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政党 > 正文

雷颐:决定王朝存亡革命成败的 是商人的态度

“实业之发达,必持有完备之法律,以为监督保障。 大陆各种已举之实业,旋起旋灭,非法律不备,即用法不善,有以蹙其性命。”

这是商业的基本规则,也是晚清商人的切身感受。所以,他们再不甘心“视官宦如帝天”的地位,他们的认识由浅而深,有此认识的人数由少而多,越来越积极地参加立宪运动。

其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是为了商业的根本利益。要言之,在没有宪政的语境下,商人“在商言商”必然会要求立宪,而商人要求立宪,也就是“在商言商”。

▍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1932年就到了北平城的美国学者费正清,一生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商人阶层当然是他关注的一个群体。在《中国与美国》一书中,他充满困惑地写道:“一个西方人对于全部中国历史所要问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

为了更形象地描述看到的景象,费正清用了捕鼠的比喻:“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政治权力对工商业阶层的打压,是中国数千年专制社会的典型特征,历史学家雷颐认为,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商人阶层对官场的严重依赖,是晚清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性原因。

其实,无论是郑观应,还是南通商人张謇,都对大清朝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然而,大清国不懂反思,不仅亡了自己,也把中国拖入了革命和暴力的深渊。可是现在,我们的反思够彻底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默存格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105/152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