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艺术世界 > 正文

我们以为的惊天动地的书法作品 却原来只是烟火生活的小便条

翻看一些书法贴,总是会暗自偷笑。我们以为的惊天动地的书法作品,传世几百年,盖满收藏章的书法贴,却原来只是烟火生活的小便条,像现在的短信。

夜雨剪春韭的韭花贴,本是杨凝式写给友人的小便条,不过是午睡醒来觉得肚子饿了,忽然发现韭花,食之,香之又香。

看此贴,会发现生活之妙,书法之美——那书法,那里是隔着天上人间不着痕迹的物质,却原来,本是与我们丝丝相连又环环入扣的生活之味。

贴,多么生动,短小,精致。带着随便的味道与气息。古人的贴与生活,是脚踏实地的温暖与踏实。是日常,是烟火,是肚子痛时的一种感受,是赠送三百个橘子的一张便条。

贴之生活,真实,生动,不神秘。但却带着一种天生的欢喜之气。

王羲之《丧乱贴》《姨母贴》《平安贴》《何如贴》《奉橘贴》,流荡自在,并无神秘感,《何如贴》——不知你近来身体如何?“何如”二字潇洒自在。他又说,迟复奉告,回信为何迟了?是因为羲之“中冷无赖”,多么好玩呀,大书法家王羲之,觉得人生是虚无的,是没有热情的。中冷呀。无聊呀。——他的一生,是这样俗气而烟火,生病了,无赖了,奔丧了。与我们的生活,并无二致。

他的《兰亭序》千古佳名,隔着多少年仍然这样弥香。可是不过是一帮文人墨客的雅集,王羲之醉了酒,借着酒力的微熏,在一种迷幻状态下写就《兰亭序》。上面有涂有抹,因了这涂抹,而兴趣而盎然。千古大美,就是随意和一念之间。

据说王羲之曾经想重写《兰亭序》,去掉那些涂改,可是居然,再也不能了。

当然是不能了。

这是书法可贵之处,不可能同一时间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样哲学意义上的味道,让它更有了不可复制、不能再来的孤独美感。

虽然《兰亭序》如此之美,我却仍然迷恋这些生活之贴。更显生活真味。

王献之《鸭头丸贴》:“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十五个字的便条,不过是抱怨丸药不好。《快雪时晴贴》,不过是说天气,下了雪,又放了晴。只短短几字,却看得人心里暖意盎然。这般情趣,这般滋味。而后人却盖了许多帝王玉玺,收藏印记,名家再题跋,有一种故弄玄虚之感,小题大作了。

那平凡生活,与书法相交,生出极玄妙又极生机盎然——那俗世烟火中,书法,以青竹的姿态,书写着人间的暖意。它的好处是把日常与文字和书法有了一种莫名的交融,你说它俗么?当然。

《肚痛贴》——“忽肚痛,不可堪。”不被拘束,不想进《古文观止》,甚至有些幼稚和可笑。肚子痛也要写出来么?张旭在书法家中是这样的: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被人称为“张颠”。但他肚疼了,他不能忍了。于是,提笔写下这六字,以草书最放肆的形式,看后破涕——那肚子痛时,一定也很纠结。

这些可爱的帖,不空谈,不论道,只脚踏实地写着微小的事件,传递着真实的情感。

怀素在《苦笋帖》里写着:“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这样的文字,清淡如水,14个字,没有废话,表达足够清晰。这样的帖子,新鲜动人。

帖,就这样清清爽爽地走来,只需要一刹那的灵光,只需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相比那些长卷,怎么就喜欢这些随意写下的文字呢?本来就是小便条,本来没想留下来。朋友看了,舍不得,就留下来了,被后人越来越珍重地收藏了。今天看来,依然洋溢着鲜活的生命气息,令人感喟。

看书法展,怕那些过于豪华的装裱和耀眼的灯光。我更喜欢夜晚在烛光下,一个人慢慢地翻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虽然是摹本,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和生活情味,全在其中。

每看一次,就觉得心里温暖。千百年来,光阴就这样渐渐地流逝,在一粥一饭之间,在你来我往之间。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新浪悦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222/51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