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开发商下手太狠了

差不多一半房子没有了。今天看到一个新闻,青岛李某买了一套110平的房子,收房后才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

一半房子去哪了?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青岛李某买了一套110平的房子,收房后才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

差不多一半房子没有了。

这是为啥呢?

因为李某买的是超高层楼盘,一共55层,这下电梯的公摊肯定不小了,当时向中介反复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公摊31%,嚯,这种房子也敢买。

谁知道,到了收房的时候李某才发现,房子小的可怜,小三房最大的也不超过9平米,明显缩水啊。

于是找到测量师一测,才发现得房只有60多平方,几乎一半都公摊了。

找中介和开发商理论,被告知一米厚的外墙有一半也算进公摊面积里,但是销售的时候没有说明,却用公摊系数等专业术语来混淆概念,把购房者绕晕。

一般来说,楼层越低,利用率越高,公摊越少,31%公摊应该到顶了,但是公摊差不多50%,只能说:

这家开发商下手太狠了。

 

110平米房子到手仅61平,业主:公摊摊走了一半的面积?

售房方:外墙的一半厚度被计入套内

说起公摊面积,不得不说中国的住房制度从香港学了两个屡屡被诟病的制度:

公摊和期房。

反观世界其他国家,大多都没有采用这种方式。

当然,这两个制度室友历史背景的,当年因为某些不太好说的原因,香港涌入大量内地居民,住房一下紧张起来。

很多没有房子住的人住在楼道、天台和地下室里,房地产一下成了炙手可热的行业。

但是当时香港楼市有几个现实的问题:

一是没有那个开发商有能力开发这么多住房,一是当时香港住房是按栋卖的,不按套卖,新移民也买不起。

这个时候,香港小天才霍英东出现了。

他发明了楼花制度,也就是期房预售,一举解决了开发资金问题,还发明了套内公摊,解决的按套出售的问题。

据说,有了这两个发明,整个香港都疯了,霍英东收钱收到自己都怕了,短短一年多,霍英东就在四方街建起100多栋楼,成为香港地产业的老大。

再后来,内地改革开发,面临着香港当年一样的住房短缺问题。

于是,霍英东把自己的经验引入了内地,迅速壮大了住房市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

香港目前已经取消了公摊,而且期房制度也极少有过烂尾。

我们现在是不是也到了出手改善这两个楼市弊端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中产先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17/1790362.html