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我来决定你的网络内容?中共网络算法新规为治理还是为控制?

中共政府将于3月开始施行针对计算机大数据算法的管理规定。这份指向性明显的法规旨在解决现实社会网络用户和从业者的权益问题,但其中措辞模糊的干涉性条款也反映了中共当局约束科技业自由发展、巩固国家管控科技力量的野心。

资料照:中国北京的一位手机用户用智能手机上搜索网站百度

中共政府将于3月开始施行针对计算机大数据算法的管理规定。这份指向性明显的法规旨在解决现实社会网络用户和从业者的权益问题,但其中措辞模糊的干涉性条款也反映了中共当局约束科技业自由发展、巩固国家管控科技力量的野心。

新规凸显哪些社会问题?

将从3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法是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对基于大数据算法技术的网络服务加以规范和限制。

算法(algorithm)是大数据管理与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操作中遵循的过程和规则。而“算法推荐”是指网络服务和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推送、精选、过滤信息的过程。

在大数据后台的算法助力下,亚马逊、阿里巴巴等购物网站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浏览习惯推荐消费者可能喜欢的商品,YouTube、优酷等视频网站可以源源不绝地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影片;脸书、推特、微博等社交媒体按照个人账户的喜好,决定呈现哪些新闻条目、以及呈现的优先次序。

荷兰莱登大学现代中国研究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数字中国”(DigiChina)项目共同创办人罗吉尔·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说,对于大型的网络平台来说,算法不但无所不在,也是实现其功能的“秘密酱料”(secret sauce)。

克里默斯以中国视频分享程序抖音的海外版TikTok举例说:“TikTok的独到之处、之所以用户想用TikTok、商业组织也希望通过它做广告,在于TikTok善于将个人与消费机会联系起来。”

计算机算法通过处理海量数据的超人能力,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众多用户的体验,也带来了用户使用沉迷、内容极端化等问题,一些人群的权益尤其受到影响——例如青少年、老年人、科技产业的底层打工者等。

因此有分析认为,中国的线上监管控制反应了线下的社会问题。

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战略事务主任海伦·托纳(Helen Toner)说,中国这部法规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政府希望让社交媒体和影音平台为如何向用户推荐信息的整个技术过程负责。

托纳对美国之音说:“他们(中国政府)试图要做的是去管控一个大型类的、被称作‘推荐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这类系统范围广泛,却很少受到媒体的关注和讨论。”

中国的新算法规定要求,网络平台在向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和消费者等用户提供算法推荐服务时,不得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必须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并需要为“外卖小哥”这样的科技公司基层雇员“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和支付、工作时间、奖惩机制”。

克里默斯说:“我们可以看到,在规定的最终版本中,有一些条款谈到了对老年人的保护。很明显,当你生活在一个银发族越来越多的社会里,老年人尤其容易受到各种与手机相关的欺诈、诈骗和不公平对待——当然这里不只限于老年人。关照老年群体不是件坏事。”

以老年人遭遇“网络陷阱”问题为例,当购物网站甄别出用户是老年人之后,基于算法的推荐功能可能会推测粗这一类用户的节俭心理而推荐价格低廉、以次充好的商品,一些预装的恶性软件将也常常被爆出窃取和倒卖用户的个人数据,侵犯老年人的隐私权和数据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60岁以上网民占总网民人数的12.2%,人数达1.23亿;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51%的中老年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14/169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