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古人避暑绝招,看完彻底被折服

炎炎夏日,现代人都是呆在空调房中不肯出来,充分享受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这是节选自陆游的诗《苦热》,说的是日光火辣辣的像条火龙,人就像坐在蒸笼里,身上汗水滂沱而下。

而同样面对酷暑环境的古人又是怎样避暑的呢?

一、宫廷凉殿

唐代时,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冰水循环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二、民间凉屋

凉屋最注重的是环境,类似于避暑山庄,一般选择在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四周环水的地方建造的一所避暑场所,这种地方一般依山傍水,参天大树遮挡烈日,四周的水流又能带来阵阵清风。

三、冰鉴降温

最早的青铜冰鉴是战国时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到了清代宫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就是由“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箱内一般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铅或锡为里,这样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又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蚀木质箱体。盖板通常为两块,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使用时可将活板取下,先在箱内放入冰块,然后便可以将瓜果、饮料等食物镇于冰上。箱底有小孔,可以随时排放冰水,保持箱内清洁;箱盖则雕有镂空的通气孔,用于散气通风,在保鲜食物的同时,亦可借助里面排出的冷气降低室内温度,进而起到“空调”的作用。

四、室内深井

冰鉴普通百姓是用不上的,但是民间百姓在房屋里面开挖一口深井,平时将井口封住,只留一个小盖子。到了夏天,就把小盖子取开,深井中的冷气就会源源不断地飘散在屋内,使人倍感凉爽。真正来自大自然的空调,低碳环保

五、摇扇子纳凉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

在汉代,人们便研制出了一款叫做“叶轮拨风”的纳凉神器,而且效果十分可观,《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

如果以上这些方法还是无效的话,那就只有最后一招了,调整好心态,心静自然凉了。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逆行冷知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6/177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