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司马南为什么对民营经济如此狠毒?

国企和民企,谁才是国家纳税的主力军?

按照常识,答案毫无疑问,是民企。

然而,司马南在11月22日发布的视频《宋方敏将军:警惕国企私有化舆论泛滥成灾》中,却说:

“民营500强的纳税额,与中石油一家差不多。”

不仅如此,数日之前,他突然发难,将矛头直指联想公司,连续发布多条视频抨击联想,指斥联想“资不抵债”,曾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司马南在11月中旬,便连续发布多条视频抨击联想,引发了广泛讨论。

到现在,他的抨击重点又从联想一家企业扩大到整个民营企业范围,可谓是对民营企业“痛下杀手”,毫不留情。

在这次视频中,他言辞激烈地表示国企改革存有很大问题,国企而非民企才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并质疑了民企对国家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为此,司马南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比如在纳税方面,他说:

“2012年,全国企业向国家财政缴纳的税金,民营企业占多少?13%。国企多少?70.3%。13和70.3放在一块,谁大谁小?”

“工商联《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里边显示,民企500强营业收入是13万亿,纳税多少呢?纳税是4744亿。……相比之下,国有企业收入光是中石油一家,一年营收收入是2万多亿,纳税多少?纳税是4000多亿,与全部民营500强纳税总额相近,就是中石油一家纳税,和500强的民营企业纳税总额差不多。”

这些数字乍一看很有冲击力。不过仔细思考后,不禁会让人怀疑:

他说出的这些数字,是否准确?

新浪微博用户“长老财经”在视频《答司马先生:为何民企500强总纳税仅相当于一家中石油》中,对司马南的视频观点提出了质疑,本文参考了他的部分看法。

答案是,在他的限定条件之下,基本准确。

工商联在《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确实指出民营500强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总额为13.21万亿元,纳税总额为4744.32亿元。在纳税数额上,与中石油一家国企差不多。

然而,在此之外,另一项重要数据司马南却没有提及,那就是经营效益。13万亿的营收,看起来很多,可这背后的利润到底有多少呢?

4977.36亿。

这么一看,500家民企的净利润与纳税总额相差不大,似乎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吧?

而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点是,司马南选取的数据是2012和2014年统计的,这已是将近10年前的数据了。这段时间,中国经济有多大变化,相信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那么,为什么他不使用2020年的数据,来进行论证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如果使用2020年的数据,他的立论就站不住脚。

根据财政部2021年1月28日发布的《2020年财政收支情况》报告,全国税收收入为15.43万亿元。

其中,国企贡献了多少?

国资委公布的《2020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中显示,国有企业应交税费为4.61万亿元,约占全部税收的29.9%。

那么剩下的70.1%从何而来?

当然来源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民间机构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进行的税收统计,与官方给出的数字有一定出入,但可以作为参考。

而在民企当中,依据工商联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民营企业500强税后净利润为1.97万亿元,纳税总额达到1.36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8.84%。

与之相比,中石油2020年税费仅为2697.61亿元,早已不是2013年,一家税费顶500家民企的景象。

可见,司马南使用2013年左右的数据来对“国企而非民企才是国家的经济支柱”进行说明,是一种为了论证他的“客观结论”而“主观”使用数据的行为,令人无法接受,更令人十分怀疑他的目的所在。

而除了税收本身,司马南在其他一些方面的质疑,比如减税与税率的问题:

“所以中小型企业都在喊苦,要求降税、减负。这是实际困难,降税减负是对的,各地都在推出措施,需要政府体谅和帮助。但是大家是不是得公平点啊,市场主体不都一样吗?你私企降税了,减负了,那是不是国企也可以一视同仁,也应该减负啊?”

“百元大税率,就是挣100块钱交多少税,(国企)差不多交9块钱,8.69。私营企业交多少?私营企业就交3块钱,国企比民企,比如说私企给国家多交了多少?是民企的2.85倍。”

他说的对吗?

恐怕也不对,甚至可以说问题重重。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务院关于2019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曾指出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共2.36万亿元,其中民企合计减税1.26万亿元。那么,剩下的1.1万亿主要减在了谁头上呢?

只能是国企。

2019年12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接受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应缴税费下降,正是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的充分体现。”

所以,国企并非没有降税减负,而是与民企享受到了类似的优惠政策。

事实上,很多行业中,国企的经营是半垄断性乃至垄断性的,它们的崛起不是像很多民企那样,于巨大的市场风险中,依靠着企业家的智慧与员工的拼搏,通过市场竞争一点点脱颖而出,国企有行政力量在后面为它们垫底、撑腰。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明白知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27/167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