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回不去的东北:我进修回来,医院科室几乎走空了

在外进修多年,我刚回东北的第一顿饭,就是师门聚餐。

铁锅里沸腾着土豆和鹅肉,刚出锅的锅包肉和雪绵豆沙还散发着热气,但这饭我却吃着味同嚼蜡。

因为桌上的一盘饺子。

在东北,讲究“上车饺子下车面”。饺子虽然好吃,但却不该出现在接风宴的头菜上。

导师虽然医术高超但是却性格古板守旧,按他的脾气,这么“不规矩”的事情发生,肯定会有人为此挨骂。

我刚要起身去问服务员是不是上错了,身边的导师仿佛心领神会般拉住我:

“菜没上错。”

“今天既是给你接风,也是一场离别宴。”

大师兄抢白道:“是啊师弟,我们所有人下周都要走了。”

“走了?全走?走去哪?”

小师弟嘟囔道:“深圳、广州、杭州。总之,我们都决定走了。”

东北医疗怎么了?为什么走?

这个问题如鲠在喉,噎得我是什么都吃不下,碗里的五花肉和血肠都不香了。

虽然最近几年,医院的老熟人老同学们是走的走,飞得飞。甚至有的科室还出现了应届博士当科室带头人的笑话。但我怎么也没想到,离开东北真实发生在我的师兄,甚至是自己的老师身上。

东北医疗正在崩溃吗?这个问题没有文献可以回答。

无论从哪个数据看,你会惊讶的发现:东北的医疗资源和水平并不低,甚至要比某些中部省份还要雄厚。

作为阵痛的主要承受者,东北经济饱受风霜雨。但另一方面,“再穷的爱新觉罗也有黄缎子缝裤裆。”城市化规模最高和人均文盲率最低等底蕴使东北的医疗资源依旧毫不逊色。

从医疗人才上看,辽吉黑都有一所全国一流的医学院校。而看医院规模,在复旦大学的医院排行榜上,东三省的顶级三甲医院无论是规模还是床占比也都在榜单前列。

但医疗繁荣,并不代表医疗人员繁荣。

国内有学者分析了1996~2015年中国四大区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发现从支出总量来看,中国东北地区长时间增速垫底。这其中,关于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支出垫底的尤为明显。

东北地区由1996年的31.4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01.74亿元,20年仅仅增长了25.5倍,是四大区域中增长倍数最少的区域,年均增长率仅仅为18.5%,增长率也是四大区域中最低的(图源:参考文献1)

这一点,我们这些一线医务深知其中个味。但这些弊端还不至于让我的整个师门和科室全部出走。

盯着五花肉的肥油慢慢凝成白色脂肪,我决定要问个明白。

那些准备离开的人

“我老了,手术台站了几十年让我一身病,也该享享福了。”主任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无语凝咽。

在东北,有个特殊的词叫“熬冬”。有些老人秋天还在劳动公园跳舞下棋,但可能春天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

“深圳有一家私立医院聘我做主任,收入上的涨幅自然不说了。主要是图它清闲事少。”主任说,他以后会开一种名为“X大专家”的门诊,一周。而剩下的时间干的事情,也是老师此次离开的真正目的——带孙子。

老师说自己女儿在深圳结婚定居,一直无暇照顾孩子。而妻子早逝,偌大的家只有老师一人,此次南下也是为了照顾外孙。

“虽然故土难离,但只有一个人的故土还是故土么。”老师叹了口气。

东北的冬天(图源:作者拍摄)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丁香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24/166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