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二、三线城市沦“鬼城” 专家:多中心城市规划出问题

中国一线城市北京制造业比重低,难以提升农村流入人口的收入水平,使得社会结构迟迟无法转型。

中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都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二、三线城市也都有长足发展,但社会结构仍呈现“金字塔型”。中国《财经》杂志分析,中国在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迟迟无法改变社会结构,除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产业结构、城乡、贫富差距也是原因之一。

2019年中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被外界视为是中国的都市圈元年,不过也因此出现更严重的城乡差异,社会结构也迟迟未能从金字塔结构进化成为更健康的橄榄型结构。

《财经》采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教授陆军,指出中国的都市化还有几项问题需克服,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区域治理能力、人口省内流动规模大于省际流动规模,导致城市凝聚力、创新力下降,以及土地改革、户籍等制度,导致不同都市圈的发展出现差异。

报导指出,南北差异、东中一体以及城市群内部的聚集效应也让各级城市发展不一致。中国南北经济发展近年来出现差距,东部省份与中部省份开始呈现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东部产业升级向中部扩散,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海东认为,中国目前的空间经济正在经历南北东西的博弈状况,恐让区域经济成长受到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教授孙斌栋则表示,中国多中心和新城新区的建设成效差强人意,例如上海中心城区继续绵延,郊区的副中心却没有形成,而一些二、三线城市更沦为“鬼城”。

他指出,多中心城市从经济效益来讲,可能损害单一中心的聚集效应,国家是否适合多中心城市型态,也取决于人口数,如中国就适合单一中心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有很强的经济资源动员能力,能够过交通建设减少聚集成本,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但究竟为何都市化仍无法改善中国社会结构?报导指出,在许多中等收入或高收入国家和,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工业基本上会慢慢外溢出去,当低收入的农村人口流进都市,成为中产或中下产阶级,金字塔型结构就会变成橄榄型结构。

然而中国却不断在一线城市大力发展产业,如北京的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83%,制造业比重只有10%,比上还海堤还低,人口老化又严重,收入分配流向资本阶级,使贫富差距居高不下,社会结构也难以从低收入人口占比最多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中等收入人口占多数的橄榄型结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少国研究指出,要解决北京问题必须先促进经济增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同时提高制造业比重、提高农民待遇、加强培训引进人才,以缩小城乡的差距。

上海中心城区继续绵延,郊区的副中心却没有形成,而一些二、三线城市更沦为“鬼城”。图为上海外滩与东方明珠塔。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新头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03/162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