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自由市场的三个敌人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对应到图书市场上,却实在很难成立。在当下,并不单单是“内容为王”,即使是一本好书也常常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读者看见、读懂:

比如“劣币驱逐良币”——好书被粗制滥造的图书淹没,读者无暇一一甄别,一些好书也就随之折戟于图书市场,读者根本没有看到并做出选择的机会;

比如翻译的问题——很多思想深刻的好书,常常因为语言的转译不够通俗易懂,读起来十分艰涩;一些翻译错漏,甚至会把读者带偏;

最冤枉的是,因为书名起得有歧义、不准确,或者太晦涩,让读者望文生义、产生误解,从而敬而远之。

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闻名不如见面:被书名差点耽误的三部经典》,为三本差点被书名“耽误”的经典鸣不平:《有限与无限游戏》、《西方的兴起》、《科学的反革命》,如今在这个书单后面,还可以新添一本——《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只看书名,这本书里的两个概念: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很容易混淆视听——它本身就被强加了太多意识形态、个人情感、学派解释,词汇污染严重,因而很容易被读者误解;其次,书名似乎把通常认为处于一个阵营的“资本家”和“资本主义”敌对了起来,更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

因为名字,市场对这本书倍加冷落,但所幸的是,还是有少数识货的人,发现了其中的价值——比如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便在读完此书后赞叹道:

“此书的理论深刻,但语言却简明流畅......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该书受到欢迎,那么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牢固。”

的确,这是一本捍卫自由市场之书,但最难得的是,它不仅突破了当下社会以及学界中对资本主义最流行的几种解释框架,还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洞察:

◎自由市场体系并非历史必然,完全可能是一段插曲

过去半个世纪,人类的繁荣、创新、和商业机会的大量涌现,几乎全部都可以归功于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到今天,我们也早已经习惯了自由市场带来的好处,甚至默认市场将会越来越自由、开放、包容。

但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一书却打破了这一认识——两位国际顶尖的经济学者,在多年的经济实践、研究中发现:

“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取得优势地位,并不是经济发展必然要到达的顶点,也不是社会历史的必然,而完全可能是一段插曲。”

可见对历史经验的无视,是自由市场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的敌人。除此之外在今天,自由市场体制本身又逐渐暴露出另外的致命缺陷——它在发展中,还会培育出两种反对自身的敌人。

·第一个敌人:破坏自由竞争的既得利益集团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政府,反对自由市场的也一定是政府,而资本家作为自由市场的最大获益者,会坚定不移地支持资本主义。

但是这种认知已经过时,随着市场经济从万物生长的野蛮时期,进入巨头拉锯的后半程,在竞争中胜出的资本家们,已经露出了“第二幅面孔”:

在自由竞争阶段,他们主动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秩序,并希望市场能够不断扩大自由、开放的态势,以便他们迅速成长。

然而,一旦资本家赢得了竞争,变身为巨头公司,他们的最优竞争策略却是破坏自由竞争——利用资金、技术、政策等手段,将那些对市场有利,但却可能威胁到自身的竞争者扼杀在摇篮里,以便巩固自身的垄断地位。

在书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许多人通过抑制市场能够获得特殊收益。在反对市场的队列之中,不但有在竞争压力下失去工作的穷困工人,而且也包括工业巨头本身。因为,自由市场的竞争,削弱了企业的地位,迫使它们不得不反复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而政府的反垄断制裁,一方面滞后于市场的反应,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阻止巨头的垄断行为;另一方面,巨头们的资金实力,足以支撑他们一边应付司法系统的制裁,一边继续暗箱操作反对政策的推行。

因此,人类倒退回一个更糟糕的经济体制之中,这并不是杞人忧天,20世纪的种种灾难至少已经表明,强权、资本很难主动汲取历史教训。

最令人担忧的是,当既得利益者们肆意破坏自由市场体制时,在市场中受惠的大众,却“常常呆立一旁,茫然无知,不但不会抗议,甚至还要喝彩,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会因此受到损害。”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先知书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06/170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