻。因为这两个皇叔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爱谋反。早在穆宗时期,这两位亲王就因为谋反而被穆宗查处。
    
      景宗即位后,罨撒葛、喜隐等人被释放,而且得到进封。为了进一步笼络、监督两位皇叔,景宗将萧燕燕的两位姐姐嫁给了他们。但是,事与愿违,对 “皇命婚姻”不满的两位姐姐,却搞起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把戏,成了两位皇叔夫唱妇随的同路人。于是,原本就心怀不轨的两位皇叔,更是有恃无恐,一次又一次发动叛乱。叛乱虽然都被挫败,但碍于景宗的仁慈,碍于姐妹之间的情分,萧燕燕不得不一次次赦免他们。
    
      公元972年,齐王罨撒葛病逝,萧燕燕与大姐的关系得到缓和,并且逐渐重归于好。公元994年8月,契丹西北边境不安,为加强对西北各部的控制,萧燕燕命令能征善战的大姐,统兵3万,镇守西部边疆。
    
      在卫戍西北边疆的寂寞岁月里,齐王妃对一名相貌俊美的奴隶挞览阿钵一见钟情,二人在漠北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主仆恋”。萧燕燕知道后非常生气,对这位蕃奴严加刑罚,并将他发配到了远方。后来,萧燕燕虽然应允了大姐的请求,准予她二人结婚,但这一次惩罚“主仆恋”带来的羞辱,却使大姐对萧燕燕妒恨交加,挞览阿钵更对那一场痛打牢记在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齐王妃决定为前夫报仇,为后夫出气。她计划带着自己的党羽,从原本由自己把守的西北边境出逃,与骨历扎国联合举兵谋反。然而消息很快就走漏出去。萧燕燕闻讯,立即先发制人,将他们一举擒拿,先后囚禁在幽州和怀州两地,并于1007年6月将二人赐死,其余主要党羽全部活埋。
    
      二姐与萧燕燕的关系,似乎从来就没有过转机,起因也是在丈夫身上。在嫁给喜隐之后,她不但不笼络和监督喜隐,还积极参与喜隐的一系列谋反活动。谁知老天不佑,喜隐虽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却屡叛屡败,终至罪不可赦,被判死刑。二姐深知景宗朝的内外政务,都决于萧燕燕一人之手,因此对自己的妹妹产生了刻骨的痛恨。后来她试图以宴饮为名毒死妹妹,却被婢女告发。萧燕燕不得不对二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毒酒鸠杀。
    
      公元996年,三女延寿奴因为生育而患病,心疼女儿的萧燕燕将自己宫中的女官贤释派去侍候。谁知萧恒德竟然见色起意,不等妻子病好便迫不及待地与贤释勾搭成奸,当着公主的面两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公主被气得病势越发沉重,终于不治身亡。
    
    
      作为母亲,萧燕燕在得知女儿身亡的底细之后,怒不可遏,立刻下令将驸马萧恒德赐死,为公主殉葬。
    
      公元1009年11月——“澶渊之盟”后5年,享受着儿女孝顺的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为儿子举行了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了耶律隆绪,决定从此结束她在景宗、圣宗年间的“摄政”生涯,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一个月后,她竟因病意外地死在了南行途中,终年57岁。
    
      萧燕燕的死令圣宗悲哀异常,寝食俱废,一直哭到呕血。圣宗为母亲上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隆重安葬于乾陵。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北方新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424/16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