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记者亲历缅北前线:他们只是想有个家

2015年2月9日,以彭家声为首的果敢民族自治武装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爆发冲突,其后战事不断升级。2月1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在果敢地区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并军事接管当地一切权力。2015年3月,澎湃新闻记者深入前线,带回来自战场最真实的感受及所见。图为果敢同盟军某营抗战阵地。图/文澎湃新闻记者程艺辉

3月9日的南伞让人不得安宁,炮弹整整响了一夜。次日清晨在果敢同盟军某营前线记者见到了部队营长,他显得很高兴,难得看到中国人来到营地的他脸上挂满了热情的笑容。同盟军们只会说汉语,并称自己也是华侨。当晚,缅甸政府军朝这个地方持续打了200多枚炮弹,凌晨6点又发动了一波进攻,但都被同盟军击退,还被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图为麦地河难民营聚集着前来避难的果敢百姓。

果敢地区前来参加同盟军的人逐渐增多。

果敢与中国的边境路上尘土飞扬,并设有同盟军的卡点,他们会阻止与战事无关的人员进入。

果敢同盟军某营长听说有情况,忙不迭地下山视察。

果敢同盟军战士们在清理缴获的缅甸政府军的战利品。

除了枪支和炮弹,缴获的战利品中还有政府军所用的针管。

果敢同盟军某营战士试着把缴获武器上的文字刮掉。

前线的战士还没有退回来,留守营部的人都在等待。记者本想去前线看看情况,被营长劝回,营长说缅甸政府军的狙击手很多,这让记者头皮发麻,脚也发软。图为果敢地界巡逻的同盟军在一起聊天。

2001年出生的朝阳长得很秀气,在他还不明白战争意味着什么时,战争就已在他的童年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缅甸政府军离开果敢,让自己有个安定的家。图为朝阳摆弄着从政府军缴获的一排子弹。

朝阳摆弄着从政府军缴获的一排子弹。

15岁的同盟军小兵在练习卸枪装弹。

果敢同盟军很团结,没去参加战斗的村民会在家做饭给前线的战士送去,下山休整的同盟军偶尔也会到村民家吃点东西填肚子。图为同盟军在果敢村民家休息。

60岁的王伟2月13日才来到这里,他说在自己的同胞面临危险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应该站出来出一份力。只是由于年纪太大怕给前线的兄弟拖后腿只能留在营部做做打杂的工作。

短暂的休息时间,这一顿装在几个塑料袋里的寡淡餐饭还不是最差的,因为是由村民做好送来。相比之下,不得不喝下还带着虫的水似乎是更困难的。

战事胶着时,也需要转移攻击位置。

果敢同盟军在挖战壕来躲避政府军的飞机和大炮。

为了躲避政府军的进攻,他们每人发了一块洗脸帕用来捂脸,发了一把茶叶用来塞到嘴里。

晚上很难熬,没有电,也不能抽烟和打手电,怕缅甸政府军看到亮光直接打炮过来。山脊上来回有人站岗,山下就是南伞和老街,灯火辉煌的南伞是他们向往的生活方式,而没有一点亮光的老街是他们回不去的家。风呼呼吹,像要刮走所有人的疲惫,让人早点入睡。5点半已经陆续有人起床,洗漱基本是不可能的,就只能起来看看日出转换心情。

刚进来的新兵会在7点就开始训练,他们会学一些简单的向左转向右转、卸枪装枪,而不会进行体力训练。营长说要把体力留到战场上。图为果敢同盟军新兵在学习站立姿势。

8点左右,在指导员的带领下记者如愿去到了前线。前线就是前线,走路还得趴着,动静不能太大,不能站到显眼的位置也不能到处乱窜,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守候,吃饭也是轮着来。前方几百米的地方就是缅甸政府军的部队把守,那里有狙击手、有大炮、还有很多缅甸政府军人。图为果敢同盟军在战壕,他的前方几百米就是政府军。

果敢同盟军的一名士兵在战壕中默默点燃一支烟。

果敢同盟军战士在学习相关党规党章。这一天还算安静,似乎没有要打的意思,大家都在等,只是看谁的耐性更好或者方法更多。

从前线回来,记者感觉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很幸福。图为夜间打手电学习自己民族文字的果敢同盟军战士。

3月13日下午,缅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边民5死8伤。图为15岁的亮仔走过油菜花地。营地所在的这处有一片油菜花,很美,适合拍一组完美的写真,却实在不适合战争。

果敢同盟军老兵在站岗。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317/52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