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美发现经济环保抗震新型建筑材料 古人万年前就在用

数千年来,从食物到药品到纺织到建筑,竹子是用途最广泛的植物之一。7000年前的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和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都发现竹子实物;傣族人竹楼有1万多年的历史;苏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用做建筑材料自古有之。竹子强度可与钢铁相媲美。木材成长期少则10年、多则30年,而竹子仅为3年。竹子与混凝土的能耗比为1:8;与钢材铁能耗比1:50(Roach1996)。竹子建筑真的是好处多多。

现代建筑

数千年来,不同的竹子被赋予了各种用途,从食物到药品到纺织到建筑,竹子可谓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植物之一。陆媒学习网称,7000年前的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和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都发现竹子的实物。中国国家地理网披露,傣族人竹楼有1万多年的历史。苏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作为建筑材料自古有之。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好处多多。强度可与钢铁相媲美。美国之音报道,木材成长期少则10年、多则30年,而竹子仅为3年。百度文库称,相同面积的建筑,竹子与混凝土的能耗比为1:8;与钢材铁能耗比1:50(Roach1996)。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缺乏统一标准。据美国之音报道,由于竹子是自然生长的,而不是人工制造的,因此很难达到统一标准,造成大规模的局限,但是匹兹堡大学的一名教授正着手改变这个现状。

竹楼

竹楼本是古代傣族先民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创建而成的一种居住建筑,它适应于气候炎热、雨季漫长、河网纵横、地势潮湿的热带居住要求,可避湿暑、防虫兽。东坡先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如居于竹中,冬暖夏凉、防火、抗震。

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中国国家地理网报称,傣族竹楼距今1万多年历史。

竹子强度

美国之音报导,世界各地的建筑规定都要求对所有材料实行严格的测试标准,比如木材和水泥。虽然至少有三种竹子的强度可以与钢铁相比,但是对竹子的测试还没有一定的标准。

哈里斯教授说:“竹子非常坚固,而且韧性也特别好,同时还可以让它长得很高。竹子材料,就像这根,可以长到20米高,可以支撑自身的重量,当然,也可以承受大风。”

环保

百度文库称,研究表明:相同面积的建筑,竹子与混凝土的能耗比为1:8。与钢材铁相比,相同过程中竹子的能耗仅为钢材的1/50(Roach1996)。

美国之音报道,竹子的成长期为三年,但是,软木却需要10年的生长期,而硬木则需要30多年的成长期。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

竹原料在产竹国可容易得到。根据哥斯达黎加人的计算,每年只需70公倾的竹林就可建造竹房屋1000座。如果以木材为原料,需要砍伐600公顷天然林。

抗震性高

由于质量轻、弹性好,竹子的抗震功能非常突出。据报道(Gutierez,1998),在哥斯达黎加的7.6级地震中,位于震中的30座竹房屋保存完好,而周边许多混凝土房屋和旅馆难逃一劫,全部倒塌。

张齐生院士抗八级地震竹楼

南京林业大学东面的一个小角落里近日矗立起一幢小竹楼,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是幢小别墅,而其实它是张齐生院士花一个多月时间盖起的抗震安居示范房,这幢小楼能抗八级地震。

造价低、建成快

竹房屋只需很短的时间即可安装完成。这种效率对自然灾害救助、快速减少伤亡或恢复灾区人民生活非常重要。据厄瓜多尔Viviendas del Hogar de Cristo(VHC)的数据,一座竹房屋可在4-5小时内完成。

由厄瓜多尔Viviendas del Hogar de Cristo(VHC)公司建造的一座竹房屋总费用不及450美元,这一价格能够为贫困人口和偏远区的人们所接受。

标准制定

哈里斯说:“如果我们可以将其标准化,如果我们可以提供让工程人员可以依赖的检测方法的基本文件,这样我们就会把竹子带入主流社会。”

哈里斯说,标准化后的竹竿竖起来可以用作柱子,横着可以用作地板和屋顶的材料。在很多国家,已经用做墙板结构。

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建筑师与竹子的对话,盘点16座竹建筑

竹建筑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能工巧匠利用竹为汉武帝建造的甘泉祠宫,造形美观。宋代大学士王禹在湖北黄冈做官时,自造竹楼,并写了《竹楼记》,其中对竹楼的音响效果写道:“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声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所助也。”盛产竹子的南方,竹楼是寻常百姓家的房舍。西南少数民族如傣族至今仍住竹楼,绿树芭蕉丛中掩映着座座竹楼,充满了诗情画意。

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伴随而至的是文化上的创新和发展,“竹”不仅仅具有精神属性,还具备实用功效,同样可以成为建筑美学、建筑诗学。竹子是房屋建造和其它结构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的造价相对低廉,且容易加工。近年来,竹作为房屋建筑材料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竹屋|隈研吾

外立面由巨大落地玻璃和纤纤细竹构成,日出日落,日光从不同的角度入射室内,经过竹林与玻璃的几次反射,将日光表现成“万丈光芒”,好似佛光普照。春夏秋冬,太阳入射角不同,加上雪景、冰景的变化,四季又形成不同的光影景观。

