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当心钱袋子!钱荒严重 大陆地方政府和银行抢钱了

6月以来,中国金融系统的“钱荒”并未得到实质性的缓解,9月初开始,大陆银行间再次出现流动性紧张。大陆各大银行开始收紧房贷并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等措施进行“抢钱”。另一方面,已经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仍挖空心思想要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并通过推高地价、房价等方式企图把老百姓的钱袋子榨干。

“钱荒”严重央行放水银行“抢钱”

9月下旬,中国银行业再次传出季末钱紧的消息。截至9月24日,大陆银行间1天、7天、14天和1个月的资金拆借利率,同9月2日相比,分别上涨了19.7%,18.7%,15.7%和32.8%!

9月24日中共央行向市场注资880亿,是上周注资80亿的10倍,而且为使资金回收日期正好在9月30日,打破了此前7天、14天资金回收的惯例,采用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6天借贷期,保银行资金“过冬”的意图非常明显。

各大银行基于流动性紧张和季末考核压力,纷纷使出揽储招数。不少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存款利率上动作颇大。中信银行近期高调宣布,除了一年期(含)以下存款利率上浮10%外,两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也上浮10%。光大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全线上浮了10%。四大国有银行中的工商银行也已经上浮2、3年定期存款利率,符合条件的客户存款利率可享受基准利率上浮10%,即一浮到顶。

除了存款利率上浮之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近期也不断上涨,不少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突破了5%,有的甚至达到了6%。

去年6月份央行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扩大至10%后,大多数银行就纷纷跟进将一年期(含)以下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而中长期存款利率则“按兵不动”。不过,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瞄准中长期存款利率,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率也不断上扬,这和银行存款压力大有密切关系。

金融时报:中国银行正准备迎接新一波坏账潮

9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国际金融首席记者桑晓霓撰文表示,中国银行已经在准备迎接又一波坏账潮。就目前而言,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全都在1%左右,并计提了充足的准备金。然而,这个1%反映不出现实状况。但对此负有责任的还有银行业以外的强大既得利益集团。中国金融改革之路正变得越来越曲折。

桑晓霓表示,北京方面一直尽力降低地方政府对大银行地方分行的影响力。但地方政府显然在继续借贷,只不过是通过影子银行体系。而且“这些贷款有许多投向了生存能力存疑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

桑晓霓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北京方面将在今后几周发布的数字预计至少是当前估算值的两倍,“这些贷款即便没有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但最终仍可能成为银行的坏账。”

中共地方政府挖空心思“绑架”银行

在中共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完成后,以投资拉动经济继而创造政绩的热情再次高涨起来。不过大多数的项目都属于“政府点菜,银行买单”。地方政府拿到项目以后,一般都是先召集各家银行负责人来开会,询问能贷多少款。

尽管银行极力想压缩平台贷款的规模,但是中共地方政府也是挖空心思跟分行进行较量,其中财政存款成了中共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筹码。

 

有的银行因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审批权上收到了总行,分行把地方政府的贷款项目上报总行不获批准之后,分行就夹在总行和地方政府之间两边难做。地方埋怨不贷款,总行也会怪存款流失。有的银行因为不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当地的财政存款一夜之间就被取走了。在存款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对银行而言也很要命。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地方的法人银行,特别是地方政府控股的城商行,股东是财政局,董事长、行长也是地方任命的官员,这些地方的平台贷款风险更值得关注。

9月27日,陆媒《经济参考报》报导称,自2011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下沉趋势明显,目前基本上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融资平台公司。据悉,县一级的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发债券,县上建立融资平台就是为了取得贷款。融资平台风险若爆发,将快速传导到银行体系。

地价房价齐涨地方政府抢钱没商量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003/33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