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谁来写《中国地富调查》?

作者:
为什么唯独对地富的遭遇缺乏这样的关切呢?在我看来,那恰恰是因为地富遭受迫害的时间太早,持续的时间太长,受迫害的程度太深,被压得无声无息,以至于被人们习以为常,见惯不经。一般人无形中已经把他们视为另类,因而对他们缺少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的同情能力。

当初,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占多数的贫苦农民一下子就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为什么不但没有为自己赢得群众的支持,反而导致“脱离群众”了呢?原因很多。首先,在当时的中国农村,穷人和富人的关系不一定那么紧张,其间还有宗族亲情的润滑作用。只要读一读例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类著作,你就会知道地富与其他农民的关系和共产党宣传的很不一样。你平白无故地打击富人,穷人也未必都看得过去。其次,共产党强调说,穷人对富人的权势有一种习惯性的恐惧,怕“还乡团”报复。这条解释虽然不是毫无根据。不过,我以为更重要的一点是,私有观念根深蒂固。当时地富所拥有的土地,要么是祖上传下来的,要么是白手起家,勤俭致富挣出来的,要么在外经商或做官赚了钱买下来的。这中间,依仗权势巧取豪夺的自然也有,但数量有限(四九年前的半个多世纪,中国政局一直动荡多变,权势者暴起暴落,其财产转换也很频繁)。一般人,包括穷人,也承认私有产权的合理性,所以他们也未必欢迎共富人的产,哪怕这样做会给他们带来眼下的某种利益。尽人皆知,最早起来积极响应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中,正经农民不多,流氓痞子不少,张正隆在《雪白血红》里写到,“在这些人心目中,‘共产共妻’是天底下最好的口号和理想”。大多数农民并不欢迎这个口号。共产党把这种观念称为“落后”、“不觉悟”,其实那反映了农民朴素的产权意识。知青一代应该记得,当年在农村开忆苦思甜会,领导挑选安排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大家忆苦思甜,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讲着讲着,老贫农就忘记事先的排练叮嘱,说起当年地主的种种好处,控诉起60年、61年来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北京之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106/152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