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是竹屋的点睛之笔。“茶室”六面皆竹,悬于水上,透过竹缝可见长城的烽火台,极富禅意。

虽然竹屋里的家具与设备足够现代,但是无论从哪一处细节都能感受到一缕淡淡的禅意,比如屋内的石板桥、日式风格的盆栽甚至是卧室里散放的蒲团。开放式的厨房外,两个客厅互通互连。其中一个客厅坐落在山野间,落地的玻璃窗与窗外的水草树木紧紧相依。客厅的一面墙由鸭绒垫做成,隔绝了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苦寒。屋内有两条石板桥,其中之一通往"茶室",另一条则连接到饭厅和通往下面客房的走廊。室内空间几乎完全敞开,房间之间畅通无阻,通过过道、楼梯巧妙地形成了各个功能区。

竹子、石板、水和阳光等自然材料和元素,在隈研吾纯净的空间设计手法下,被转化成一个洗濯心灵的场所,身处其中,不只让人感觉舒适,思绪也会渐渐平缓下来。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王澍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杭州的力作之一。主要材料有:竹模板混凝土、回收旧砖瓦、本地杉木、竹、钢等,建筑群敏感地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校园设计中特别注意了穿越山水、建筑的漫游环路,建筑中的宽大走廊,如路亭般的山边、水边小屋,都是某种既可步行,又可展览,又可以进行学术讨论的地方。与它们相连,是连绵不断的步行小道,使校园既是理想的教育场所,同时也成为城市旅游新的文化景观。

白墙、青砖、小青瓦、茅草、竹子这些传统建筑与景观元素在象山校区里重复出现,使校园充满了江南意蕴,灵气十足。这些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

在每一个合院中,王澍都利用石头基座营造出地势落差,设计了很多下沉的庭院,这些庭院来自传统天井的意象。院落中,遍植茂林修竹,体现了东方建筑所特有的空间观念。

王澍先生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设计中,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传统的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家俱屋|坂茂

针对该项目,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坂茂表示:“为了让宽阔的基地发挥最大优势,我们引用了中国传统合院建筑的概念,让中庭坐落住宅正中,房间则以基本的方形配置围绕庭院排列。一旦概念成形,就必须开始考虑合适的建筑系统。我曾听说,由于对木构建筑的需求日益减少,中国木工匠的技艺正日渐消退当中;另一方面,家具的品质却依然维持稳定的水平,海外市场也持续扩增。因此,我决定选用自己研发多年的“家具住宅”系统(这是个利用组合式建材与隔热家具为主要结构体与建筑外墙的系统)作为本建筑的营造方式。“竹制合板通常被用来做为混凝土模板,漂亮刨光外皮呈现出波浪花纹,掂在手中的竹片显得结实而颇具量感,类似日本使用的结构饰板,强度却更大。我想,倘若可以将竹条压叠成合板,自然可制成竹LVL(胶合板)。这表示,本案的构造系统,即有可能以竹子取代原先熟悉的材料,而且,所有的内外墙及地板粉光都可在竹板施作而维持材料的一贯性。”

南京周里村便民服务中心竹楼|城市建筑工作室

建筑师将办公会议部分作为一个空间体悬置于整个结构框架的上部。结合坡顶的屋面坡度,下部的服务大厅形成高低两个区域,分别对应于服务区和休息等待区。二层楼面主梁由于结构整体性的需要而穿越大厅的上部空间,这一处理不仅丰富了大厅的纵向层次,而且有利于对竹材和结构的表现。由于结构的约束,竹框架在服务大厅中成为一种显在的形式要素。白色的墙面进一步强化了竹结构框架的表达。

昆山悦丰岛有机农场系列——采摘亭|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

“轻和透明”不是单纯的形式语言上的偏好,而是建筑应对这一片自然时所采取的策略。漂浮的水平银色金属格栅挑檐,为下方的空间制造不断变化着的光影,又在不同的时间微妙地映射着天空的颜色。竖向竹木格栅和玻璃墙面的组合,让建筑的垂直界面象一层薄纱一样半透明,农场的景物和远方的天际线在其后方若隐若现。在天气宜人时,由玻璃旋转门组成的两道建筑外墙可以全部打开,此时建筑的内部空间将会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农场的自然气息之中。建筑空间地坪和周遭自然地面相切,仿佛是建筑和大地最轻微的触碰。

昆明竹屋|郝琳

昆明竹屋是世界上第一栋多层竹结构住宅。这一竹屋研究实践项目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世博IN的家生态城开展。多层现代复合竹结构住宅是中国现代房屋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竹集成材发展成的2×4工法以及各类墙体板材的开发与实践是整体性与可持续性房屋体系改革的积极示范。竹屋采用被动式设计,因应西部山区地形设计的宽立面住居设计,南立面较宽,利于吸收阳光;北立面较窄,以加强保温性能,减少热损失。所有主要房间朝向南面。竹屋采用适合山地的建造方式和轻质材料,使约六人的团队可以在2-3个月内完成建造。此外,室内设计亦大量使用竹材料,并与大庄公司尝试现代竹材家具设计。

