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四川泥石流调查:删1条短信掐断40人逃生路

摘要:6月28日早晨6时许,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此前10多个小时,有关方面已经发出预警,矮子沟沿岸村民全部撤离,无一人死亡。

  据新华社电 6月28日早晨6时许,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此前10多个小时,有关方面已经发出预警,矮子沟沿岸村民全部撤离,无一人死亡。(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然而,蹊跷的是,住在沟内一处职工宿舍的三峡公司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程施工人员及家属却未能幸免于难。目前已确定14人遇难,26人失踪。(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镇干部收到短信通知村民撤离

  当日下午5点05分,宁南县国土资源局给各乡镇发出一条预警短信:“据县气象局预报,我县未来24小时有中雨天气,局部地区有暴雨、强雷暴、冰雹,地质灾害为‘ 可能性大的’4级。”

  白鹤滩镇干部随即转短信、打电话,向各村干部、监测员提出预警,由村通知到组,由组通知村民。

  晏子酒家仅有5名生还者,记者采访到了其中4人,他们表达了同样的信息:没有接到预警。

  其实,27日下午6点半,白鹤滩镇镇长江浓华就以镇政府名义,将那条预警短信转发给了白鹤滩工程建设筹备组的胡念初,还特别加上一句:“请贵公司加强高线路和电站建设影响区的监控。”

  据开发建设白鹤滩水电站的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工程区施工人员共2870人。但前期工程启动以来,负责与白鹤滩镇政府接洽的始终只有胡念初一人,他也成了这次从地方政府渠道接到预警信息的唯一一人。

  6月28日清晨5点多,雨突然变大,电闪雷鸣。矮子沟沿线的和平村干部和监测员纷纷奔出家门,打电话,喊,敲锣打鼓,叫大伙起床,紧急撤离。

  6点刚过,伴随着山摇地动的巨大轰鸣,泥石流来了,浪头足有5层楼高,和平村2组陈必学养的十几只鸽子都没来得及展翅逃生。一辆挖掘机被卷走了,滑行速度竟然比岸上人跑得还快。

  所幸,有所准备的117户557名村民,全部按照一个月前演练的路线安全撤离。

  晨光初现的雨幕中,泥石流如一头黑色巨兽,直扑沟口的晏子酒家。

  施工区人员收到预警短信被删

  胡念初接到预警短信后是怎么处理的?

  他删掉了。

  面对记者的追问,他提出两点理由:第一,那只是一条一般的公用气象短信,太笼统,没多大意义。第二,他与镇政府的工作联系仅限于征地,防汛不是他的职责,他没有义务去转发。

  对此,白鹤滩镇的干部并不认可。今年入汛后,5月15日至16日,镇政府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境大陆质灾害隐患点及因工程建设新增隐患点摸底排查,作为三峡集团公司白鹤滩筹备组代表参加的是胡念初。6月26日,镇里发现地质险情后,请胡念初来实地查看,他也来了。“怎么能说他跟防汛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胡念初随意按下手机删除键,施工人员的一条逃生渠道就此掐断。事实上,这并非唯一的预警渠道,白鹤滩工程业主方三峡公司也有一套安全体系。

  对于这座规划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的巨型水电站,三峡公司设立了正规的筹备机构。由其下属的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经常性地提供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各建设管理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施工承包商以及安全部门。而承包方水电四局、再包方3号公路项目部,又分别设立了质量安全机构。

  “我们的安全体系是很健全的。”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筹备组临时党委书记王世平说。

  如此层层设防,为什么这次还是没有防住灾害?

  王世平说,6月27日晚至28日,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曾8次发出预警短信。

  记者数了一下,在泥石流之前发出的有4次,最早一条是凌晨3点多,都提到了“未来有大雨”。发送范围是69个各方面工程负责人,其中就有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的3个副局长,他们理应通知包括晏子酒家那些工人在内的下属施工队。

  实际情况如何呢?

  第一负责人、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常务副局长龙章鸿当时正在云南昆明出差,他看到短信是在早上睡醒之后,惨剧已经发生。

  在白鹤滩值班的另外两个副局长又是怎样反应的呢?

  接受采访时,龙章鸿提出了一个令记者瞠目的答案:“那两个副局长根本没有收到短信。”

  收到预警的不在家,在家的都没收到预警———竟有这样的巧合?

  与龙章鸿同时接受记者采访的王世平也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我们肯定是发了的。”(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他们的确没有收到。”龙章鸿坚称。

  至此,施工队的另一条预警渠道也被掐断。(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不管预警短信是否果真出现了技术故障,面对如此严重灾害的威胁,把数千员工的生死存亡仅仅托付给一条短信,这已表明防灾意识的薄弱。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南方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0709/25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