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多难不一定兴邦,幸灾乐祸却一定会误国

作者:

还是得从楚灵王说起。

之前讲过,这位楚国君主的一生,用一个最烂俗的网络词来概括,就是不作不死。

不但作死自己,还把楚国也带进大坑里。

所谓春秋五霸,虽然版本各不相同,前三却毫无争议,按时间顺序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楚国原是不受待见的蛮夷之国,可是在雄才大略的楚庄王一手打造之下,却成了赶齐超晋,问鼎中原的实力大国,特别是在邲之战大败晋军后,楚庄王便成为继齐桓晋文之后的第三位霸主。

可是,王权制度就是这样,国运之兴衰,基本由君王的贤愚决定。楚庄王死后,继位者一蟹不如一蟹,从楚共王、楚康王到那个上位才四年就被他叔掐死的楚郏敖,楚国国力急转直下,很快被晋国反超。公元前557年,楚康王三年,晋平公元年,晋楚再发生湛阪之战,楚军大败,霸主地位摇摇欲坠。

公元前546年,在宋国主持下,中原十四个诸侯国召开以和平为主题的“弭兵会盟”,拟定了停战协议,尊晋、楚为共同霸主,两国平分霸权,以后谁敢破坏协议,各国群起而攻之。

相当于两大超级大国握手言和,共同承担国际事务。

“弭兵会盟”八年后,楚灵王又想打破这样的局面。

楚灵王,就是那个掐死侄子楚郏敖而上位的坏叔叔。

他确实也有光大楚国、独自称霸的野心。

春秋时期,称霸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召开盟会。比如齐桓有召陵之盟,晋文有践土之盟等,楚灵王有样学样,也想召开一次这样的盟会。问题是,既然楚晋平分霸权,你想召开盟会当大哥,也得晋国同意才行。

于是,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上位的第三年,他便派大夫伍举(伍子胥的祖父)到晋国去,以商量的口气跟晋平公说:

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欢于二三君。”使举请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左传·昭公四年》,下同)

敝国国君说,之前贵国对敝国有恩惠,愿意跟我们在宋国举行和平大会,商定好了,晋、楚的从属国,应互相承认互相朝见。这几年敝国多灾多难,在国际事务中没怎么尽到该尽的责任,敝国国君希望有一个机会跟其他国君重修旧好,所以派我前来,请贵国考虑我们的诉求。贵国目前如果没有外患,希望借您的影响力,向诸侯传达这个信息。

言下之意其实是,我已在内部权斗中胜出,现在想对外宣示霸权了,准备搞一个仪式,让你的小弟们正式认我为大哥。

很明显,所谓征求意见,其实是试探晋国的反应。

晋平公当然不乐意了,说凭什么啊,当场就想驳回。这时候,晋国大夫司马侯对晋平公说:

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

不行,楚王正在胡七八整,上天也许通过满足他来加重他的罪愆,再施行天谴,或者要让他得善终也不可知。晋、楚两国都得按天意行事,不能再恶性竞争。君上您还是先答应他,咱做好咱自己的,再看看他的结局。假如他真的有德行,楚国复兴,将来或许连我们都得尊他为大哥,何况诸侯?假如他自己作死,楚国人民自然会抛弃他,咱还用得着去谁去争?

司马侯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著名的“上天欲其覆灭,必先使其疯狂”。

但晋平公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对司马侯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

咱晋国有三大优势可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是出产大量好马,三是齐、楚两大国这几年多灾多难。有这三条,怕他作甚?

司马侯据理力争,警醒晋平公说:“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

虞,古同娱,快乐、开心之意。殆,危险。依仗地势险要和马匹多,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三害,不是三利。

接着他逐条反驳晋平公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凭着地利和马匹多,并不能成为强国,就说当今天下,地势险要的国家,并不只我们晋国;产马多的地方,也还有一些,为什么他们没能成为强国?很简单,为君者有仁德,政治清明,才是强国的关键,所以先王致力于以德治国。最后,司马侯重点强调:

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邻国有难,我们不能幸灾乐祸,因为,有的国家,多难反而兴邦;有的国家,一直岁月静好,最后却被灭国。比如齐国,一百多年前齐襄公被杀,公孙无知发动大型内乱,最后才有齐桓公的上位、称霸,到现在,齐国还在坐享齐桓公的红利;晋国,骊姬之乱,诸公子争位,才有晋文公归国上位,称霸诸侯。而卫国、邢国等,一直无灾无难,最后还不都被灭了。所以,对他人的不幸、别国的灾难,怎么能幸灾乐祸?

这就是成语“多难兴邦”的出处。

不难看出,司马侯的原话,并不是说“多难”就一定能“兴邦”,而是说有的国家多难能兴邦,有的国家无灾无难,却也被灭了国。所以,灾难不能决定一国兴亡,关键还是要看国君是否能“修德音以亨神人”,就是多施仁政,上敬天神,下悦万民。

司马侯一番话,晋平公听进去了,于是答应了伍举的请求,还派大夫叔向出使楚国,对楚灵王说,敝国国君太忙,未能如约会见,请多见谅,至于诸侯,本来就应该是贵国的从属,贵国太谦逊了,不用在所有问题上都迎合我晋国。

强国玩低调嘛,谁不会啊。

楚灵王得到晋平公如此回复,更膨胀了,迫不及待,当年夏天就决定在申地(今河南南阳宛城)举行盟会。伍举劝他说,大王还是别太高调了,当年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在错误的时间召开盟会,导致诸侯背叛,死得很惨,大王您可悠着点。

楚灵王根本不听他的。

后面的剧情发展,之前讲过了,盟会上,不少国家不给面子,找各种借口不来参加。但盟会过后,楚灵王依然趾高气扬,穷奢极欲,对外四处出击,打吴、灭陈、攻徐,真拿自己当霸主看,最后终于把自己玩死了——楚国内乱再起,楚灵王穷途末路,自挂东南枝。

司马侯对晋平公说的话,一语成谶:“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还有这句:“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

楚灵王作死后,他弟楚平王上位,楚国经过又一场内乱,元气大伤,彻底失去争霸实力。

可见,多灾多难有可能兴邦,岁月静好也有可能亡国,所以,对邻国幸灾乐祸者,大概率会搬石砸脚。而对于那些喜欢作死的强人,拿他没办法或不屑理他时,请谨记拾得对寒山说的话:“你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2022-07-08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新现代聊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0/177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