绿色村庄| Ibuku

绿色村庄是位于印尼巴厘岛上爱咏河边的一个生态住宅小区,由当地的设计团队Ibuku带来。为了建筑与周围的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设计师们采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用传统的建筑方法和本地工匠构建了一幢幢高品质的竹屋。

低碳竹屋|77 Architecten AST

项目位于一片森林之中,26.3m长,4.5m宽,是一个开阔的体量,它沿着倾斜的地形分布。建筑外部采用了生态竹片,垂直排列在黑色钢框架上。玻璃中映出了周围的树影,构成了有趣的效果。

微型竹屋| AFFECT-T工作室

这个两层的原型竹屋占地仅15m²,内设有客厅、厨房、浴室、折叠式餐桌、工作区和睡眠区。不同大小的这种竹屋单位还可以组合形成更大的主题功能区域,如公共餐厅、游戏场所或教育区。 AFFECT-T工作室的想法是,许多单个竹屋可以组合使用,根据组合方式不同,则可以拼出适合个人、情侣、大家庭等不同情况住户的房子。例如适用于个人的家园将有自己的水、电和垃圾处理系统,而一组拼合起来的竹屋单元则将共享冷却、加热系统。这种模块化的过渡住房系统将允许按需组合,想要大房就多拼合两个单元,不需要太大就减少两个单元。

石榴居|穆威

“石榴居”是胶合竹预制建造体系的原型产品之一,坐落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内,并与建筑系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石榴居”的所有构件都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整个建造活动由工人和志愿者团队在25天内共同完成。

井冈山市笔架山风景区入口服务区|城市建筑工作室

该设计采取了空间和建造两套并行系统组织建筑设计。运用统一的四种基本空间单元灵活组合适应商业经营的多种需求。建造方面采用一致的构造逻辑,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的需要,通过屋面、室外敞廊,墙面材质、挑台角窗等典型构造组合生成丰富的场所体验。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之佛手|路易斯·曼西拉(Luis M Mansilla)

基地是一片被丛林环抱的宁静开阔“空地”,形成这种“空地”感觉的是别墅平坦的地板和屋顶板。平面自由的形状由内外两层边界划分完成:内部的边界是连续而透明的,包含着极细的钢柱结构,外部边界由垂直排列的竹质板条构成,形式来自于竹子屏风。别墅内部是宽度以及光线连续变化着的带状空间,这样一来建筑是模糊不定的,甚至从室内就能感受到从属于外部环境的特质。

山水门|思为建筑+构诗建筑

山是天地间起伏连绵的舞蹈,水是山峦中婉婉荡漾的韵律,衍生于山水中的门,无意成为分隔内外界的冰冷建筑绝缘体,反而欲籍着自身的形态律动成为旅程的生动引子,刺激游人对未知前方的热切期盼。冷峻的清水混凝土拒绝演译实墙的沉重质感,却化身为抽象的起伏动线,含蓄地回应着山水中隐隐溢出的动能,而清秀的竹严谨并列,以其优雅的形态软化混凝土的硬朗,强化门廊的轻柔,密而不封的竹条间隔画出的是可见而不可畏的疆界。山水中的门与环境紧紧相拥,形态不刻意,不确定,无始无终,只在游人的记忆中淡淡流痕。

竹之翼(Bamboo Wing)| Vo Trong Nghia建筑事务所

这是由Vo Trong Nghia建筑事务所于2009年建成的竹之翼(Bamboo Wing),并获得了2014年的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SIA)大奖。竹材料组成了这个建筑的最终装饰和主要的结构构架。建筑包括一个餐厅和一个咖啡屋,在需要时可以兼做音乐会,时装秀等的活动场地。

鸟翼状的支撑结构能够让这个空间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柱子,从而创造了一个没有视觉遮挡、开放的敞篷空间。

无尾港生态小区愿景馆”螃蟹屋“|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墙体,以及伴随它的一段历史与回忆,剥去其伪装,露出其机理,独立的钢架,使老房子又重新获得了新生,记忆的延续,使小区又多一处心理认同的物质载体。

山罗餐厅| Vo Trong Nghia建筑事务所

该餐厅被称为“山罗餐厅”,同样也是由Vo Trong Nghia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它由八个独立的石结构建筑组成,而每座建筑又都连接着一个开放的露天竹厅,并为餐厅提供了多个入口。当你从室外看,顶层上高低错落的树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垂直景观。

餐厅的屋顶是由一种能够生长到8米高的当地的竹子“luong”制成的。设计师将这个建筑设想为一个室内的竹林,屋顶由96根束柱支撑,每根束柱又包含了4根竹子。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由『建筑学院』整理编辑)

责任编辑: 林亿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714/76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